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不得罵「烈火英雄」,但這個好題材確實被導演拍砸了

2019-08-05   影視爛番茄

​在小哪吒鬧了一周之後,可算是有新片子上映了。

主旋律電影,消防題材,看哭了好多人。

但叔有不同意見——

烈火英雄

先說說電影好的地方。

首先,題材好

電影改編自鮑爾吉·原野的報告文學《最深的水是淚水》,而書的原型又是源自於2010年的「大連7·16大火」真實事件;

輸油管爆炸、原油泄漏、污染附近50萬平方公里,2000名消防員徹夜出動。

由於及時且有效的撲救,10年的這場大火併沒有造成更大範圍的災難。

但他們到底做了啥,沒人知道。

所以,藝術作品應該承擔這個責任。

就像《車諾比》《唐山大地震》一般,去講述災難中那些人與細節。

《烈火英雄》講的就是「大連7·16大火」之後的那12小時。

事情怎麼發生?

整場災難到底有多嚴重?

消防員怎麼撲救?

坦白說,電影還是馬馬虎虎地完成了這幾個任務。

事情的起因交代了:

海面上的外籍油輪操作出錯,在終止卸油之後,脫硫化氫劑依舊在注入管道;

於是,過量的脫硫化氫劑發生氧化反應,直接就炸了。

整個災難的影響程度到底有多嚴重,具象化地體現出來;

爆炸程度相當於20顆原子彈,化學品一旦波及,周邊百里甚至將無一人煙。

具體撲救的措施,也表達地蠻清楚。

全市的消防中隊出動,每一步都專業而高效;

中心指揮負責統籌全局,有的負責給油罐降溫、有的負責阻止流淌火接近化學罐區…

整個災難的原貌,在電影中完整地體現了出來。

而且據導演的原話,電影里那些看似「誇張」的數據和場面,實際上還有所收斂;

比如江立偉轉的那個閥門,電影里是8千轉,

但實際上…當時卻有8萬轉!

消防員從8點呆到第二天凌晨4點半,整整轉了8個小時!


所有的一切數據,都將當年那場災難中,消防員的無私、勇敢和偉大體現得淋漓盡致。

而電影的畫面,也撐得起這種「悲壯」;

爆炸和大火,都足夠真實宏大、表現力也夠強。


但是,這部片的「好」也僅僅於此了。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茄叔對電影的觀感,大概是這樣——

「所有被消防員感動出來的眼淚,都被導演給憋回去了」

簡單講,導演能力不夠

翻翻導演陳國輝的過往作品,你會發現他拍的普遍都是愛情片,而且基本沒及格。

這種「隱患」在他拍《烈火英雄》的時候,就全都跑出來了。

很多地方都特別公式化,情節設置很僵硬;

比如男主江立偉;

從電影一開始就立滿了flag,跟老婆說「等這次回去,天天陪他(兒子)上學」,跟技術員魏雷瘋狂合影留戀。

比如鄭志;

開始就說他即將退伍,中間又各種渲染悲情情緒。

看到這些台詞和畫面,你一下子就知道這兩人活不下來了,沒人能撐過這樣的flag。

暗示太明顯,觀眾的期待被提前劇透,導致戲劇張力下降,很是影響觀影體驗。

另外,導演在鋪墊情感和製造「高潮」的能力也相當欠缺,手段很單調。

所有的燃點、淚點和痛點,都用慢動作解決。

噴個水慢動作,被炸飛也是慢動作…

接著背後再鋪上一層宏大的交響樂,以及深沉的女聲吟唱。

整個營造出來的感覺,就好像導演躲在大銀幕背後,暗搓搓地催著你:

「是時候感動了,哭、快哭!,到時候了,趕緊哭啊!」

太過刻意和拙劣的煽情,不僅不能達到效果,反而會引起反面情緒。

同時,對電影里的一些bug處理的也不好。

比如前面說到的20顆原子彈和閥門的8千轉,還有供水口只有2人負責、保護化學區為什麼不挖防火槽等等…都是網友們爭議的片段。

這些「bug」都是觀影期間中斷情緒的緣由所在;

雖然慢慢的有科普一個個解釋,讓觀眾知道,這並不是bug,而是原本的事實。

但這又引起另一個問題,

真實的橋段拍出來卻沒人信,那是誰的鍋?

不過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茄叔對於整部電影最不滿意的地方,在於導演對人物的刻畫。

前面說到電影的題材好,消防員這個群體身上所承載的那些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悲壯感,是最動人的地方。

但同時他們也是人。

是人就有七情六慾,是人就有本能的軟弱和躊躇,會怕火、會趨利避害。

這是觀眾能共情的地方。

不過消防員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能突破本能,去為了更大的目標、使命而不顧危險,獻出自己的生命。

這是他們之所以為「英雄」的原因,也是電影最大的感染點

《烈火英雄》有拍出一部分,江立偉們作為「人」的片段。

第一次救援之後的PTSD、火場裡抽煙的那段戲,以及準備打給兒子說「遺言」、卻又因為救火而掛掉電話的瞬間….


這些脆弱、溫情的部分,都蘊含著極大的情緒,也是足以動人的力量。

但還不夠。

電影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突出消防員們的「光大偉正」上。

歌頌消防員的英勇事跡、歌頌他們不怕死,一味地煽情,卻又停留在口號之上…

同樣是主旋律,《紅海行動》和《湄公河行動》能夠拍到觀眾心底,是因為他們不再教化觀眾,而是擺正位置,跟觀眾一起去深入那個歷史瞬間。

因為事件本身的力量,其實已經足夠強烈了。

但《烈火英雄》還是太端著;

站在高高的領地上,拿著足夠好的題材,卻用配樂和慢動作告訴觀眾,你們應該感動、你們應該流淚….

共情出不來,情緒也就難以自洽。

看完這部片子,說實話茄叔並沒有平時看到爛片時候,那種痛恨和嫌棄的情緒。

相反,更多是可惜。

《烈火英雄》本來應該更好,我們本來也應該用更好的方式,去感謝這些無私奉獻的消防員,去致敬那些為此犧牲的英雄們。

不求做到《車諾比》那個地步,去探討更層次的人性和諸多原因。

但起碼,不要現在這個水平。

商務:fay1786(說明來意)

微信搜索:qieshuweixin

就可以加茄叔為好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