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連線浙大二院

2020-04-02     美國僑報網

【訊】北京時間4月2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向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下稱浙大二院)發起連線,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進行交流。

武漢協和腫瘤中心ICU清零休艙。 浙大二院供圖 (圖片來源:中新網)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2日6時30分許,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93萬例,共計932605例。其中美國累計確診213372例,成全球首個確診超20萬的國家。

中新社報道,「中國是如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面對疫情我們能做哪些有用的事情?」連線期間,UCLA分管醫療副校長、醫學院院長、醫療體系總裁、醫療體系首席營運官以及感染性疾病科、急診醫學科、呼吸和重症醫學科等專家提出疑問,浙大二院杭州本部和正在浙江安吉隔離休養的馳援武漢醫療隊醫護人員,以自身經驗為例一一作答。

「可以從5個方面抗擊疫情。」浙大二院院長王建安建議,應提高公眾意識,加強有關病毒、手衛生的公眾教育;保持社會距離,避免人群聚集;任何時候都要戴口罩;進行有效的隔離管理,進行嚴格的居家隔離;保護好醫務人員,特別是「戰區」的醫務人員,合理使用防護裝備。

此外,浙大二院馳援武漢醫療隊也向UCLA分享了「武漢經驗」,包括有效安全的院感原創經驗、儘早干預以及個性化治療等。

據悉,自2009年8月,浙大二院與UCLA開啟首次遠程視頻會議以來,兩者間的國際合作交流已有十餘年。

除當日連線外,浙大二院還先後與愛爾蘭國家新冠肺炎急救委員會、英國牛津大學附屬醫院、以色列衛生部、美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等單位進行連線,分享疫情防治經驗。

值得注意的是,3月18日,耶魯大學向中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下稱浙大一院)發起連線,近百位專家學者在線討論如何應對人類共同的敵人——新型冠狀病毒。

中新網報道,針對新冠肺炎,連線的一個多小時中,來自急診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外科、產科、康復科等科室的幾十位耶魯大學醫學專家不斷提出問題:「你們應對病毒的核心經驗是什麼?」「可以告訴我們重症病人的治療經驗嗎?」「母嬰存在垂直感染可能嗎?兒童如何治療?」「患者進入ICU的標準是什麼?」「你們的醫療隊在武漢的救治情況如何?」「如何保證醫護人員不受感染?」……

就上述問題,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呼吸科、檢驗科、藥學部、重症醫學科等科室的專家們一一進行了詳細解答。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介紹了該院抗擊疫情的關鍵策略,浙大一院醫療團隊則重點回答了相關問題。

「隔離是最好的病房。」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介紹抗病毒藥物綜合使用的經驗時提醒,對所有密切接觸者、攜帶者都一定要隔離,切斷傳染源。

浙大一院呼吸內科主任周建英表示,重症、危重患者一定要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她同時介紹了浙大一院將患者轉入ICU的相關標準。

在此之前,北京時間2月4日,在鍾南山及其團隊與哈佛大學醫學專家的第一次視頻會議上,成立了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哈佛大學、恆大集團三方合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研攻堅小組。

根據廣州南方網發布的會議實錄,在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18日召開的疫情防控第二十四場新聞發布會上,鍾南山曾透露過與哈佛合作的消息。

「企業對我們的支持也是很大。這一點我很感動。」鍾南山說,「恆大組織了對我們的支持,有很多科研項目,而且拉了線跟哈佛大學醫學院合作。我們已經開了一次會,明天早上我們還要再開電話會,能夠各取所長,能夠幫助我們共同地攻關。有很多問題是沒解決的,比如說傳播途徑、免疫功能的變化,還有病情走勢的預測,在這些方面有一個共同的探討。這方面我們是感覺到很受鼓舞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gcWPHEBfwtFQPkdia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