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變綠,變紅是什麼原因?

2022-04-14     勒夫水溶肥

原標題:土壤變綠,變紅是什麼原因?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發現自家土壤出現綠苔或者紅苔的現象,但又不知是何原因引起的,該怎麼處理?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分析一下,土壤變紅,變綠到底是咋了?

一般情況,造成土壤變紅,變綠有3種原因:

第一、土壤酸化了。

土壤酸化就是土壤PH值下降,經測定北方部分區域種植十幾年的土壤PH值甚至降到了3.0以下,但是我們絕大部分作物適宜生長的PH範圍在5.5-7.5之間,可想而知,在這樣的酸性環境中,作物怎麼能長好?

而導致土壤酸化的原因是大量生理酸性肥料的施用,如氯化鉀、硫酸鉀、氯化銨、硫酸氨等,加之棚內溫濕度高,受雨水淋溶極少,隨著栽培年限的增加,耕層土壤酸根離子積累越來越嚴重,導致了土壤的酸化。

第二、土壤鹽漬化了。

長期化肥過量使用,土壤作物無法完全吸收,最後殘留在土壤中,其實化肥就是無機鹽,這樣就造成大棚土壤含鹽量上升,水分蒸發後,鹽分留在土壤表層,經氧化後逐漸呈現紅色,鹽漬化的土壤PH值一般較高,可在8-10之間。

第三、土壤富營養化了。

造成這樣的現象的原因是田間管理不當,造成土壤板結不透水和蒸發量過大引起的鹽分離子在土壤表面彙集,由於鹽分在土壤表面富集,適宜於一些藻類生存,如果土壤表面變干之後,藻類死亡,藻類殘體中就表現出紅色。

那麼如何解決土壤表面發紅的現象?

第一、要合理施肥。

減少化肥的使用,搭配有機肥和生物菌肥的施用。促進化肥利用率,調節土壤酸鹼度。改善土壤物理結構。

資料顯示,土壤pH值對施入肥料有效性影響很大。例如土壤中氮素在pH6-8範圍內有效性最大;磷素在pH6.5-7.5有效性最高;而鉀、鈣、鎂、硫等在pH6-8時有效性最大;鐵、錳、銅、鋅、硼等微量元素一般在酸性條件下有效性最高。要減少復合肥的使用,多使用水溶性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殘留。

植物可在很寬的範圍內正常生長,但各種植物有自己最適宜的pH。比如下圖

果樹生長事宜

栽培農作物時,首先要弄清所栽培的作物pH適宜範圍,是喜歡酸性土或中性土還是可以適宜於鹼性土。若土壤酸鹼度不合適,就需要進行調節改良。

第二,灌溉方式要合理

改大水漫灌為滴灌,節水節肥的同時又減少對土壤的破壞。

通過以上措施,我們在改良這些土壤時候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得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1、選用的改良劑儘量不增加土壤養分(主要為氮磷鉀養分),並且能夠調節土壤酸鹼平衡的物質。

2、多選用有機類物質,通過有機類物質的螯合作用,增加土壤鹽分離子的移動性,減少土壤表明鹽分離子的濃度,從本源上解決土壤表面發紅現象。

3、在農戶大棚中建議農戶採用滴灌,採用漫灌一定要注意土壤的通透性,降低土壤水分蒸,深翻土壤,打破犁底層。

4、大棚作物,基肥一定配合使用有機肥,最好為生物有機肥或者菌肥菌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417dbf5ac266171ce6e8b45f373ad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