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靜心科技為您提供靜心視角。
這幾日,大家仍然沉浸在華為發布鴻蒙作業系統和EMUI 10作業系統的喜悅之中。今日,華為以3799元的售價,發布了首款基於華為鴻蒙作業系統的榮耀智慧屏,再次點燃大家對華為科技創新能力的讚許。
但是大家是否還記得,今年6月份,CNBC援引華為公司發言人的說法,表示原定為6月推出的華為可摺疊手機Mate X將推遲至9月推出。可是幾年,據報道,華為Mate X將繼續推遲發布時間,預計將在今年年底推出。足可見,摺疊屏手機的技術含量非常之高,其研發和推廣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大家應該會有疑問,為什麼摺疊屏會如此之難?鴻蒙作業系統都能研製出來,為何一個小小的摺疊屏卻難倒了三星和華為?首款上市的摺疊屏手機真的又被三星鎖定?靜心科技將帶您一起解答這些問題。
大家應該感到疑惑,為什麼三星、華為,就連小米也都不遺餘力的研製摺疊屏手機?原因很簡單,目前手機市場已經趨於飽和,摺疊屏將會是下一個新的手機賣點。根據反摩爾定律,一個信息技術公司如果今天和18月前買相同多、相同性能的產品,公司的營業額會下降一半。這就要求信息技術公司不斷推陳更新,研發性能更好、更新的產品,才能持續保持生存力。
摺疊屏手機力求能夠折中便攜性和超大屏視覺享受之間的矛盾,但是也因為摺疊屏技術不成熟,導致出現了「願景很美好,現實很殘酷」的局面。摺疊屏手機設計的難點到底在哪?又有哪些制約因素?
首先,摺疊屏手機需要完成長期反覆摺疊動作,螢幕會因為擠壓和拉伸而造成損傷,甚至會使得電子元器件出現其他意外事故。
其次,是因為現有的電容式觸摸屏中間有一層核心材料——ITO塗層,而ITO塗層並不適用於柔性螢幕。目前作為ITO塗層的替代品——納米銀線,也面臨無法解決窄邊框和蝕刻痕明顯的問題。
然後,摺疊屏和鉸鏈之間的貼合仍成為很大的問題,而且鉸鏈產品的良好率很低,成本高。鉸鏈設計不好,手機的厚度一般會增加一倍,甚至更多。至於電池、系統軟體兼容問題目前都已經具備解決方案。華為也嘗試過其他很多想法,包括玻璃背面、鋁製替換鋼背、「薄片」顯示器等,但是從目前來看,都以失敗告終。但是可以看出,華為一直在努力解決這些問題。
今年年初的時候,就有報道稱,5G和摺疊屏將會是今年智慧型手機的兩大亮點。但是,摺疊屏因技術不成熟而遲遲不出,充滿希望的5G智慧型手機儘管已經落地,但是也因為5G網絡覆蓋不完全、技術不成熟等問題,同樣沒有打消市場的疑慮和觀望心理。
足可見,科技技術的發展絕對不可能是快步向前,技術的成熟都是需要時間的積澱。你們怎麼看待華為推遲摺疊屏手機的發布?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