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茅台並稱「貴州雙雄」的董酒,為何現在名氣不顯?本地人:太作

2022-04-04     海天一色的廚房

原標題:和茅台並稱「貴州雙雄」的董酒,為何現在名氣不顯?本地人:太作

貴州處於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上游交錯地帶,這裡水流眾多,土地肥沃,但是,當我們提到貴州,不少人會有這樣的誤區,認為貴州就是所謂的「洪荒之地」。但當你真正踏入貴州本地,你會發現這裡的美景、文化、風土人情同樣楚楚動人、扣人心弦。

從巍峨的梵凈山到壯闊的黃果樹瀑布,從風景秀麗的萬峰林到波光粼粼的小七孔,千戶苗寨更是當地特有的民族特色。多山多水的自然特徵,加上溫暖濕潤的宜人氣候,為釀酒提供了絕佳條件,貴州名酒輩出,被譽為我國的「酒鄉」

貴州許多地區都盛產美酒,最出名的就屬茅台鎮了,茅台鎮位於懷仁市赤水河畔,山水環繞,茅台酒獨產於此。同樣的酒師、糧食、酒麴,以及同樣的釀造工藝,出了茅台鎮也釀不出像茅台這樣的好酒了,因此,酒圈酒有「出了茅台鎮,酒釀不出茅台酒」的說法。

在貴州能夠與茅台酒比肩的就只有董酒了,董酒與茅台並稱「貴州雙雄」,一個是典型的醬香型白酒,一個是獨特的董香型白酒,二者各具特色,並且都是貴州省僅有的兩大國家名酒之一。然而,茅台酒的發展一直處於白酒行業的尖端,是白酒界難以超越的TOP1,還憑藉一己之力引領了一波「醬酒熱」,影響力非同一般。

同為「貴州雙雄」的董酒為何名氣不顯呢?甚至說到這款酒,很多人都很陌生。董酒的香型不屬於濃、清、醬三大主流香型,該酒香味獨特,聞起來「臭」,曾以「臭」聞名

其實,曾經的董酒風光無限,名氣並不比五糧液、瀘州老窖差。

要問現在董酒為何「越混越差」,貴州當地的人會說:都是因為它太作!

董酒之所以名氣不如茅台,其香型是一個原因,畢竟它不是主流香型,比較小眾,很多人受不了這個味道,就像有人喜歡榴槤、螺螄粉,也有人對它們避之不及,但這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原因。

上世紀90年代,因為官方發布了一些規定,使得董酒配方有所減少,味道也就發生了一些變化;2004年又因為一場大火,使得該酒企基酒損失慘重,這無疑給董酒巨大的打擊。這些都只是外部的原因,雖說這些外部因素帶來的傷害也很大,但最主要的還是董酒自身的內部因素。

在濃香型白酒橫行白酒市場時,董酒也想分到一杯羹,開始學習濃香型白酒的釀造技藝,並生產了大量的濃香型董酒,從而減少了對董酒的專注度,而新產品因為品質和口感不如當初,很多愛酒人士不滿意。後來又因為「不喝董酒不懂酒」的廣告詞惹怒不少酒友,當時董酒也是遭到罵聲一片,不過還好廣告詞又改為「懂酒喝董酒」,才勉強挽回一些酒友,但名氣已經不如當初。

但無論怎麼樣,董酒的品質還是相當不錯的,蟬聯四屆「中國名酒」稱號,無論是釀造技術,還是配方都盡顯神秘之感。據說,董酒制曲之時加入了100多種中草藥,並首創「大曲、小曲發酵,雙醅串香蒸餾」的工藝,才釀出香氣如此獨特的董酒。

事實上,貴州出產的優級純糧酒不在少數,只是這些酒在名氣上一直被茅台酒打壓,外地人喝得不多,使得很多人以為貴州除了茅台就再無好酒,下面這兩款酒便是如此,大家不妨看一看。

1. 緣得仿台酒

該酒也是產於貴州茅台鎮,由茅台酒廠前身三大燒坊之一的榮和燒坊出品。同樣採用赤水河畔的紅纓子糯高粱和優質蛋白小米為原料,引赤水河水,採用「12987」工藝釀造而成,雖說名氣不敵茅台,但品質和口感都達到了95%的飛天茅台,「貴州小茅台」的稱號。

酒液澄清透亮,微微泛黃,酒線細長如絲,酒花堆積如山;開壇滿滿的都是醬香味,微甜微酸,令人口舌生津,迫不及待地想要嘗一口;入口醬香味在嘴裡爆開,整個口腔瞬間鋪滿窖香、焦糊香及花果香的復合香味,酒香層層遞進,層次感豐富,沒有一絲雜味。

只是酒廠疏於宣傳推廣,使得該酒名氣不顯,貴州本地的人喝得比較多。

2. 銀質習酒

習酒是貴州省習水縣習酒鎮的特產,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秉承中國傳統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採用當地優質糯高粱為原料、小麥、水為原料。其產品採用不同輪次、不同酒度、不同酒齡的基酒勾調而成。1998年被併入茅台集團,現在屬於茅台集團的子公司。

此酒摻雜了醬香、糟香、陳香的復合香,入口微甜,同時又帶有一股酸澀之感,酒體醇厚豐滿,細膩乾淨,酒香特別張揚,留香也比較持久。

銀質習酒是習酒的入門級產品,主打中低端市場,因為價格便宜,很多人以為是劣質酒,可惜了。

「好酒看貴州,貴州出好酒」!

貴州人好飲酒,善釀酒,豐厚的酒文化為貴州各大酒廠奠定了根基。你們還知道貴州有哪些好酒,可以在評論區補充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235e01b4faaccf494f19f4b08470f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