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晗:好的設計是要知道觀眾是誰

2022-06-24     《藝術與設計》雜誌

原標題:高晗:好的設計是要知道觀眾是誰

原創 姜鈺潔 藝術與設計

設計師高晗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華人設計師自海外學成歸來,並帶來海外的新鮮血液。高晗就是其中一位。高晗出生於1995年,耶魯大學平面設計專業碩士,Workbyworks平面設計工作室的創始人,作品曾獲得過包括紐約TDC獎、東 京TDC獎、Pentawards白金獎、HiiiBrand金獎、GDC銀獎、DIELINE Awards最佳食物包裝設計獎、360年度包裝獎等國內外知名獎項。

與其他從小就學習美術的設計師不同,高晗小時候是學校里「學霸」級的存在,多次在數理化競賽中拿獎。然而高考的時候,高晗卻報考了國內的一所理工院校,只因這所學校不用考藝術類科目,就能學習工業設計。高晗說,在很小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天生是個設計師。他能想到的小時候的一個場景是,他突然對電視的外表產生了興趣。「我會開始思考這個logo為什麼會放在這個地方,為什麼是這種大小,這個logo跟電視的其他邊角線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小時候埋下的種子開始在高晗的心裡逐漸生根發芽。大學畢業後,高晗並沒有從事跟工業設計有關的工作,而是給設計師廣煜的工作室投了實習簡歷。實習的過程很苦,「因為我當時的平面設計認知基礎近乎為零,所以實習工作的最初階段可以說是我至今為止最艱難的時期。每天搭早高峰之前的地鐵從城西到城東,下班後搭末班地鐵回家,路上來回4小時,每天睡眠6小時。而這段工作經歷帶給我的,不僅是平面設計功底,嚴謹的態度,以及一個開放自由的對話空間,還有『任何想法都可以提出來,只需要手上的能力足夠好到能支持自己的想法』這一理念。」

WELLRIGHT品牌設計

實習結束後,高晗的下一步是去更好的學校更系統的學習平面設計。高晗的目標是耶魯大學。「因為耶魯大學的平面設計是全世界最好的。」進入耶魯給高晗最大的收穫便是強調個性。「學校非常重視每個人對於自己的深度了解,非常重視每個人去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從而讓每個人形成自己的作品體系和自己的作品方法論。這也是為什麼在耶魯畢業的學生做出來的設計都是不一樣的,就是因為他們進來之前就是不一樣的。在學校里的時候,耶魯重視發現這些每個人不一樣的東西,而且也幫助他們只發展這些不一樣的東西。耶魯不會教你設計的技巧,而是教你技巧之外的東西,然後這些東西又反哺你的設計作品。」

NICE CREAM包裝設計

高晗說起來他在耶魯做的作業,「會做很多和平面設計完全不一樣的東西,甚至會把自己的經歷做到作品裡面。」他舉了一個例子。高晗耶魯時期的一個作品是把兩個手機貼在同一塊玻璃的兩面進行錄音,玻璃的兩面分別是戶外和戶內的兩種聲音結構。在兩部手機同時錄製的時候,高晗也把玻璃兩面的環境拍攝了影像。當觀眾左耳和右耳同時收聽這個作品不同聲音的同時,也會跟不同的視覺進行結合。「這個時候你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矛盾感,因為這兩個錄音設備明明離得很近,但是他們的聲音又截然不同。這種實驗,在耶魯的語境里,都是設計。」

高晗在耶魯時期的作品《來自一張圖片的海報》(The Big Picture Poster)

高晗在耶魯時期的作品《科學怪人自己》(Frankenstein Itself)

高晗在耶魯時期的作品《從/到有問題的景觀》(From/To Problematic Landscapes)

《紐約摩天大樓》(New York Skyscraper)

《紐高晗在耶魯時期的作品《從/到有問題的景觀》(From/To Problematic Landscapes)

也是因為耶魯的這些嘗試,高晗明白了藝術與設計的邊界在哪裡,也更加明確了自己要在設計這條路上走下去。作為95後新生代設計師中的佼佼者,聊到哪次得獎最讓高晗激動時,高晗說,「大概是東京TDC獎對我的持續認可吧。」在這個亞洲乃至世界平面設計界都極其重要的獎項中,從2020年到2022年,高晗連續3年獲得東京TDC的卓越 獎和提名獎。高晗 說他對每一件完成的作品都很滿意。因為每一次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高晗認為設計師最基本的要素是「你的心裡必須知道你的觀眾是誰?」高晗表示,「設計是一種傳達,你需要知道這個信息是傳達給誰的。」

「二元物種」包裝設計

「良品鋪子」包裝設計

「Nice4U」包裝設計

electro X運動飲料包裝設計

高晗舉了他拿到HiiiBrand金獎的作品「奈似冰激凌」包裝設計的例子。「這個產品主打低卡路里。如果我是這樣的一個消費者,那我真正在乎的就是這杯冰激凌到底是多少卡路里。其實就是把所有信息層級扁平化,然後把最重要的信息突出。而這麼做在低卡食品這件事上是成立的,省去了消費者轉到背面看營養成分表的步驟。整個設計就是用最直接的方法乾了一件最直接的事。」高晗的作品常常以非常文本化的視覺聞名,大大小小的文字或字母在高晗的手中仿佛擁有了靈魂,每一個筆畫甚至標點都有自己的表情和語言。高晗對於文本的使用,大多來源於他的思考方式比較「非視覺」,考慮問題的時候不會去想好不好看的問題,更多是「是否合理」。對於「閱讀」這個行為,高晗認為它比看更加複雜,這個過程中涉及到觀看、傳遞、思考、理解、反饋這些過程。高晗舉了另一個他在耶魯時的作業例子。在那次實驗中,高晗拍攝了一個韓國人在牆上寫的字,然後將這幅圖片列印出來掛在牆上。「照片里的字就是簡單的語氣詞。但在歐美的那個氛圍里,是很少有人能看得懂的。」在觀眾觀看的時候,高晗不斷地問不同的人,對這張圖片上的字是什麼感受,「儘管他們都不認識這幾個字,但他們5秒鐘內都能有一個答案給我,而且是十分篤定的。」這次實驗讓高晗發現每個人對文字都會有一個圖形感的閱讀,不同國家的人,就會有不同的圖性感的閱讀。這個發現,讓高晗更好的知道設計中的不同版式會給觀眾帶來哪些體驗。比如高晗為HALOLAB做的包裝設計。這個產品做的是男性毛髮以及皮膚的解決方案,其實偏向於醫學的解決方式。因此,高晗將此產品有關的醫學論文用做背景設計呈現在包裝中。

「光環實驗室」包裝設計

高晗還舉了最近做的「二元物種」寵物食品的例子。這個品牌的包裝設計也用了高晗最擅長的文字視覺。高晗做設計之前,首先跟客戶確定了需要兩個層級的文字,這樣才能讓信息層級足夠豐富。然後,他在裡面用了網格設計的規則,讓觀眾第一眼就感受到這個品牌包裝的視覺特點和辨識度。「當信息以純文字為主要或者唯一元素來進行平面設計的時候,你需要考慮到信息和文字本身的圖形趣味性。」高晗說。

2019年,高晗創立了workbyworks設計工作室。這個因為他的Ins名字是works,而給朋友設計了一張海報後被陰差陽錯的在署名時打上了work by works的名字,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高晗工作室的名字。這也符合他對自己作品的預期:用作品說話,腳踏實地。高晗對於設計一個花里胡哨的外表,甚至拿了什麼大獎不感興趣。「我感興趣的是這個東西做出來賣給消費者,消費者在一堆貨架中會不會選中這個,回去之後的使用體驗會不會好,之後會不會繼續買,這一整套下來是我感興趣的。」

在這個思路中,高晗最近的作品是良品鋪子的包裝項目。高晗為良品鋪子設計了一套包裝系統。在這個系統裡面,高晗設定了全套的配色。這套系統最大的優勢在於,所有這些包裝設計本身,其實都是良品鋪子自己的設計師用高晗的包裝系統去做的。「也就是說在很多細節上,這個系統本身的設計就需要考慮它被使用的時候是不是簡單的,是不是所有人一上手就會用的。」高晗認為,把一個單個包裝的設計做到100分,是他之前的做法。而設計一套系統,讓每個人做100個包裝,都可以達到80分,則是他最近的研究成果。

文:姜鈺潔

圖:高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22c2644ed1653fe78648a49de05a0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