早在兩千多年前,古希臘海洋學家狄未斯托克就預言:
「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一切!」
蔚藍的大海,不僅是文明的搖籃,更是財富和權利爭奪的疆場!海上主權也是極其重要的主權之一。尤其最近南海問題頻發,大家應該更能感受到,海軍實力的重要性!
對於中國來說,我們是愛好和平的大國,從不會主動出擊發動戰爭,所以海軍的防禦性能尤為重要。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在艦艇防禦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一位軍人、科學家。她成功解決了末端攔截超音速飛彈的自動決策難題,打破了西方技術封鎖,大大提升我國艦艇的作戰能力。與眾不同的是,這還是位「女秀才」!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工程師、飛彈、艦艇這些詞似乎是男人的「專利」,但這位「海上玫瑰」搖搖頭。2011年舉辦了第8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大賞,頒獎典禮上,這位溫婉的女性讓人們印象十分深刻。與身後赫赫幾個大字:「海軍裝備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高級工程師」。不同的是 ,眼前這位姑娘面帶笑容,甚至還有個可愛的酒窩,氣質溫婉,很難想像到是個和槍槍炮炮打交道的人。實際上,崔東華可是這行的老手了!
崔東華出生在新疆,父親就是新疆軍工廠的一名工程師,在耳濡目染中成長的崔東華,從小就熱愛科學,對工程研究、繪畫、模型設計等感興趣。
聰明伶俐的她16歲就考上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這個專業一共有70多位同學,畢業後有50多位都出了國,或是留下來選擇了相對輕鬆的職業。而崔東華又想讀書又一心為國,於是她又以幾近滿分的數學成績考進了海軍裝備研究院繼續讀研。就這樣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
走科研和走部隊的道路都是非常艱辛的,而崔東華選擇兩條一起走!背後自然也是更多的困難了。
首先生活上,進入部隊就要有軍人的樣子。作息上外貌上都有嚴格的要求,而崔東華又是研究海軍裝備的,上船實地考察是免不了的。爬上爬下都是家常便飯,冬天刺骨的海風往身上鑽,崔東華穿著軍大衣還是凍得直哆嗦。夏天,艦艇上的溫度可以高到四五十度,崔東華時刻都要穿戴整齊,保持軍人風範。在那個年代,那個男人的「專屬世界」里,很多船隻的衛生間、洗澡間都只有男用的。若在船上做實驗,崔東華經常要忍受幾個星期不能洗澡的尷尬。但是崔東華從不喊苦,她說:
「武器裝備是用來打仗的,天天在辦公室里,絕對研製不出來一流的設備! 」
要崔東華親臨的可不僅是船隻,還有從南到北中國各個實驗基地。研製出來設備總是要到戶外去試驗的。崔東華都是親自參加。崔東華說這些設備關係著全船官員的身家性命,所以自己一定先試驗,再把最可靠的裝備留給上陣軍人們。
其次科研上,崔東華讀研那會兒,作為我國第一代留蘇艦炮專家朱錫斌教授的關門弟子,崔東華就選了個最難搞的方向,她的課題叫「艦炮武器系統外飛彈仿真研究」。
這對數學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一個小數的錯誤也會導致整個艦炮的癱瘓。所以即使崔東華的數學很好,也一直虛心細緻,勤懇鑽研。崔東華在全面研究傳統彈丸外彈道模型的基礎上,又系統地推導了高速旋轉彈丸外彈道的全要素計算模型,極大的提高了已有彈道模型的仿真精度。
經過不斷的科研,崔東華發現了一個在以往科研中被忽視的問題:在抗擊運動目標時,作用在小口徑高速旋轉彈丸上的某個次要力會顯著影響彈道特徵。她的這一發現有重大進步意義,也獲得了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這讓科研「戰場」上的「小牛犢」崔東華很受鼓舞,更加堅定了自己科研的信心和決心。
事實上,崔東華在讀研期間的這個科研還確實是最輕鬆的。之後她面對的都是一個比一個難啃的「硬骨頭」。
在軍艦的反導系統中,有遠、中、近、末多個層次,其中近程武器使用的是高速度的密集的艦載火炮,可以在幾百到幾千米的範圍內攔截射過來的飛彈,被稱為海軍軍艦的「最後一道防線」。這也是西方國家嚴格限制的禁運武器系統,戰術決策軟體更是武器系統的「密中密」,當時只有少數幾個西方國家有研製生產的能力。就算某些國家對外成套出口武器,在這個近程反導模塊也是進過專門的加密的。當時我們國家近程反導領域也是空白。但是這麼重要的技術,我們肯定是要自己掌握的啊!在沒有任何科研成果可以借鑑的基礎上,崔東華和她的團隊挑起了這個大梁,「干」!
近程反導艦炮武器系統涉及雷達、光電、火炮、火控、彈藥等等多學科領域。不僅要強悍的火力,還要極度精準靈敏地探測跟蹤。猶如一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做好反擊準備的武林高手一般。感知到某個方位有危險立即鎖定目標,當危險發出後立即調動火力,配合雷達定位,將敵方武力在半路炸毀。
在接受任務後,崔東華幾乎是吃喝睡全在實驗室。團隊人員如何分工,整個項目推進計劃適時調整,所有數據大的小的哪些要核對等等等等,方方面面都是崔東華這個項目總主持人來安排。期間的工作壓力大家可想而知。
經過數年的艱苦探索,經過上千個作戰模式分析,探討最優的對戰方案,以及上萬次的試驗。崔東華團隊終於研製出我國自主的近程反導艦炮武器系統,實現艦炮武器全自動作戰指揮,填補了我國該領域的空白,打破西方技術封鎖。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儘管已經取得如此重大的成果,崔東華也沒有停下科研的腳步。她說我們的艦炮武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提高整體技術水平,我國艦炮武器系統發展才能更上一層樓。
作為團隊領導的崔東華也沒有絲毫的「領導架子」。在團隊里她更像是一個大姐姐。因為崔東華記得自己初到部隊時,也有很多緊張和不便,但是部隊和諧的氣氛幫助了她很多。所以崔東華致力把自己的隊伍也營造出輕鬆的工作環境。這種輕鬆不是任務上的,而是心態上的,大家如同一家人一般,有愛的,互相幫扶的,有問題可以相互傾訴的科研大家庭。
崔東華用愛澆灌著自己的後輩。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崔東華的前輩和後輩們也會給她鼓勵和信心。崔東華說「其實人有時候是被自己的心態嚇到的,困難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調整好心態,就會充滿精力去面對挑戰,科研攻關遇到問題非常正常,沒有誰會為此退縮」。經過多年的鍛鍊,崔東華反而是「越困難越幸福」了。困難越大,崔東華的戰鬥力就越足。
閒暇時刻,崔東華會去運動,練練瑜伽,爬爬山。她還喜歡唱京劇。總之崔東華的生活過得非常充實,她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
「我覺得一切都很美好!」
而這麼多年崔東華唯一的「不那麼美好」只有一件,就是她的家庭。這些成就背後不僅是犧牲了自己,也犧牲了崔東華的家庭。對於年幼的女兒,崔東華更多的是慚愧和自責。因為夫妻兩個人會碰到同時出差的情況,當時年僅六歲的女兒就要一個人上下幼兒園,一個人照顧自己。一個偶然的對話中,崔東華才知道自己不在家的時候,女兒都是睡在地上的,因為覺得那樣比較涼快。聽到這話的崔東華心中在流淚,但是自己有科研任務在身,也是實在有心無力。只能舍小家為大家了。
對於職場女性的家庭問題,崔東華也給出自己的答案,她覺得自己還是很幸福的,因為家人對她很支持,崔東華呼籲大家多和家人溝通,只要大家真誠相待,這些矛盾都是可以化解的。
2011年12月,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崔東華一席海軍白色軍服,走上第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頒獎台。她的颯爽英姿和傳奇軍旅故事這才被揭開。
現在我們國家國泰民安,在富強的道路上大步向前。確實有一些國家看得很眼紅,想在經濟上、軍事上恐嚇我們。但中國現在有實力,有信心和這些邪惡勢力去對抗。我們百姓也能安穩地過日子。這背後都離不開無數的軍人、無數的國防科研工作者。他們犧牲自己,為國、為人民奉獻青春,才換回今天的民富國強。我們要向這些英雄致敬!
參考資料
唐鳳.崔東華:蔚藍大海上一朵美麗浪花[J].科學新聞,2012(02):54-55.
劉榮,楊進平.讓夢想之花在浪尖綻放——記海軍裝備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崔東華[J].科技創新與品牌,2011(1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