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孟州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人員再次監測到數十隻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的身影。不僅如此,成群結隊的灰鶴、白琵鷺、小天鵝等各類鳥兒也在這裡翔集,它們在黃河濕地戲水、覓食、飛翔,構成了一道獨特的生態美景。
黑鸛屬於鸛科,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的重點保護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譽為「鳥中大熊貓」。黑鸛是一種體態優美、體色鮮明、活動敏捷、性情機警,對環境要求非常高的指示性物種。黑鸛種群的出現,充分說明近幾年黃河濕地保護區生態環境的逐年好轉。
在孟州黃河濕地,保護人員先後在兩個點位分別監測到13隻黑鸛和26隻黑鸛活動的身影。據來此調研的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教授、鳥類研究專家牛俊英介紹,黑鸛一般是11月底到黃河濕地越冬,第二年的三月到四月初才會飛走。近來隨著黃河濕地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大,人為活動的痕跡逐漸減少,為黑鸛等各種鳥類在這裡越冬,營造了相對安靜和穩定的棲息環境,黃河濕地生態保護工作初見成效。
近年來,孟州市高度重視黃河濕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開展專項行動全面整治保護區內砂石廠、養殖場、魚塘等涉污生產單位。截至目前,核心區內11家砂石廠、1500畝魚塘全部取締拆除到位。緩衝區內230家養殖場已全部退出養殖,退出面積550畝,所有建築物拆除清理完成,目前對拆除區域已開展生態恢復。實驗區內清退養殖場79家,規範完善104家。同時,加快落實濕地生態恢復工作, 2022年計劃實施保護區核心區3000畝濕地修復工程及5500畝退耕還濕工程。通過一系列的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進一步提升黃河濕地生態環境。
得益於生態環境的逐步恢復,孟州市黃河濕地可觀測到的野生鳥類逐年增多,珍稀鳥類中,常見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黑鸛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灰鶴、小天鵝等。「三有保護動物」赤麻鴨、鳳頭鷿鷈、針尾鴨、綠頭鴨、普通秋沙鴨等種群數量逐年增多。在最新一次的水鳥調查中,累計發現鳥類23種,數量達到4000餘只。
全媒體記者:謝建祥 李鑫
照片提供:孟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監製:藺鴻波 主編:楊焱輝
責編:平超明 校審:湯 銳
編輯:張 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09e8d97e42fd44c49940fa4cbdc2e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