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東北明星都是長在笑點上,
那在齊齊哈爾出生的沈騰,不光長在了廣大網友的笑點上,還長在了微博熱搜上。
連續三天,#沈騰一天就吃這麼一點菜#、#沈騰說沙溢不是校草#、#沈騰頭像#,三連熱搜霸榜。
換別的明星如此橫掃熱搜,估計資本運作的叫罵聲早已四起,但網友不但不氣,反而和沈騰在評論區斗得風生水起。
網友剛留言:打開你的前置攝像頭,看一下臉,連這點菜都不該吃[笑哭]
沈騰便不甘示弱地回覆:江蘇的是吧 好勒[微笑]
你甚至都能想像得到他那「欠揍」的的語氣。
都說好看的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而沈騰便是既有萬里挑一的靈魂,又生得一副好皮相——雖然是XXL SIZE的。
看過沈騰作品的朋友一定能感受到,沈騰的搞笑的並不是故意扮丑、亦或咋咋呼呼的低級演繹,而來自於恰到好處的肢體語言,與精密把控的節奏感。
那出一直為人津津樂道的默劇,劇情反轉,再反轉,當路人逃離,只有小偷為沈騰包紮傷口的劇情餘威還未散去,
鏡頭突然定格在沈騰臉上,那種悲憫與不解眼神,一下讓剛還在鬨笑的觀眾收住了聲音,沉浸在一種莫名的情緒中。
這是一個高級演員對表演的全盤掌控,而這個一直扮演輕浮冒失角色的演員,遠遠比我們想像地更有深度。
如果成為演員只是為了出名,沈騰已經成功了,2012年春晚「郝建」一炮成名,這個賤兮兮的角色一下成為了小人物的代名詞。
但沈騰曾明確表示過:他並不滿足一輩子只陪郝建到老。
他有太多東西想表達,也有太多形式想去嘗試:
從深耕16年的話劇,到近4年異軍突起的電影事業,即便已經躋身票房百億俱樂部,沈騰依然願意去做吃力不討好的冷門題材。
他在《爸爸爸爸爸爸》中關注走失兒童,也在《西虹市首富》探討金錢對人的異化,大膽諷刺道貌岸然、沽名釣譽之輩,也絕不對為夢想奮鬥的小人物們吝嗇讚美。
「郝建」單薄的人設裝不下如此澎湃的思考。
從郝建到夏洛,再到王多魚,還有前不久的張弛, 每一次對角色的演繹,都是沈騰的自我蛻變,「賤兮兮」的背後,總有一個在不斷裂變進化的靈魂。
網絡上曾流傳過一個說法:每一個喜劇,都是對悲劇的重新演繹。而每一個喜劇演員都頂著最深的悲傷,去逗樂台下的觀眾。
就像是天生的詛咒一樣,人們在哄堂大笑後,很少會去關心台上的他們是否快樂。
聽了百遍的笑話會無聊,演了千遍的段子令人厭惡,人們總是期待更好更新的段子,然而創作中的痛苦一點不比其他工作來的輕鬆。
曾有記者問沈騰:如果讓你打個比方,你覺得喜劇演員和什麼最相似?
沈騰是這麼回答的:「如果教師們沒有意見的話,我想把喜劇演員比作蠟燭,我們確實是在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壓力我們擔著,輕鬆和快樂送給觀眾。」
也許是喜劇人的因子已經徹底融進沈騰的身體,即便後半句是如此厚重的話語,他也不忘在開頭自我打趣一下。
這一點,他像極了老一輩的表演藝術家,將演藝事業真真切切當做生命來愛護,將自己的靈魂放置在創作的磨石上壓榨,而這背後的苦楚只有他一人知道。
而每一次創作都能感受他最深切的愛。
你每次都能在他扮演的世俗的小人物們身上看到,最真實而溫柔的底色,而故事總會在最後令人心生柔軟。
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並將愛散播至所有人。
這便是沈騰,一個朝著偉大一步步努力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