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魏積安因在春晚小品《鄉音》中說了一句「哥們兒」而家喻戶曉。
之後,魏積安多次出現在春晚的舞台上,給觀眾帶來歡笑。
還參演了《炊事班的故事》、《如此多嬌》、《別拿豆包不當乾糧》等多部精彩作品。
儘管魏積安在娛樂圈出演了很多作品,但他以「孝順」而聞名。
他曾經放棄工作,一年回家11次,就是為了和媽媽聊天解悶。
還曾放棄登上春晚的機會,回家看望病重的母親
魏積安1956年出生在山東省煙台市,的一個農村家庭。
家裡有四個兄弟姐妹,魏積安是家裡最小的孩子。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當魏積安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經常幫助家人做家務和農活。
魏積安看著母親每天為家庭存錢,
好幾年沒給自己添置新衣服了,衣服上總有補丁。
但我總是願意自暴自棄,盡我所能滿足自己。
那時,魏積安決心長大後要賺很多錢。
這樣媽媽就不用每天為錢發愁了,
1976年,新疆劇團向全國招生。
魏積安以優異的成績從全市1000多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
成為唯一被錄取的本地學生,
雖然他成功地進入了話劇團,但魏積安地方口音成了他登台表演的一大障礙。
為了儘快克服口音帶來的困擾,
魏積安每天早上比別人早兩個小時起床練習發音。
漸漸地,魏積安也可以在舞台上扮演一些小角色,
但是因為魏積安太高了,排練的時候他只能站在舞台的後面。
後來更有經驗的魏積安,也出演了一些獨幕劇。
1991年,魏積安有幸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雖然他在小品《鄉音》里演配角,但是只有幾行短短的台詞。
但是魏積安通過說「巴迪」成功地讓全國觀眾記住了他。
他也從春晚開始走紅,此後多次登上春晚舞台。
成為那些年春晚的常客,
給你帶來了很多經典搞笑的小品,
in/pgc-image/b07e78ecdcd0415bac50a40df8d3cf81?from=pc">除此之外魏積安還出演《炊事班的故事》、《如此多嬌》、《別拿豆包不當乾糧》等多部影視作品,
事業上順風順水,愛情上也沒有落下,
魏積安也在演出時,認識了自己的妻子董貞瓊,
董貞瓊是解放軍藝術學院的舞蹈老師,
魏積安在見到董貞瓊第一眼的時候,便被她吸引,
隨後對董貞瓊展開了猛烈的追求,
為了能夠經常見到董貞瓊,魏積安還向領導申請將工作地轉移到了北京,
夫妻兩人每天過得很充實幸福,
魏積安變得越來越有名氣,家庭事業雙豐收,
這時他也沒有沒有忘記自己遠在鄉下的母親,
隨著魏積安的名氣越來越大,他賺的錢也越來越多,
他離自己小時候的目標也越來越近,
這時他想到了在鄉下將自己撫養長大的母親,
可以說沒有母親就沒有魏積安的今天,
這時在北京安頓下來的魏積安,便立馬買了機票將母親接到了城裡,
回家後魏積安跑到母親面前說,「娘,我現在有錢了,我帶你去北京住」,
母親從出生就一直在那個村子裡,活到這麼大還沒有走出過村子,
就這樣在兒子的攙扶下第一次走出了村子來到了北京,
初到北京魏積安為了讓母親熟悉一下北京,
他與妻子在將母親接回來後便向單位里請假,
夫妻兩人一人挽著母親一邊的手臂,帶著老人參觀了故宮,
逛了頤和園,走了長城,將北京的景點和歷史古蹟都參觀和遊玩了一遍,
魏積安看著母親臉上的笑容,覺得自己這些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住慣了鄉下平屋的母親,一時間在高樓大廈的城市生活,
覺得少了在鄉下的自然安靜,多了一些喧鬧和繁華,
再加上魏積安夫妻兩人白天都不在家,
老人自己一個人在空無一人的樓上,
沒有鄉下朋友的閒聊,時間長了總覺得很孤獨,
魏積安最終沒能阻止老人回家心,將母親送回了鄉下,
前腳剛把母親送下,緊接著魏積安就開始對母親不放心,
每天都很挂念在鄉下的母親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
為了隨時都能和母親聯繫,
魏積安給母親買了一部手機,手把手的教母親怎麼用,
並且叮囑母親一定要隨身攜帶,
魏積安每天都會給母親打電話確認一遍,有時候一天能打三四個電話,
通話內容基本就是詢問母親的身體和日常,為的就是讓母親在鄉下不那麼無聊,
除去經常給母親打電話,魏積安工作時一有空閒時間,就會買回家的車票,
每次都是提著大包小包的,給母親一些營養品和稀奇的東西,
回家後幫著母親做家務,打掃衛生將房子收拾得乾乾淨淨的,
臨走前都給母親塞幾千塊,說道「娘,兒子這會賺錢了,不用給兒子省錢,看上什麼就買,不夠了再問我要,」
起初母親不要魏積安的錢,說道「娘在家什麼都有,用不到錢,」
魏積安見明著給母親不收,他知道母親每次都會把錢包起來放在床底下,
他就將錢偷偷地與母親的錢放在一起,
因著魏積安經常回家,有一年前前後後加起來一共回了11次家,
那段時間魏母還以為魏積安失業了,
於是在魏積安回家晚上吃完飯後,母親拉著魏積安的手說道「兒子,你是不是在單位犯錯誤了?怎麼天天往家裡跑啊」,
魏積安聽後笑著說「娘沒有的事,我不放心你就想回來看看你,你不願意在北京住,我就常回來看你,這樣才放心」,
母親聽後說道,「有啥不放心的,娘在家很好,你就安安心心在北京工作就行,」
還說道「你這天天回家,我都覺得有點煩了」,
魏積安聽了母親的話,知道母親是不想他影響自己的工作,
便刻意減少了自己的回家次數,但電話還是經常打,
時不時地致電母親詢問近期的身體狀況,
母親每次都會讓魏積安安心工作,讓他不要擔心自己,
儘管母親一直對魏積安說自己的身體沒有問題,
但年輕時應按太多的體力活落下的病根,
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一點一點地積累爆發了,
2006年靠近年末的時候魏母上了一場大病,
這場病讓本來身體硬朗的魏母一病不起,
那時的魏積安正在為過年的春晚舞台準備節目,
每天早出晚歸,為了更好地呈現舞台效果,沒有隻睡四五個小時,
起初魏母為了不影響兒子排練,不讓家裡人告訴他自己的病情,
然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有天魏積安給魏母打電話,魏母沒有接,
而是家中的大姐接起了電話,
大姐將母親的病情告訴了魏積安,
聽到這一消息的魏積安立馬定了最近的機票,
緊忙往老家趕,到了病房,魏積安看到躺在病床上虛弱的母親,
鼻子一酸,一個一米八的大高個眼淚就這樣不爭氣地掉了下來,
詢問醫生後,醫生告訴魏積安,「老太太沒多少時間了,現在多活一天就是多賺一天」,
魏母知道魏積安還有演出節目,
在病床上抬起那瘦弱的一碰就會到的胳膊,
拉著魏積安斷斷續續地說道「兒子回去準備節目吧,娘一定會等到大年三十晚上,看著兒子今年在春晚的演出」,
聽著母親的話魏積安買了票回北京準備演出,
儘管演出任務重,但魏積安還是儘量擠出時間,
在排練期間多次回老家看望母親,
本以為母親能夠安穩地度過這個新年,
卻不想在春晚節目彩排當天,魏積安接到家裡的電話,
家裡人說魏母的病情惡化,可能撐不過今晚,
一邊是養育自己長大的母親,
一邊是登上春晚舞台演出的機會,
在親情和名氣面前,魏積安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回家照顧自己的母親,
因著這次彩排直接影響到能不能上春晚,
節目的隊員問道「不後悔嗎?」
魏積安抬手抹了抹眼淚說道,「春晚年年有,今年不能上,那就明年再上,但母親就只有一個啊」,
就這樣魏積安買了機票,馬不停蹄地趕回了家,
然而即便這樣,魏母的病情已成定局,
魏母終究還是沒能挺過這個年關,在臘月二十九那天離開了人世,
送走母親最後一程,魏積安還記得北京有自己的隊友們等著他回去演出,
於是魏積安又馬不停蹄地趕回了北京,
2006年魏積安和郭冬臨給大家帶來的小品《實誠人》,
那一年郭冬臨一連吃了好幾個餃子的畫面讓人印象深刻,
他們搞笑幽默的表演,給台下的觀眾帶去了歡樂,
然而誰能想到那個在台上表演節目,給全國觀眾帶去歡聲笑語的魏積安,
卻是剛剛經歷喪母之痛便登上舞台,
那個表面憨厚老實的傻大個,內心又是多麼的悲痛,
春節結束後,大多數人都沉浸在新年的歡聲笑語中,
那個在台上為我們帶來歡樂的魏積安,卻在節目結束後的第一時間踏上了回鄉的路程,
按照當地的習俗,魏積安在老家為母親守了三天孝,
魏積安也因為母親放棄春晚表演的機會,
被央視評為「演藝界十大孝子」,
作為兒子,魏積安在母親最後一刻放棄了自己登上春晚的機會選擇陪在母親身邊,
作為演員,他在母親離世後迅速調整自己的狀態,發揮自己的專業素養,
在春晚舞台上為觀眾送去了歡聲笑語,
可以說魏積安能夠獲得這個獎項,是實至名歸,
當魏積安獲獎後發表自己對孝順的看法時,
他在節目上表示,「孝順是以順為前提,不要改變父母的想法,要順從父母,適應父母,」
在他看來,順從母親的觀點和做法是首要要的,
除此之外母親還從小教育魏積安不能「忘本」要心存善良,別人有難的時候,能幫一把是一把,
在母親去世後魏積安也一直很聽從母親的話,
將母親生前對自己的教誨也全部都付諸行動,
雖說魏積安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但他每次回老家都不會戴墨鏡和口罩,
被大家認出來了還會和老家的人熱情地打招呼,
鄉里的人有什麼事也都會找他幫忙,
考大學、做生意、就連起名字有時候都會找魏積安幫忙,
面對老家人的求助,每當這個時候魏積安都會熱心地幫助他們,
鄉里的人對魏積安也是很感謝和稱讚,
不僅如此魏積安還熱心公益事業,
2008年汶川地震時,兩人向災區伸出援助之手,
魏積安先是給災區的人民捐款10萬元,隨後還多次捐贈需要的物資等,
魏積安每年都會回老家給母親祭拜,
每次去之前都會拿上清潔工具,把母親的墓碑擦拭乾凈,
祭拜完後,魏積安就會摸著母親的墓碑,
坐在墓碑前面給母親講述自己的最近發生的事,
分享自己最近高興或者是悲傷的事情,
享受這短暫的母子的獨處時光,
每當這個時候魏積安就會抬頭望向天空想到自己的母親,
他相信母親在天上看到自己的兒子,一定會感到欣慰。
2012年魏積安與郭冬臨再次在春晚的舞台上合作了小品《面試》後,
便開始漸漸地退出大眾的事業,
隨著娛樂圈的更新換代,大家也漸漸將魏積安淡忘了。
總結
「百善孝為先」,回顧魏積安的一生,
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從不忘本,
多次登上春晚舞台為大家帶來精彩的作品,為大家送去歡聲笑語,
在「名氣」和「母親」面前,
魏積安選擇了放棄登上春晚的機會,為母親盡孝道,
而他也因著對母親的愛,在母親走後壓下內心的傷痛,呈現了一個完美的舞台,
魏積安作為藝人公眾人物,在為人子女方面給人們樹起了好的榜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08bb17a02b95ba2d9f57a074194f3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