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滿江紅》為什麼不殺秦檜?

2023-02-03     壹讀

原標題:電影《滿江紅》為什麼不殺秦檜?

誰是這個春節最慘的人?

秦檜(跪像)。

暴打「秦檜」年年有,今年特別多。最近,位於河南周口的秦檜跪像,還遭受了遊客的鐵板攻擊。

究其原因,電影《滿江紅》的後勁兒太足。

電影不僅勾起了人民的憤怒,也在觀眾心中留下了「秦檜未死」的缺憾。

按道理,《滿江紅》屬於架空歷史的懸疑喜劇,為什麼結尾不殺掉秦檜讓大家痛快一把?

希望飾演秦檜的雷佳音老師小心鐵門,出入平安

架空歷史也要立於事實

架空歷史題材劇作雖不是歷史正劇,卻建立在史實基礎之上,就像電影《滿江紅》中主演之一的秦檜,不僅有最完整的歷史背景,還是全劇最著名的歷史人物。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奸臣之一,秦檜高居相位,拜相期間大權獨攬、 把持朝政,極力貶斥抗金將士。

人們痛恨秦檜,正因秦檜是殺害抗金英雄岳飛的主犯之一。由於秦檜的誣告陷害,驍武精悍、屢立戰功的岳飛慘死獄中。

那麼,殘害忠良的著名奸臣是怎麼死的?害死岳飛之後的秦檜不僅步入職場巔峰,隻手遮天十餘年,還在六十六歲高齡時壽終正寢,臨終前曾被加封為「建康郡王」。

建康是南京的古稱,曾在金軍攻打江南時失陷,由岳飛收復。結果害死岳飛的秦檜,卻成了「建康郡王」,真是好人裁樹壞人乘涼。

乘涼樹下的不止「建康郡王」秦檜,還有秦檜提前退休的「後世子孫」。

曾與秦檜之孫秦塤一同參加殿試的陸遊,游經建康時與秦塤敘舊,順手記錄了「秦氏子孫」的富足生活。

晚,見秦和侍郎。伯和名塤,故相益公檜之孫。延坐畫堂,棟宇閎麗,前臨大池,池外即御書閣,蓋賜第也。——《入蜀記》

晚,見秦和侍郎。伯和名塤,故相益公檜之孫。延坐畫堂,棟宇閎麗,前臨大池,池外即御書閣,蓋賜第也。——《入蜀記》

都說「善惡到頭終有報」,但一生立志於陷害忠良、排除異己的秦檜不僅自己壽終正寢,還福澤子孫;而為國家浴血奮戰的岳飛卻慘死獄中,長子岳雲也未能倖免。

這種結局,天能忍,百姓也不能忍。

因此,後世百姓才會給秦檜雕刻、鑄造成百上千的跪像,讓他長跪於岳飛墓前,常年經受風吹雨打及拳打腳踢,以致跪像大量損毀,現僅存七座於世,現在還在遭受鐵門的暴擊。

假如有殺秦檜的機會,百姓一定不願放過,而電影《滿江紅》就是「殺」秦檜的好機會。然而,在電影中殺掉秦檜能為岳飛報仇嗎?

不殺,是最高級的復仇

殺人的最高境界是不殺:

胸懷恨意,手持刀劍,摧毀他人的軀體,此為故意殺人;胸懷恨意,手無寸鐵,用計謀詆毀他人清譽,此為殺人誅心;而胸無恨意,不武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級的殺人,我們稱之為「善」。

宣揚「善」是張藝謀電影的一貫風格。

在電影《英雄》里,飾演「無名」的李連杰,本有絕佳機會刺殺秦王,卻因社稷百姓放棄,最終在秦兵的亂箭中捨身取義。

無名可以因「善」放棄殺秦王的念頭,在任何時間放棄都可以,但專門跑到秦王跟前放棄,些許有「調戲觀眾」之嫌。《滿江紅》的編劇在媒體採訪中,提到了張藝謀導演對《英雄》中「刺殺」情節的反思。

「他說當時沒有把這個問題想明白,時隔多年又遇到了。」

因此,《滿江紅》中出現了另一個「秦檜」,專門負責替秦檜赴死,來安撫觀眾。

但真正的秦檜還是沒死,畢竟一個假秦檜剛死,馬上再死一個真秦檜,會造成觀眾的視覺疲勞。

另外,冤有頭債有主,為岳飛報仇,要找對仇家。但岳飛真正的仇人在史學界尚有爭議,其一是奸臣秦檜、其二是秦檜的領導宋高宗。

假如要殺岳飛的人真是宋高宗,秦檜就只是一把「槍」。「槍」固然可恨,但該不該殺?

莊子曾說:「復仇者不折鏌干,雖有忮心,不怨飄瓦。」意指復仇的人,不會折斷曾經傷害自己的寶劍,即使常存忌恨之心的人,也不會怨恨砸到自己的飛落瓦片。因為「寶劍」「飛瓦」和「槍」一樣,只是工具屬性,沒有向其復仇的必要。因此,作為工具人的秦檜不值得殺。

假如要殺岳飛的人就是奸臣秦檜,只消滅他的肉體,讓他免去人生中病痛纏身、生活質量最低的歲月,反倒太過仁慈,不如讓他率眾背誦《滿江紅》,親口傳承岳飛的遺志,更能誅心。

不死才是惡人噩夢之始

逼秦檜背誦《滿江紅》的孫均,自始至終沒有動過殺秦檜的念頭。他在電影中對秦檜說過:

「你以為這麼多人死,真就是為了殺你?你覺得這樣做值嗎?」

活在現代的我們其實更清楚,看似躲過一劫的秦檜,在未來的八百多年中,將要經歷比其他奸臣更慘痛的唾罵與嫌棄。

奸臣不得善終,是百姓心中最好的結局;而未曾慘死的秦檜,就成了百姓心中的「未完結局」。

「未完結局」是一種缺憾,而人類對有缺憾事物通常更難忘卻,這在心理學中稱為「紫格尼克效應」。

人類學家的研究也發現,對於想完成而未完成的事,人們等待的時間越長,大腦分泌的多巴胺就越多,也就讓人們更難忘記。「奸臣沒有慘死」「英雄不得善終」就是中國百姓心中未難忘的缺憾,因此人們要唾罵、毆打秦檜數百年。

因此,《滿江紅》里不能殺真秦檜,而是讓秦檜繼續扮演人民心中的「刺」,延續人民對賣國賊的仇恨,否則反而是「救」了秦檜。

人類學家研究發現,當遺憾得以實現時,給人們帶來的不是快樂,而是「放下」和「遺忘」。

就像歷史上,那些與秦檜齊名的大奸臣們,都曾權傾朝野、都陷害忠良無數,他們的跪像去哪兒了?

我們來看看其他名奸臣是怎麼死的:

趙高被子嬰設計殺掉、誅九族;董卓被親信呂布所殺;蔡京晚年被貶,八十歲客死潭州;魏忠賢死於畏罪自縊,還被崇禎帝抄家;嚴嵩被沒收家產、削官還鄉、無家可歸,死時也無棺木下葬;哈麻(元朝)死於杖斃;和珅在獄中自盡……皆不得善終。

奸臣不得善終,確實會讓百姓放下仇恨。

影片結尾,一生一死兩個秦檜被綁在一起,形成了鮮明的生死對比,當時的秦檜活著,卻也死了。

參考文獻:

[1]孔妮妮. 南宋時期權臣秉政與制詞書寫中的政治博弈[J]. 學術月刊, 2022, 54(8):12.

[2]許道軍, 葛紅兵. 敘事模式·價值取向·歷史傳承——"架空歷史小說"研究論綱[J]. 社會科學, 2009, 000(003):171-178.

點擊圖片閱讀|胡鑫宇事件,「消失的飯卡」

點擊圖片閱讀 |胡歌已婚生子,為什麼要「偷偷摸摸」?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05fc4364c64c9c2dd15968a125dcd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