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了,國產科幻片又前進了一步,我斷言:這片一上映,就會爆

2023-01-20   青石電影

原標題:放心了,國產科幻片又前進了一步,我斷言:這片一上映,就會爆

來了,《流浪地球2》第一波口碑終於來了。

隨著電影陸續在全國各地舉辦提前觀影,如今來自觀眾最真實的第一波口碑已經出爐。

「放心了!《球2》非常頂,各方面超過首部!」

「場面無論是災難還是戰鬥上都蠻出色的,我國的科幻電影又向前邁了一步。」

「導演做出了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僅僅把它定義為電影,薄了。」

「流浪地球2,牛逼!」

「終將再次定義中國科幻電影在全球的地位。」

「我從沒有哪一刻,像現在這樣對中國科幻電影,充滿了自豪與信心。」

提前看過電影的觀眾對這部電影不吝讚美,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字:

炸裂!

作為春節檔最被看好的大片,《流浪地球2》的熱度一直很高。

映前8天,電影的想看人數就已經突破110萬。

預售開啟後,僅12小時預售票房就突破1000萬。

如今預售總票房已經達到了1億這個「小目標」。

除了票房成績可喜之外,從影片的排片占比上看,《流浪地球2》也保持領先。

能讓院線有這樣的底氣給出如此排片,我們必須談談《流浪地球》。

2019年,《流浪地球》征戰春節檔。

這部別開生面的中國科幻大片收穫了46.86億的票房成績,榮登2019年度電影票房總榜亞軍。

電影在給我們帶來極致視效體驗的同時,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意義:

它的存在,讓我們找回了文化自信,同時也看到了中國科幻大片的希望。

時隔4年,由原班人馬打造的《流浪地球2》終於來了。

而且這一次,來勢洶洶。

不僅國內定檔,《流浪地球2》也走出了國門。

經確認,電影將在北美上映,由Well Go USA發行,定檔也是在22日與中國內地同步。

北美開畫將超125館,包括30個IMAX屏。

好了,我們可以第一時間讓西方科幻大國看到中國的科幻大片。

其實在4年前,《流浪地球》問世的時候,觀眾就已經得出了一個結論:

我們有能力,也有實力能夠拍好一部中國的科幻大片。

如今,《流浪地球2》的出現,不僅再次印證了這個結論,還將中國科幻電影的水平再拔高了一個檔次。

就在19日,《流浪地球2》發布了終極預告和「危難當前」海報,海報上是電影里出現的人物,他們都是普通人,但他們都不普通。

海報在設計上頗費心思,總有一個地方是亮著的,這意味著:

無論面對什麼困境,希望的微光都將指引他們不斷前進。

這一個一個信息量滿滿的預告片出來之後,我們可以更加肯定一件事:

中國科幻片,不一樣了。

01 更為硬核!

4年了,中國科幻大片的旗幟還得是《流浪地球2》來扛

每一次《流浪地球2》的預告片放出來,最吸引我們的毫無疑問是畫面。

到了終極預告,還是一樣。

如果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大片的一個種子,那麼《流浪地球2》絕對是這個種子發芽了的表現。

電影圍繞《流浪地球》之前的故事展開。

在第一部里,地球已經到了執行流浪地球計劃的時候。

太陽即將爆炸,地球表面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人們只能通過抽籤居住在地下城裡。

因為篇幅所限,關於人類是怎麼決定執行流浪地球計劃的前因,影片展現不多。

而這未被展現出來的,就是《流浪地球2》的重要主題。

電影通過MOSS視角的預告片展現了地球可能會遇到的4次危機。

2044年太空電梯危機;

2058年月球危機;

2075年木星引力危機;

2078年太陽氦閃危機;

僅僅是預告片里,對這4次危機的表現和人類要可能會怎樣應對這些危機,就能看出《流浪地球2》更震撼的視效。

比如連接地球與宇宙的宇宙級高速公路太空電梯,直衝天際,突破想像。

這個畫面,僅僅是在電腦上看,就能有如此衝擊力。

可以想像,當我們在電影院裡,通過大銀幕時看到它的震撼。

更何況,在終極預告里,還有很多展現太空電梯空戰的超大超燃場面。

還有亮相的行星發動機,更是把何為想像力和創造力給展現得淋漓盡致。

第一次,我們真正看到了書里「推走月球」這樣我們難以想像的畫面是怎麼實現的。

這個無法想像的大場面,在終極預告里也有直接展現。

《流浪地球》里,有一個畫面成為了當年看過這部電影的所有觀眾印象最深的畫面。

那就是執行推動地球「流浪「的重要工具,在地球上各個地方的一萬座行星發動機。

每座行星發動機高達一萬一千米,由緊貼地面的七條支架支撐,噴射著藍色強光柱,而行星發動機的能量靠的是重核聚變技術。

到了《流浪地球2》,行星發動機做了更加細化的優化。

無論是從細節還是從整體來看,行星發動機都更精緻。

細節趨近完美,整體氣勢也更加恢宏,讓人驚嘆。

在視效等製作層面上,《流浪地球2》通過更多造型,更豐富的場景設計,來增加這個世界的豐富程度。

而這,也代表了電影在視效水平上的進步。

導演和幕後團隊搭建了102個科幻主場景,置景面積超過900000平米。

光是對影片里的概念設計圖就有5310張,分鏡頭畫稿高達9989張,視效鏡頭更是超過6000鏡。

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流浪地球2》更完美。

02

我斷言,這部電影一上映,就會是一部王炸

儘管《流浪地球》已經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但導演郭帆,其實並不滿意。

2022年,郭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過:

為了彌補前作的不足和遺憾,「小破球2」在故事層面上會有更多的科幻立意。

這個不足和遺憾,指的是在世界觀的設定上。

第一部里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了流浪地球期間,只展現了地球經過木星的一小段。

一方面是因為預算不夠,另一方面則是當時還沒有完全構建好這個故事的世界觀設定。

到了第二部,郭帆導演決定要不留遺憾。

團隊特別邀請了20位科學顧問組成的專家團隊,光是《流浪地球2》的世界觀設定就有近二十萬字。

還是以圖書館分類學的方式按學科排列,長達100年的編年史。

有了這樣詳實的世界觀作為故事背景,會讓這個故事在呈現上更寫實,更令人信服。

而郭帆之所以會花這樣大的力氣來做這件事,是因為他想要遵循終原作者大劉的理念:

最好的科幻片應該看起來像歷史片。

所以,電影所有主創人員都是把浪球當做是「未來的紀錄片」來拍,確保每一個細節做到最好,讓它儘量真實、寫實。

影片里所有的環節都是經過反覆推敲的,所有的細節都是仔細確認過的。

這樣的用心還體現在另一個細節上。

在之前有一版預告片發布的時候,有位網友發現了一個畫面里的小細節有點錯誤。

他嚮導演指出錯誤,並提出了修改建議。

郭帆導演在看到後,虛心接受了並真的進行了核對和修改。

在後續的預告片里,相似畫面里,這個小問題就已經沒有了。

僅從這一個小細節,我們就能看到《流浪地球2》在影片細節上的耐心和用心。

對正片,也就更加期待了。

03

真好,《流浪地球2》還是專屬於中國的。

《流浪地球》2為什麼能掀起國人乃至世界的熱潮,很大一個原因是它是「中國」的。

和第一部一樣,這次系列前作也是改編自中國科幻小說第一人劉慈欣的小說,並還是找來他擔任監製。

影片的導演還是郭帆,製片人龔格爾,攝影指導、美術指導、造型指導、概念設計也都是原班人馬。

在主演陣容上,《流浪地球2》還升級了。

除了吳京繼續領銜主演,還找來了劉德華,而且據說還是劉德華主動申請要來參演的。

但更重要的是影片的內核,非常中式。

2019年,《流浪地球》里傳遞出來的帶著「家園」去流浪的主題,展現了末日危機下,中國人對於家園故土的愛意。

到了《流浪地球2》,導演也找到的中國式表達。

一個是陪伴,一個是親情,還有一個依舊是我們的家國情懷。

預告片里,有好幾個關於主要角色和自己對話的場面,他們對家人表達的愛意尤為明顯。

吳京飾演的劉培強是對妻子,劉德華飾演的圖恆宇工程師是對女兒。

終極預告里,用2個數字將這兩人對於「家人」的愛表現得更為直接。

一個是劉培強妻子的生命倒計時:「她的生命將於84.3天後結束。」

一個是因為意外失去女兒的圖恆宇:「我已經十四年沒見她了。」

電影里每一條線的主要角色都很自然地說出過「我在,我一直都在」的話,這既是陪伴,也代表著一種團結的精神。

想當年,第一部里最後各國救援隊在聽到請求又重新返回大集合的時候,是高燃的淚點時刻。

團結這個宏觀的命題,其實也可以有很直接的表現方式。

預告片中,還展現了一個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會出現的矛盾:數字生命計劃。

這是一個不容易做出決定的選擇,就像導演說的那樣:

這是一部更往內心走的一部科幻片。

一部好的,能夠留得下來的科幻電影,必須是能夠有打動人心的文戲。

《流浪地球2》用了173分鐘,給我們造了一個突破想像的世界,也講了一個觸動人心的故事。

在終極預告里,出現這樣一個問題:

「解決一百年的危機,跟當下的人有什麼關係?」

這個問題,《流浪地球2》里給出了「中國式」答案。

這個答案既有宇宙極致的宏大與浪漫,也有屬於中國的視野和格局,這就是我們「胸懷宇宙」的落地表現。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這是影片預告片里的點睛之筆。

就像這句話說的那樣,《流浪地球2》的每一份進步與遺憾,都能成為中國科幻的新階梯與新基石!

《流浪地球2》,毫無疑問是春節檔里唯一的,真正意義上的大片。

自己看,感受中國科幻大片的飛躍式進步;

和家人朋友看,體味電影科幻之外,文戲裡蘊含的細膩感情。

總之就是一句話,大年初一,我已經等不及它的到來了。

青石電影 | 老孟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