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對你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是不是讀書讀傻了?
當別人對你這樣說時,千萬不要理睬他,更不要懷疑自己變笨了,因為還有句話說,不與傻瓜論長短。
認為讀書會把人讀傻的人,往往是自己不愛讀書,看不起讀書人,屬於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那一類人。
關於讀書這件事,大部分的人還停留在讀書可以使人進步,增加知識量的表面,其實更深的層面是,讀書能夠改變大腦結構,改變思維方式,讓人變得聰明。
我說這句話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理論依據的。
腦科學家告訴你,閱讀可以使人聰明
茂木健一郎是日本著名腦科學家、腦科學創意經濟的領跑者,日本腦科學應用第一人。
他在一本書中介紹過,閱讀是可以改造大腦的,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說的:
一、人在閱讀時,不斷地吸收大量的知識,然後儲存起來,使我們的大腦的顳葉(掌管人的記憶、聽覺和視覺)變大。
如果顳葉受損,就可能引發癲癇、言語障礙、記憶障礙、聽覺障礙等多種疾病。
還有對學習和記憶起關鍵作用的海馬區,也會因為閱讀量的增加發生改變,不斷增大。
可以說,閱讀的越多,結構改變越明顯。
二、大腦的很多細胞其實都是「待業」狀態,一般的利用率只有十分之一,而且腦科學研究表明,成人的腦中確實存在著專門應用於閱讀的精緻腦迴路。
這個區域叫做左側枕顳區,它在閱讀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閱讀了才能點亮這個區域。
所以說,閱讀可以激發其他未開發的腦細胞,使他們活躍起來。
三、在孩子小時候有神經突觸的,是信息傳遞的關鍵部位,而閱讀可以使突觸形成、突觸消失、突觸增強和突觸減弱,讓神經元之間的突觸聯接不斷得到修飾。
人每天都在接收成千上萬的信息,而突觸使相同的信息加在一起,相反的信息互相抵消,進行加工,留下有用的信息。
所以,從以上幾個方面就能看出,閱讀可以改變大腦結構,使人變得聰明。
猶太人為什麼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
人類跟黑猩猩98.5%的基因是相同的,有1.5%的基因不同,為什麼人類的現狀和黑猩猩的相差這麼大。
原因在於,閱讀和語言能力的不同。
人類的閱讀能力高,語言輸出能力強,而黑猩猩不能。
再講回閱讀這件事,愛因斯坦據說在世時閱讀了近三萬本書籍,他死後大腦被捐獻出來,最後發現,他的頂葉顳葉交會處,的確比別人大15%,他的腦細胞也比別人多。
恰如其分地說明了閱讀使人聰明。
愛因斯坦是猶太人,而且猶太民族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我想跟他們愛讀書分不開。
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是世界上人均閱讀量第一的國家,也是全世界出版量最高的國家,人口總共480萬,就有3.8萬名科學家,可以說是非常優秀了。
猶太人的每年人均閱讀量高達64本,我們國家可能還不到6本,十倍之差。
猶太人有個很有名的故事,他們會在孩子稍大時,然後滴一點蜂蜜在書上,然後讓孩子去舔蜂蜜,讓孩子知道書是甜的,不會排斥看書。
在閱讀這件事上, 他們比任何人做的都純粹。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無疑猶太人吸收到了。
如何閱讀,才能增加吸收率
有人說,我看書了,但是看完後就忘記了內容,感覺效果不大。
那是因為你沒有找到閱讀的方法,就像砍柴,不按照紋路,累死也活該。
在這裡我推薦幾個閱讀方法:
1、二八定律
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說到: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這被稱為二八定律。
書裡面只有20%的是精髓,其他的都是事例+講解,大概了解就好。
2、先通讀再仔細推敲
拿到一本書先別急著看內容,而是看目錄,對整本書講什麼有個了解。
然後看章節內容時,先粗略地看一遍,然後再挑出重要的部分細度就可以了。
3、波浪漸進法
讀書不強求一氣呵成,遇到簡單的書籍能夠很快看完,但是難啃的書,不如先看一遍,然後過段時間來看,就會有更好的理解。
4、有輸入就要有輸出
為什麼有人理解不了書中的內容,過段時間就忘記,原因就在於沒有輸出。
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做筆記,不做輸出,很快就會忘記。
如何輸出,建議除了筆記外,不如自己看完後寫個大綱,然後在慢慢填充內容。
5、同頻共振法
原來讀書也是看緣分的,有的書一看就喜歡上,並能很快理解意思,有的書看了很久還是雲里霧裡,並且沒有半點興致,那就不要勉強自己,換成自己感興趣的吧。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孩子接觸閱讀時,一定是先選擇他感興趣的,有了興趣才會愛上。
但同時也要營養全面,理工科的人也要看文學,成年也要看兒童書。
還有很多其他的讀法,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拜倫曾經說過:語言是看得見的東西,一滴墨水像露珠滴在思想之上它使無數人展開了思維的翅膀。
人一生中的學習,主要靠閱讀。而閱讀也是最快的吸取信息的方式,因為眼睛一分鐘看字668個字,說話最快一分鐘250個字,閱讀比說話快3倍。
趕快去陪孩子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