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問中證紅利,當下配置價值幾何,未來十年10%年化是否可期?

2024-01-17     樂居財經

原標題:五問中證紅利,當下配置價值幾何,未來十年10%年化是否可期?

五問中證紅利,當下配置價值幾何,未來十年10%年化是否可期?

鐵打的周期,流水的成長,在這輪冰冷刺骨的行情下,唯有紅利給予了最多安全感。

過去十年,中證紅利全收益指數通過其231%的持續上漲,接近13%的年化回報,交出一份接近滿分的答卷。那麼站在當前,站在周期視角,未來十年中證紅利是否仍舊可以完成十年10%+的年化回報?我們通過拆解,抽絲剝繭尋找答案。

數據來源:Wind

一問:中證紅利長期穿越牛熊上漲靠什麼?

答:主要靠股息和盈利增長!

這裡用到一個公式,博格公式——指數長期收益率主要由股息率、盈利增長、市盈率等多個關鍵因素決定。

拆分中證紅利指數過去十年收益發現,其估值維度貢獻為負,區間收益全部是來自於股息+盈利增長,特別是盈利增長為主要驅動力,沒有一厘米上漲來自於估值擴張。

數據來源:Wind

二問:持續高分紅可以持續嗎?

答:可持續性強。

首先,從趨勢上看,A股分紅的勢頭已經很明顯,整體上朝著高分紅的趨勢在持續強化。

數據來源:Wind

結合政策和經濟發展階段看,首先各種政策持續鼓勵分紅。近期證監會發布並施行《上市公司現金分紅》以及《關於修改〈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決定》,推動上市公司不斷增強分紅意識,有助於進一步強化紅利指數高股息特徵,提升指數投資容量及流動性。Wind數據顯示,中證紅利指數最新股息率6.2%,處於歷史高位水平,分紅中樞持續抬升。

同時,隨著各行業進入發展成熟期,A股上市公司也逐步成長為偏價值型股票,分紅率有望逐步增長,長遠看紅利資產供給也會變得愈發豐富,利好市場股息率抬升。Wind數據顯示,2022年A股年度現金分紅金額超2.14萬億,萬得全A股息率自近年呈逐步波動向上態勢。

三問:紅利策略現在擁擠嗎?

答:完全不擁擠,仍有較大承載空間。

從中證紅利指數系列擁擠度指標看,高股息交易熱情仍較低。不管是成交額、還是換手率均處於10年較低水平,還到不了擁擠狀態,未來仍有充足的資金承載空間。

從估值角度看,截至2023年底,中證紅利指數指數市盈率TTM為5.88倍,低於歷史92%以上的時間區間,估值性價比較高,已經有計提了充足的悲觀預期。

10年維度來看,當前中證紅利成交額占比、成交量占比尚處於歷史低位,分別為5.37%和7.65%,均處於10年均值水平線下,均值-1倍標準差水平線上。

數據來源:Wind

四問:紅利策略適合什麼樣的人群?

答:適合接大部分投資者,尤其是容忍不了較大波動的投資者。

頂流基金經理,招商基金首席研究官朱紅裕在近期表態中,算是給我們非常明確的答案:

朱紅裕:我對紅利指數保持長期且正面的看法,從兩個維度理解。

第一個維度,將紅利資產置於時代背景去理解,與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密切相關。 2015年、2016年以來,全A指數剔除金融和石油、石化後,自由現金流從之前連續10年的負值,變成正值,並持續上升。 截至去年(2022年)年底,自由現金流達到了1.2萬億以上。 越來越多的行業,在進入成熟期後,企業與企業之間不再因為惡性競爭而拚命增加資本開支,這些企業從原來的成長股轉變為偏價值、偏分紅的股票, 站在這個時代的背景去理解,可以發現紅利類資產的供給在未來會越來越豐富。

從資產需求來看,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和機構,未必能容忍特別高的波動率,在人口老齡化後,對財富管理波動率的訴求是要越來越低。 因此,這類資產具有巨大的長期發展空間,同時擁有深刻的產業背景和老百姓的理財需求。

第二個維度,紅利資產相較於滬深300指數等其他寬基指數有一個很大區別。大部分指數從某種意義上是以追漲的方式構建的,只有滿足一定的總市值或者流通市值的要求,才能納入某個寬基指數或者某個產業指數。而這種追漲的方式通常意味著,某個板塊的某些龍頭公司納入指數時,往往是處於高點。

因此,投資者從指數中獲取超額收益的機率和難度往往較大。紅利指數的構建是基於分紅收益率的底層邏輯,即如果一個公司的基本面沒有變化,但股票跌了10%,紅利指數的配置是會增加的,因為它的分紅收益率是上升的。 所以,紅利指數的構建原理,相較於一般寬基指數或者行業指數更具投資價值。國外數據也可以佐證這一點。

五問:如何挑選紅利標的。

答案:分紅穩定、超額突出的紅利類ETF。

首先,既然選擇紅利,就不要去選擇單市場紅利ETF,儘可能選取全市場標的ETF,比如中證紅利這樣的全市場成分紅利ETF。

從分紅次數看,過去4年,分紅次數最多的ETF是中證紅利ETF(515080),近三年基本上每年分紅兩次,基本維持在4.5%左右的分紅水平。儘可能選取分紅規律、節奏穩定的ETF。

數據來源:Wind

最後看超額的話,進幾年的這輪紅利行情中,中證紅利ETF(515080)絕對一馬當先,值得關注。紅利因子畢竟是個全市場因子,需要放在全市場才有發揮最大的效用,這就是不推薦大家選用單市場紅利ETF的原因。

圖片來源:Wind

最後小結一下:過去紅利的增長,完全靠股息和盈利增長貢獻收益。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大趨勢下,紅利資產供給會越來越豐富,紅利資產維持高股息分紅基本確定。從資產的擁擠度看,目前也完全處於歷史地位,完全不用擔心周期問題,企業盈利角度看,當前估值已經完全壓縮至底部。未來就算估值完全不擴張,股息+企業盈利也能輕鬆獲得10%年化的長期回報。

最後補充一個最關鍵的一點,股票持續、健康的分紅很重要,基金也是,如果每年持續的分紅到帳4-5%,也許是最適合廣大理財投資需求的優質資產。

圖片來源:Wind

來自:投基之王,略作刪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0e48376f409b6dcaa1a0e65567e7d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