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的老寧(化名)今年50歲,自讀書起就有近視,20多年來近視度數逐漸加深,尤其是工作後的10年內猛增。2天前,老寧在一次洗澡時,發現右眼不舒服,於是用力揉了一下。結果這一揉讓他突然看不清楚東西,休息片刻之後仍得不到緩解。
這下老寧急壞了,趕緊來到長沙愛爾眼科醫院就診,經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副總院長、長沙愛爾眼科醫院眼外傷專科學科帶頭人林曉峰教授檢查後發現,老寧眼內的晶狀體脫位了!
眼部並沒有受到外傷撞擊,看似平常的揉眼竟造成晶狀體脫位?原來,老寧是高度近視患者,右眼近視度數高達1150度。「由於近視眼軸拉長,改變了眼內結構,晶體懸韌帶脆弱、視網膜變薄等,在用力揉搓或摳眼睛時,眼球受壓變形,晶狀體位置移動明顯,懸韌帶受力加重。長此以往,懸韌帶變鬆弛,導致晶狀體脫位。」
林曉峰教授指出,晶狀體脫位後,懸韌帶已幾乎全部斷裂,無法復原,部分玻璃體已經向前移位,進入前房,而且伴隨著體位改變,晶狀體已落入玻璃體腔內,如不儘快治療,後期可能會出現葡萄膜炎、視網膜脫離、繼發性青光眼等併發症,嚴重甚至導致失明。
林曉峰教授表示,晶狀體脫位後,形成嚴重的屈光不正或出現嚴重併發症導致視力顯著下降,完全脫位的患者,失去了晶狀體類似凸透鏡的折光作用,出現高度遠視狀態,視力極低,看近看遠均不清楚。「對於晶狀體透明、無併發症的晶狀體不全脫位,需做好定期複查;對於脫位於前房、虹膜嵌頓的晶狀體或出現嚴重併發症時,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林曉峰教授如是說。
所幸的是,老寧的手術後屈光不正症狀較輕,可暫時不考慮二期手術治療。針對由該症狀引起的屈光不正,林曉峰教授建議其佩戴角膜接觸鏡改善視力。
林曉峰教授表示,晶狀體脫位多是由於外傷等因素引起,如半脫位明顯、有發生全脫位危險或所引起的,屈光不正不能用鏡片矯正,晶狀體半脫位引起瞳孔阻滯和青光眼等均應考慮手術摘除,並植入人工晶狀體。
晶狀體脫位導致的屈光不正晶狀體脫位可導致角膜水腫、繼發性青光眼、視網膜裂孔或者視網膜脫離等併發症,如果處理不當或者不及時,可能會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導致視力完全喪失,故應儘早行手術切除或取出,以避免嚴重併發症的發生。
此外,林曉峰教授特別提醒,揉眼睛雖然不是什麼大事,但是,有些情況下還是需要儘量克制、避免的。並且要積極治療原發病,減少揉眼衝動,避免失明風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於毅 曾映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H)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2253d20e9c3bba1b7ecf752703810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