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黃巢點將台,黃巢練兵點將的地方

2019-09-08     xiaoyao游天下

在菏澤市區西安路的西邊有一條連通東方紅西街和華西路的南北走向的道路,名叫點將台路,而它之前的名字叫黃巢路。不論是叫點將台路還是叫黃巢路,它都和一個叫做鳳嘴堌堆遺址的地方有關,鳳嘴堌堆更多的是被當地群眾叫做黃巢點將台。

黃巢點將台位置圖

黃巢點將台衛星影像圖

我在百度上查到的關於黃巢點將台的資料幾乎全部都介紹說位於菏澤學院西校區院內,菏澤學院西校區早已被開發成居民小區,現在確切的位置應該是位於將軍苑小區二期的開發範圍內,當我到黃巢點將台的時候,發現這一片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堌堆遺址被開發商圍在了正在建設的小區之內,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進入這片被茂密的植被覆蓋著的點將台遺址。

被茂密的植被覆蓋著的黃巢點將台

根據相關歷史傳說,這一片被樹木和植被覆蓋的堌堆就是當年唐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點兵的地方,黃巢並且不止一次與這座點將台結緣,從王仙芝發動起義的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到黃巢兵敗被殺的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將近十年的時間裡,黃巢至少有五次來到這裡。出身鹽商家庭的黃巢在他55歲的那一年在家鄉冤句起兵相應濮州起義軍領袖王仙芝的起義,揭竿起兵後,黃巢首先攻破曹州城,然後往北進軍,第一次結緣點將台,公元876年和877年黃巢會同王仙芝的軍隊在起兵的過程中又先後兩次來到點將台。廣明元年(公元880年)九月,黃巢自稱「率土大將軍」,率領起義軍渡過淮河向北進軍,一路攻破宋州、徐州、兗州等地,向西進軍洛陽,在這期間,黃巢第四次來到了點將台。最後一次來到點將台時已是黃巢的垂暮之年了,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唐僖宗集結朝廷軍隊反撲起義軍,黃巢連連敗退,最後在曹州散兵,這也是黃巢最後一次來到點將台,一個月後,黃巢在泰山腳下被其侄子殺害,64歲的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結束了他悲劇性的一生。

菏澤天香公園內的黃巢雕像

關於黃巢究竟有沒有登上點將台點兵,歷史資料中並沒有記載,這只是當地群眾的傳說。但是,菏澤屬於平原,周邊都是地勢平坦的土地,唯獨點將台所在的區域非常高大,在清朝光緒年間撰修的《新修菏澤縣誌》上曾記載這裡「環關(觀)其周為畝三百,容若干人」,可知清朝時期的點將台的面積還是非常大的,站在高大的點將台上視野非常開闊,也非常適於練兵點將,古代的將士在出兵打仗前都有登台點將的習慣,因此黃巢來到這裡登台點將也不是沒有可能。

黃巢點將台上的景象

然而菏澤的本土地方志中都沒有任何關於點將台的記載,點將台一名得於當地百姓的傳說,但此處的堌堆取名鳳嘴山堌堆卻是有資料記載。在現在點將台的南側建有一座碑亭,碑亭裡面立著的一塊有著滄桑歷史的石碑是明代時期的石碑,上面的碑文詳細記錄了鳳嘴山堌堆的由來。在明朝時期,鳳嘴山堌堆一帶是當地官方修建的一個教武場,而當地百姓口中的黃巢點將台在明朝時期的官方名字叫做鳳嘴山,石碑上也有「曹州教場在城西二里,原野之間有阜突成,名鳳凰嘴者,其故形也」的碑文記載。

明朝時期的新作校場記石碑

假如一千多年前的黃巢真的有在此練兵點將,我們現在看到的堌堆也不可能是黃巢點將的高台,要知道在千年的歷史中黃河曾經數次泛濫淤積,那時的點將台早已深埋淤泥之中了,現在的高台應該是明朝時期在原來的點將台基礎上重修覆土修建的教武場而已,點將台北邊的校場李莊就是因為這裡曾經建有教武場而得名。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鳳嘴山堌堆遺址保護碑

不論歷史對黃巢的評價如何,黃巢家鄉的父老對他還是極為敬重的,這處黃巢點將台就是當地百姓為了紀念他而流傳下來的一個名字,不論黃巢有沒有到過這個高台上練兵點將,他都一直不曾真正離開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

站在高高隆起的堌堆之上,我似乎仍然聽到一個青年在抒發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pt0Hm0BJleJMoPMf_G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