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淮地區是我國冬小麥的主要種植區,產量高,品質好,大量優質高產的小麥新品種的推出,也為黃淮地區小麥的小麥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百農矮抗58」,由於該品種抗倒性好,適應性強,抗逆性強,高產穩產,深受農民歡迎,連續十多年成為我省小麥主導品種,種植面積大3億多畝,成為黃淮地區的主導品種,被稱為黃淮「第一麥」。今天,小編再給大家推薦一個比百農矮抗58還好的小麥新品種,被稱為「超黃淮第一麥」。這個品種就是百農4199。
品種簡介
百農4199是由我國著名的小麥育種專家河南科技學院茹振剛教授選育的小麥新品種,該品種為半冬性品種,生育期230天,2017年通過了河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豫審麥2017003,由於該品種產量高,抗倒性好,抗病性強,既耐弱光又耐強光,被稱為高光效小麥新品種,穗光效提高了近40%,葉片光合作用也提高了10%以上,成為目前最受農民歡迎的小麥新品種。
主要優點
(1)耐旱性強:百農4199幼苗半匍匐,葉片短寬,葉色濃綠,冬季抗寒性好;分櫱力一般,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節早,兩極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強。
(2)抗倒性好:百農4199株型鬆緊適中,株高只有68~70厘米,莖稈蠟紙層厚,抗倒性相當好。
(3)產量高而且穩:百農4199麥穗紡錘形穗,上部穗碼較密。長芒、白殼、白粒、角質,籽粒飽滿度好,產量高,而且穩產。
(4)三要素協調性好:畝成穗數41.1~46.1萬,穗粒數30.5~32.8粒,千粒重45.0~47.5克。產量三要素十分協調,為高產穩產打下堅實基礎。
(5)高光效品種:百農4199在弱光下和強光下均可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時間長,合成的有機質多,抗寒性和抗倒春寒、抗旱能力都很強。大大降低了低溫倒春寒等不良環境的影響。增產潛力巨大,大田種植一般畝產在700~750公斤,如果管理得當,畝產可以達到82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
播種期在10月上旬,最佳播期在10月5~15日,畝播量8~10公斤,畝施45%三元素復合肥40~50公斤作為底肥,春季返青後追施尿素15~20公斤,苗期主要防治紋枯病,生長中後期注意防治穗蚜和赤霉病,灌漿期噴施磷酸二氫鉀,後期注意做好「一噴三防」工作。
適宜種植區域
百農4199適宜在河南中北部、山東中西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陝西東部、河北中南部等地區種植。
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歡迎加入「睢陽農科服務圈」進行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