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2023-12-21     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教育部: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今天,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愛國主義教育法實施新聞發布會。

具體內容隨小編一起來看——

教育部: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愛國主義教育法突出各級各類學校對青少年和兒童的教育。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王大泉表示,教育系統將以貫徹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為新的起點,全面履行法定職責。

王大泉介紹,一是全面融入課程。落實法律規定,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指導各級各類學校辦好、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將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融入各類學科和教材中。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深入挖掘各門學科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教育,法治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等。

二是強化實踐育人。把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融入各類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打造場館育人精品項目、紅色文化弘揚基地,指導學校精心設計校園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場館裡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等。指導各地各校統籌用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等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各級各類文化館、紀念館、博物館等場所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教育引導學生厚植家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

三是辦好品牌活動。指導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好「從小學黨史 永遠跟黨走」「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開學第一課」「同上一堂思政大課」「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等主題教育活動,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持續抓好黨史學習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推動各地各校結合地方實際和學校特色,創新活動手段,拓展活動內容,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系統性和親和力、感染力。

四是深化家校協同。發揮學校與家庭聯繫緊密的獨特優勢,指導各地統籌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家訪、家長開放日、親子實踐活動等家校溝通機制,加強對家庭教育的專業支持,指導家長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規定,把熱愛祖國融入家庭教育,引導家長積極支持、配合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活動,引導、鼓勵未成年人參加愛國主義教育社會活動。

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意義重大

今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愛國主義教育法,該法將於2024年1月1日生效實施。

發布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室主任楊合慶表示:「新時代新征程,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制定愛國主義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對於傳承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用新的偉大奮鬥創造新的偉業,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楊合慶從四個方面進行解讀。一是為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廣泛深入持久有效開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愛國主義教育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總結愛國主義教育實踐經驗,將黨中央決策部署轉化為全社會一體遵循的法律規範,用法治方式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廣泛深入持久有效開展,推動愛國主義成為全體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

二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偉大精神鑄就偉大夢想。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全國各族人民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滿滿。愛國主義教育法的施行,將進一步營造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的濃厚社會氛圍,激勵中華兒女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三是為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有力支撐。愛國主義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血脈基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愛國主義教育法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愛國主義精神,以愛國主義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將對賡續中華文明基因,彰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自強,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四是為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奠定堅實基礎。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愛國主義教育法落實憲法規定,保障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和增進全體中華兒女對中華民族和偉大祖國的情感,增強國家觀念,教育引導公民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等憲法義務,鞏固國家繁榮發展、長治久安的根基。

愛國主義教育重點在青少年、基礎在學校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法將於2024年1月1日生效實施。發布會上,楊合慶對該法的貫徹實施原則進行了介紹:「愛國主義教育是面向全體人民的教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重點在青少年、基礎在學校教育,既要注重教育引導,又要注重實踐養成,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推進,為愛國主義教育法實施營造良好氛圍。」

楊合慶強調,在愛國主義教育法的貫徹實施中要把握鮮明政治導向。我國愛國主義始終圍繞著實現人民安康、民族富強而發展,最終匯流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法,必須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這一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根本政治屬性和政治方向。要堅定文化自信。愛國主義是與一國的文化傳統和歷史發展緊密相聯的。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法,應當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起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同時,要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注重借鑑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防止民粹主義等干擾。還要遵循愛國主義教育規律。愛國主義教育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要著眼凝心聚魂,重在建設、以立為本。

中央網信辦:針對青少年網民等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法相關優質內容供給

愛國主義教育法將於2024年1月1日生效實施。該法明確規定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責任義務。發布會上,中央網信辦網絡法治局副局長唐磊表示:「網際網路已經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

唐磊介紹,愛國主義教育法施行後,中央網信辦將進一步發揮網絡普法優勢深入開展相關普法宣傳。一是強化特色呈現。指導各地充分利用普法基地、主題公園、體驗場館等場所,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法普法宣傳,融入網際網路元素,採用「融媒+法治」方式開展普法,把有意義的法律內容做成有意思的普法產品,拓寬普法宣傳覆蓋面。二是堅持精準化傳播。準確把握普法內容和重點對象,針對網際網路企業及從業人員、青少年網民等,開展分眾化、差異化、互動式普法,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法相關優質內容供給,提升網絡普法實效。三是融入品牌化發展。將愛國主義教育法普法宣傳融入「全國網絡普法行」「法治護我心」「E法護未來」等網絡普法活動品牌,豐富品牌內涵,推動普法宣傳走深走實、創新出彩。

來源 | 中國教育報

記者 | 林煥新

責任編輯 | 趙利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下方圖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中國教育報好老師APP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3fa775a3231fdd5b26cd7245e5d16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