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說生孩子要「開十指」,開十指到底是啥概念?一張圖幫你看明白

2022-02-25     福林媽咪

原標題:總說生孩子要「開十指」,開十指到底是啥概念?一張圖幫你看明白

文丨福林媽咪

分娩經驗是一個很特殊的經驗,只有即將分娩的女性會去擔心,只有生完孩子的女性能夠解答,很多人只知道生孩子不容易,卻並不知道究竟有多不同意。

比如說,你可能只聽說過分娩的時候「開兩指」、「開四指」、「開十指」,但卻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或者說並不那麼形象地了解,開十指究竟是什麼概念。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為什麼生孩子那麼難。

也許你沒有見過分娩的場景,但是你一定看見過剛出生的嬰兒,那麼大的一個孩子,輕則四五斤,重則七八斤,需要從母親的身體里出來,宮頸口需要逐漸擴張,最少擴張到胎兒頭圍那麼大,胎兒才能順利出生。

這個直徑寬度,大概是10厘米。所謂十指或者幾指,就是指宮頸擴張的程度,一指的寬度大概是1厘米,十指的寬度就是10厘米。

陣痛來臨後,宮頸口逐漸打開,會有一個漸漸擴張的過程,並不是直接就到十厘米,也不是立刻就需要進產房,通常到醫院後,醫生會通過內檢的方式檢查宮口擴張大小,內檢時醫生用手指來估算擴張直徑,告訴產婦現在開到幾指了。

我們可以把手伸出來,把除了大拇指以外的幾根手指並起來,這個寬度差不多就是開到十指的程度了。

是不是很難想像?

美國密西根州一位女歌手曾經發布過一張新生兒頭圍大小的照片,一個木板上,依次環列著幾個圈,直徑從1厘米到10厘米,最大的一個,看起來的確大得有點過分。

這張照片讓萬千媽媽產生共鳴:「這就是宮口開十指看起來的樣子,所以媽媽們真的值得所有。」

而且在生寶寶的時候,胎兒可不是頭出來就萬事大吉了。一般來說新生兒的身高都在50厘米左右,也就是說,一個直徑約10厘米,長度約50厘米的「圓柱體」需要一點一點出來……

你以為這就是生孩子所需要承受的極限嗎?

實際上,從開兩指開始,疼痛就已經很難忍受了!

但這時候還不能進待產室,有的寶媽在開兩指的階段會停留很長時間,醫生可能會要求家屬陪著產婦去外面爬一爬樓梯,吃點東西,讓宮口更快開。

到開三指的時候,很多醫院就會讓產婦進待產室了,開二指還能忍受的產婦,此時也會開始感到疼痛。但此時,醫生會要求產婦保持體力,因為從三指到十指,可能還需要疼4-8小時呢。

然後就是從四指開到七指的過程,此時疼痛感非常高,每一次宮縮都能感受到腹部和背部的劇烈疼痛,很多產婦形容,在這個過程中疼得意識模糊,每一秒都在想著,「我不生了」……

八指到十指,宮縮頻率明顯增加,基本上2-3分鐘就來一次,每次宮縮時間大約持續1.5分鐘,疼痛頻率增加,程度加深,不過到這個階段意味著宮口即將全開,胎兒馬上就可以出來了,需要產婦繼續堅持,配合呼吸配合用力,也可以吃點東西,補充一下體力。

等到宮口開到十指,胎兒就開始努力出來了,如果是第一胎,這個階段一般這個用時會在30分鐘到2個小時之間。

胎兒娩出後還不算完,產婦還有經歷第三個產程,就是胎盤的娩出,如果分娩過程中醫生為了防止撕裂而採取了側切,還需要在結束後縫合傷口,很多產婦都說,側切傷口縫合的時候根本不需要麻藥,因為整個人已經疼到沒有知覺了,這點小手術和前面的疼痛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另外,如果胎兒娩出後,胎盤沒有自動排出,還需要手剝胎盤,沒錯,就是需要醫生手伸進去,生生把胎盤剝離,帶出體內,經歷過的寶媽們,這種痛苦估計是不想回憶。

當然,女性也不要因此而產生恐懼,因為生孩子的確是一種本能,一切會順其自然地走過來,它沒有那麼輕鬆,也沒有那麼可怕。

好在現在無痛分娩越來越普及,更多的醫院具備了打無痛的條件,所以我們可以在分娩的時候選擇無痛分娩,雖然不同體質的人打完無痛之後感受不盡相同,但是和不打相比,的確是要好很多的。

至於一些一聽說產婦要打無痛就反對的人,不需要聽他們的,有條件能打咱就打,無痛分娩不會對胎兒產生影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f8532dd3d06e5e73d681b554d31fa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