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訊 近日,《美術館之夜》完整版上了熱搜。「他已經來了,我見他正看得入迷。」 在深夜的時空摺疊之中,蔡徐坤 在畢卡索大展中與兩位畢卡索舊友不期而遇,他化身伍迪·艾倫《午夜巴黎》里的吉爾,欣賞一位天才的畫作,落座在二人早已布置好的茶局上,與神秘的靈魂相遇。引髮網友熱議。
相關新聞視頻截圖
今天,借著這個新聞,也來走近畢卡索,看看大藝術家鮮為人知的趣聞。畢卡索為1949年世界和平大會創作《和平鴿》之後不久,他的聯絡員兼入黨介紹人——國外超現實主義詩人、著名左翼作家路易·阿拉貢,便傳達了蘇聯方面的意願——為史達林70歲生日畫像。
畢卡索紀念郵票與他為1949年世界和平大會創作的《和平鴿》
一向對給人畫像來者不拒的畢卡索,這次竟然說「還沒有準備好」,這好像不符合畫家性格啊。實際上,史達林是畢卡索有崇敬的人之一。所以,他通過一種審慎的方式表達了祝福——
這是一隻舉杯慶賀的手,雖然沒有直接表現史達林的面部特徵,卻起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畢卡索以他最擅長的手段,把內容抽象出來,只保留最基本的形式,以傳達最真切的情感。
史達林辦公桌上醒目的酒瓶
束手無措,「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一舉動震驚了蘇聯方面,畢卡索趕緊解釋說,「我對史達林的面部特徵還沒有分寸」,實際上,他內心深處正叫苦不迭呢:為什麼同志們不理解我的用意呀!
畢卡索正式為史達林畫像,是4年後的事情了。不過這一次,史達林同志看不到了。1953年5月5日,史達林逝世。阿拉貢決定儘快出一期《法蘭西文學報》紀念專號,再次約了畢卡索畫像。
蘇聯方面為了「逼畢卡索就範」,特意寄來了照片資料。畢卡索這時也感覺自己有把握了,於是他思來想去,謹慎落筆,傾注了他對史達林的獨特理解和崇敬之情的紀念專號,終於在5月12日出刊了——
可以想見蘇聯方面的心情
這幅畫像甫一出爐,用現在的話講,叫「評論區炸鍋了」。首先是蘇聯駐法使館提出抗議;隨後國外《人道報》發聲明表示遺憾,連帶著准許發表畫像的阿拉貢也受到了批評;緊接著基層的譴責來信如雪片般紛至沓來……
畢卡索委屈地表示,他帶來一束花來參加葬禮,人們不該因為不喜歡花而責說送花人啊!並且為了表現史達林同志是真正的無產主義者,特地在他的額角添了一綹頭髮,這是神來之筆呀!
「你以為你在畫超人嗎?」
實際上,可能由於審美的關係,人們太跟不上畢卡索的超前意識了。而且作為愛與詩人交往(阿波利奈爾、阿拉貢)並且自己寫詩的畫家,確實捕捉到了史達林的詩人氣質啊!
青年史達林
年輕時的史達林確實是一位詩人。他用自己的母語——喬治亞語創作詩歌。在《伊比利亞報》上,有他以筆名「索塞羅」發表的作品,他還為《母語》寫過兒歌。
由此觀之,畢卡索確實是在描摹他心中的詩人史達林形象,他的簡單的線條,實際是抽象化的革命浪漫主義,蘇聯方面確實冤枉他了。畢卡索不可能有不敬或是戲謔之意。這是他真摯感情的流露。
實際在史達林像上,不難發現畫家的影子,他把浪漫不羈的個性,不自覺地投射進作品中了。他的真誠態度,說明對藝術是一直存敬畏之心的。(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