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有哪些名菜 江蘇傳統名菜你吃過幾道?
江蘇傳統名菜
南京--鹽水鴨
南京鹽水鴨,江蘇省南京市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因有「金陵」別稱,故也稱「金陵鹽水鴨」。南京鹽水鴨製作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製作經驗。生產的鹽水鴨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而以中秋前後,桂花盛開季節製作的的鹽水鴨色味最佳,名為桂花鴨。
蘇州—松鼠桂魚
松鼠桂魚是蘇州地區的傳統名菜,在江南各地一直將其列作宴席上的上品佳肴。據說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品嘗過。選用的是900克左右的桂魚,去魚骨,魚身上開刀且肉不斷於魚皮下,二次油鍋炸熟、裝盤,頭大口張,肉似翻毛,尾部翹起,形如松鼠。此菜色澤醬紅,外脆里嫩,酸甜適口,是蘇幫菜色香味兼具的代表之作。
無錫—醬排骨
無錫醬排骨和無錫清水油麵筋、惠山泥阿福並列為無錫三大名產而馳名中外,興於1872-1909年(清光緒年間),隨著無錫市工商業的迅速發展,許多肉店聘名師,苦經營,創名牌,爭生意,先後出現過「老三珍」,「陸稿薦」,「老陸稿薦」,「真正陸稿薦」等牌號。由於相互競爭,肉骨頭的質量不斷提高。是一道老少皆宜的江蘇名菜,其色澤醬紅,肉質酥爛,骨香濃郁,汁濃味鮮,咸中帶甜,充分體現了無錫菜肴的基本風味。
徐州—地鍋雞
地鍋菜起源於蘇北和魯南交界處的微山湖地區。以前,在微山湖上作息的漁民,因船上條件所限,往往取一小泥爐,爐上坐一口鐵鍋,下面支幾塊乾柴生火,然後按家常的做法煮上一鍋菜,鍋邊還要貼滿麵餅,於是便產生了這種飯菜合一的烹調方法。地鍋菜的湯汁較少,口味鮮醇,餅借菜味,菜借餅香,具有軟滑與干香並存的特點。
常州—天目湖砂鍋魚頭
天目湖砂鍋魚頭--魚頭肉厚實,油多,煮的湯濃。天目湖的砂鍋煨魚頭又叫沙河煨魚頭。天目湖原名沙河水庫,水庫中盛長鱅魚(俗稱鰱胖頭)沙河鱅魚長得體大壯實,肉質細膩,做出的菜肴滋味鮮美,營養豐富。始創於江蘇省天目湖賓館,經江蘇省特級名廚朱順才近三十年的精心烹制,現已被譽為江蘇最佳傳統名菜,成為中國美食天地的一枝奇葩。
南通—狼山雞
說起「狼山雞」,還流傳著一段有趣的故事。遠在1872年,一艘英國商船,停泊在南通附近的長江中,炊事員上岸買回一批黑雞做菜。因雞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異常,船長甚感驚奇,如獲至寶,便將剩下的幾隻帶回英國。後來這種黑雞竟然在英國家禽展覽會上展出,受到歐美各國養禽專家的青睞,獲得金質獎章。於是,歐、美、亞許多國家便從我國進口此雞。由於這些雞都從南通狼山出口,故取名「狼山雞」。
連雲港—爆烏花
爆烏花是連雲港著名的地方名菜,依據熱量平衡原理,通過對烏片剞刀深度、角度和烏花生坯焯水時間、水溫、水量的測定與分析,以及爆烏花時調味方法與烹調火候運用的分析,爆烏花菜的營養成分分析,從而得出製作爆烏花的最佳工藝方案。
淮安—軟兜長魚
軟兜長魚,又稱「軟兜鱔魚」,是淮揚菜中最負盛名的一道菜肴,淮安人厚待中外賓客最喜歡上這道「鮮嫩可口別具一格」的菜,讓賓客嘗鮮,贊口不絕。菜譜功效:補虛養身調理,氣血雙補調理,營養不良調理,產後恢復調理。據《山海經》記載:「湖灌之水,其中多鱔。」江淮地區盛產鱔魚,肉嫩、味美,營養豐富,淮安名廚田樹民父子以鱔為原料,可製作108樣佳肴,即著名的「全鱔席」。
鹽城—肉陀子
鹽城的地方小吃,用豬肉和糯米做的,入口勁道有嚼頭,各種香氣充斥口中,卻無油膩之感。豬肉選料要豬前夾肉,七分瘦三分肥,糯米也要煮的粒粒飽滿有彈性,做成球形之後再用豬油煎,這樣才留得住香味。
揚州—蟹粉獅子頭
蟹粉獅子頭是久負盛名的揚州傳統名菜。據傳,隋煬帝楊廣來到揚州,飽覽了揚州的萬松山、金錢墩、葵花崗等名景之後,讓御廚以揚州名景為題,做出幾道菜來。楊廣品嘗後,十分高興,於是賜宴群臣。一時間淮揚佳肴,傾倒朝野。從此揚州獅子頭就流傳鎮江、揚州地區,成為淮揚名菜。獅子頭有多種烹調方法,即可紅燒,亦可清蒸。因清燉嫩而肥鮮,比紅燒出名,如「蟹粉獅子頭」,成菜後蟹粉鮮香,入口而化,深受人們歡迎。
鎮江—餚肉
鎮江餚肉,原稱「硝肉」。傳說,古時鎮江酒海街酒店的小二,誤把硝當鹽腌豬蹄膀,燒煮後,肉紅皮白,光滑晶瑩,鹵凍透明,猶如水晶,香味濃郁,食味醇厚。後來,人們嫌「硝肉」一名不雅,改為「水晶餚肉」,流傳至今,成為鎮江的傳統名產。
泰州—八寶刀魚
八寶刀魚是泰州傳統名菜,刀魚腹肉較薄,胸骨極細,泰州特級烹調師紀元能巧妙地把脊椎骨和胸骨完整地取出來,而保持魚的外形完整。其技藝之精湛,功力之深厚,手法之嫻熟,在「整魚出骨」一法上,堪稱獨步烹林。
宿遷—豬頭肉
宿遷豬頭肉是中國菜系蘇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宿遷豬頭肉以豬頭為主要材料,高溝捆蹄的烹飪技巧以紅燒為主,口味屬於五香味。口感:此菜色澤紅潤,香味濃郁,肥肉酥爛,瘦肉鮮香,味純而嫩。
靖江—蟹黃湯包
蒸熟的湯包雪白晶瑩,皮薄如紙,幾近透明,稍一動彈,便可看見裡面的湯汁在輕輕晃動,使人感到一種吹彈即破的柔嫩。不了解製作方法的人,還以為湯汁是用針筒注射進去的呢。製作餡心湯包的原料十分講究,要選上等新鮮豬肉皮、農村散養的草老母雞、豬膀骨,熬制過程要在傳統工藝結合新的科學技術經六個小時的熬制才能真正成為「湯清不膩、稠而不油、味道鮮美」的湯包餡心,才能滿足現代人的口味。。這些繁複的工序,非專業點心師不能完成。這不能不說是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