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首邊塞詩,開頭4句就不俗,常人難以企及

2019-11-08   慶余

邊塞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思想內容最豐富的題材之一。它可以抒發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也可以狀寫戍邊將士的鄉愁、家中思婦的別離之情,還可以描寫奇異的塞外風光等。以唐代為例,就湧現了大量的邊塞詩人,如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等。除此之外,李白也寫過邊塞詩,如《關山月》等。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李白的這一首邊塞詩《關山月》,來領略一下我國古典詩歌中邊塞詩的藝術魅力。《關山月》是李白借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它主要描寫了戍邊將士與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古代戰爭帶給廣大人民群眾的痛苦。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詩人寫離人思婦之情,往往會太過纖弱、愁苦,境界也比較狹窄。但李白這首詩的開頭4句就不俗,他描繪了一幅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的萬裡邊塞圖景來引發這種感情。恐怕也只有李白這樣擁有浩渺胸襟的人才能寫出,可謂常人難以企及。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這首詩: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首先,詩的開頭4句「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意思是說,一輪明月從天山升起,穿行在蒼茫的雲海之間。浩蕩的長風吹越幾萬里,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這裡的「天山」,指的就是祁連山,在今甘肅、新疆之間。因為漢代的時候,匈奴稱」天「為」祁連「,所以祁連山也叫做天山。「玉門關」,是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

從這4句的意思來看,你肯定會有一個疑問,祁連山所在的甘肅、新疆,應該是月亮落下的地方。為何李白要在首句說「明月出天山」呢?這主要是因為李白為了點明詩的主旨,即他是站在戍邊將士們的角度所說。當時戍邊將士們戍守在天山之西,所有當他們回首東望,看到的便是明月從天山升起的景象。可見李白的巧思。

而「玉門關」與「天山」本就不遠,又何來幾萬里之說呢?這裡依然是站在戍邊將士們的角度所說,當他們在月光下遙望故鄉時,便覺長風浩浩,似乎從故鄉掠過幾萬里,橫度玉門關而來。除了氣勢雄渾,境界廣闊外,無疑這裡也點出了戍邊將士們的思鄉之情,以及在故鄉的妻室的思夫之情。由此可見,李白開頭4句的不俗。

接下來的4句「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則描述了壯麗邊塞風光下的征戰景象。即當年漢高祖劉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圍睏了七天,而現在吐蕃在覬覦著青海灣的大片河山。歷史上的征戰地,從來都是只見出征的戰士,而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戰爭的殘酷性可想而知。這與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的意境相似。

最後4句「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即戍邊的將士們望著邊塞的景色,思念起了故鄉,臉上也愈發顯得愁苦。於是他們料想在故鄉自家高樓上的妻子,應該也是在蒼茫的月夜,止不住地嘆息。可見戍邊將士與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其情感也顯得格外深沉了,畢竟戰爭所帶來的痛苦,是多方面且持續整個中國古代歷史的。

綜觀李白的這首詩,正如宋代呂祖謙所說:「氣蓋一世」。即用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做背景,將眼前的思鄉離別之情融合進去,渾然一體,達到更深遠的意境,無疑這是常人難以企及的。總的來說,李白這首詩,不失為邊塞詩中的千古名作。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