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出生在荒野山村,父親在城裡打工,母親全職在家帶照顧三個孩子。由於重男輕女的思想很重,這對姐妹過得很苦,弟弟倒是備受呵護。
母親長得丑,脾氣暴躁,尤其是整日嫌棄父親沒本事,愁眉苦臉的樣子,更是令人厭惡。姐妹倆人平日裡嬉戲打鬧,一旦攪擾到母親,就會惹來一頓打,所以這對姐妹跟母親哪怕整日相見,也一點也不親近,叛逆的心思只能忍著,一點也不能泄露。姐姐跟妹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夠離家出走。
終於,姐姐十歲那年,妹妹的願望實現了。
那一天,城裡親戚一親戚來家,捧著妹妹的臉說:「我們家裡有很多好吃好玩的,可就是沒有孩子,你願意做我們的孩子嗎?我們保證,決不打你,不罵你。」
妹妹想都沒想就直接回房間拎著包,看了姐姐一眼,跟著親戚就離開了。直到後來,姐姐才知道母親收了親戚的錢,所以那個親戚帶走妹妹特別的理所應當。
妹妹離開家後,母親將所有的脾氣發泄在了姐姐身上,總會找出各種理由欺辱她。時不時還精神折磨:「我是造什麼孽,生出兩個討債鬼,要是有人要你,你也給我趕緊走,別呆在家裡惹我嫌棄。」
姐姐心裡就想:你以為我不想走啊?你都不知道我有多羨慕妹妹。
小半年一眨眼就過去,女孩的妹妹突然有一天跑了回來,下午拚命地敲女孩的窗,聽到她一遍又一遍地喊姐姐,女孩立刻出來抱住她。
姐姐以為自己妹妹是在親戚家受了委屈,妹妹卻說自己在那個家過得很好,比家裡好上上百倍,可就是不自在,會想姐姐,會想弟弟,還是覺得在這個家更好。
姐姐笑話妹妹是個傻子,有福同享卻還要回來受苦。妹妹回來一兩天後,親戚又找上門跟母親鬧了一番,母親最終把錢還了回去,從那以後,母親對這對姐妹更加凶了。
就這樣,姐姐熬到了成年,她拚命地讀書,考進了省城大學,畢業後嫁給了城裡的一個公務員,公公婆婆都是大學教授。妹妹卻留在了鄉村,嫁給了離娘家只有15分鐘路程的人家。
照理說,妹妹一定會很羨慕姐姐擁有這麼幸福的生活吧?可實際並非如此,比起妹妹,姐姐的生活卻過得一日不如一日。尤其是懷孕之後,那種惶恐不安的心,更顯露了出來。
某日早晨,她一妊娠反應賴床,丈夫想要叫醒她,旁邊的婆婆卻低聲說:「你讓她睡,醒了我還得給她做飯。」那一刻,姐姐覺得心如刀絞,瞬間明白了當年為什么妹妹會跑回來。原來有一種別人看起來的幸福,叫做寄人籬下。
姐姐那個時候便總會想起,母親當年的暴脾氣,只要自己起得晚,母親就會劈頭蓋臉地大罵,讓她起來做早餐,睡睡睡,小心睡死你。
婆婆不一樣,她的話不重,有時候也挺溫和待人,看起來無可挑剔,可正是這種耳語,也讓她知道,彼此並不是親近的人。
於是姐姐開始整日有事沒事地給母親打電話,母親還是那樣地不耐煩,可姐姐卻覺得這顆心有了著落。分娩那日,母親轉了好幾趟車趕到她身邊,陪她度過人生中最痛苦的時刻。
聽到孩子的啼哭聲,她恍惚感覺自己也重新降生了一次。月子是母親陪她過的,跟婆婆的相敬如賓相比,母親粗鄙不堪,小外孫女哭鬧時,母親會把孩子抱去陽台哄,然後爆幾句粗話。
沒錯,母親並不完美,可做兒女,卻只有在父母面前才能卸下偽裝,活出最真實的模樣。
姐姐有一次跟母親聊起過去,詢問她為什麼要收親戚的錢將妹妹賣給親戚,母親說:
「不拿那筆錢,孩子他爸就沒救了。他們家不能生,你妹妹過去只會享福。誰曉得,你妹妹是個不爭氣的,小半年就跑了回來。」
原來,這才是真相。
那時候爸爸在外面工作受了傷,急需要錢治病。無奈之下,接受了那一筆錢。
對一個人來說,父母是什麼?是宿命、是皈依、是原罪的開始、是最後的救贖。
這一個故事也告訴我們,我們用肉眼所看到的真相,並非是真相。成長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寬恕和救贖。
「離家出走」,是子女對父母最殘忍的反抗。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試過,可我卻真的試過。因為一時的氣憤,對父母的不滿,我走向了這條「未知且迷茫」的危險之路。
父母發現我不見的時候,聯繫上了所有的親戚好友幫忙尋找,沒日沒夜在路上詢問,貼尋人啟事。
最終,是親戚在一個橋底找到了我,將我勸了回去。
我看著父母一遍又一遍屈身感謝親戚朋友,父親還拿出好幾百塊作為感謝費贈予他們,我當時不知是什麼滋味。
當外人全部離去後,父母關上房門,父親之間拿了一個衣架抽我的腿,我整個人痛的跳了起來,哇哇大哭。
父親卻說:「要你跑,要你跑,翅膀長硬了,敢離家出走,有種你就不要回來,死在外面得了,一了百了。」
我看著母親通紅的雙眼,以及烏黑的眼圈,我才意識到自己在外面度過了整整四天,我很餓、也很渴、也很累。
可比我更累,更痛苦的是父母,因為他們還有多一層的心靈折磨。
彼此傷害,是親近的人,彼此間做過最傻最愚蠢的事。
總結
會不會有人覺得擁有「離家出走」的經歷特別自豪?這樣的像法我能理解,卻不能苟同。如果離家出走的後果,比自己想像中的還要嚴重,你是否會後悔自己當初的「愚蠢」之舉?
所以,不要任性,更不要一時起興。
年幼時期離家,會面臨著許許多多的未知困難,除非自己已經做足了所有攻略,能夠100%確保自己安全且能生存,否則千萬不要離家遠走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