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評論員 逯海濤
中外遊客在義烏沉浸式旅遊。圖源:潮新聞
「莫名其妙」「無中生有」「點石成金」的義烏又開闢出了新賽道。
據央視報道,在十一黃金周最受遊客歡迎的縣域旅遊目的地中,義烏位列全國第二。今年國慶假期,義烏接待外來遊客233萬人次,同比增長高達79%。其實早在今年五一假期,據某平台數據顯示,義烏已經躋身十大熱門縣域目的地。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義烏的「拳頭」產業是商貿,最出名的是小商品市場。要說名山大川古蹟名勝,在全國來看義烏還真不算突出。就是在省內,文旅資源比義烏豐富的縣也多得是,可義烏怎麼就在縣域文旅賽道上一路跑到了全國第二?這個現象挺有意思,也有一些啟示。
首先,全域旅遊不只是看山看水看風景。2015年8月國家旅遊局發布《關於開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的通知》,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全域旅遊」這個概念。到底什麼是全域旅遊,當時不少人還有些摸不著頭腦。但是隨後各地政府以及文旅企業在不同的探索中,逐漸找到了一些門道。比如義烏雖然傳統旅遊資源並不豐富,但是主力產業積極主動地對接旅遊產業,並成功把商貿流量轉變為文旅流量,以「+旅遊」帶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國慶期間,義烏國際商貿城打出「買1個也批發價」的攬客牌,還推出首個文旅IP「義烏好好逛」。小商品城裡很多商鋪都是做國際貿易的,並不適合零售。但是為了讓小商品市場更好逛,義烏啟動國際商貿城一區玩具特色街、國際商貿城一區廠家直銷中心、國際商貿城四區旅購中心、國際商貿城五區進口商品城等四大街區旅購活動。並選取100多家網絡商戶進行一些更適合普通遊客「買買買」「逛逛逛」的改造。可見,發展全域旅遊,不能只盯著山山水水,更要搞清楚自己的資源稟賦是什麼,因地制宜發展文旅產業。跳出有形的風景,才能看到更多「風景」。
其次,拎出亮點超越「內卷」。都說文旅競爭太「卷」,「卷」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同質化競爭。看到古鎮游火了,就一窩蜂搞古鎮;簪花和漆扇火了,幾乎一夜之間就遍布全國大大小小景區;一罐老酸奶、一串臭豆腐從南吃到北……同質化競爭導致了遊客的審美疲勞,實際上也沒有真正展現出文旅的魅力。中華文化博大精神,地域特色如百花齊放各不相同,如果用心挖掘,其實是可以找到那個獨特「抓手」,從而獨樹一幟的。
這一波「義烏熱」中,「吃」正是一大賣點。稠州北路是中東、阿拉伯餐廳的聚集地,城北路集中有印度餐廳,江南社區有著韓國餐廳一條街……因商而興、因開放而繁榮的義烏,同時也是世界美食王國,這是別人很難複製的資源。用腳來逛「世界超市」,用舌頭來品嘗「萬國美食」。靠一次文旅策劃,義烏就收穫了233萬人次的遊客和超3.4億話題閱讀量。找到亮點,錯位競爭,文旅才能超越「內卷」,另闢蹊徑。
當然,一時火爆不代表高枕無憂。當下,國內以「縣域游」為特色的文旅市場迸發出超預期的消費活力,越來越多的小城市成為比一、二線城市等傳統旅行目的地更耀眼的存在。如何在這條競爭日趨激烈的賽道上保持優勢,仍需深挖文化根脈,做強做長產業鏈,提升遊人出遊體驗,避免曇花一現。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