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消暑方式之「大樹底下好乘涼」,李白、辛棄疾獨愛松林,吹松風!

2022-07-19     言語者

原標題:古人消暑方式之「大樹底下好乘涼」,李白、辛棄疾獨愛松林,吹松風!

雖說古人沒有我們如今的冰箱、空調、電風扇,但古人就地取材的自然避暑方式卻是隨處可見。其中,大詩人李白、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獨愛松林,吹松風!一個比一個豪邁,一個比一個洒脫。

(一)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李白《夏日山中》

譯文:懶得搖動白羽扇來祛暑,裸著身子呆在青翠的樹林中。脫下頭巾掛在石壁上,任由松樹間的涼風吹過頭頂。

大詩人李白洒脫、豪邁的詩風一如既往地在炎炎夏日得到體現。從懶得搖「白羽扇」到袒胸露乳在林中悠閒消暑,就連頭巾也一起脫下往石壁上隨處一扔,啥事都不管,好好享受一下松林間吹拂的風才是頭等大事。

在2022年這種極端高溫的天氣下,我們何不學學大詩人李白豪放、豁達以及洒脫的消暑方式,把所有煩心事先拋諸腦後,約上三五好友,尋一處松林山澗,肆意放縱一把,一解這煩悶的三伏天。

(二)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閒去閒來幾度。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宋·辛棄疾《鵲橋仙·己酉山行書所見》

譯文:在松崗中躲避寒暑,在茅檐下躲避風雨,如此來來去去的日子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停下醉酒搖晃的腳步,手扶嶙峋的怪石,注目眼前飛流直下濺珠躍玉的瀑布,醉眼朦朧,辨認許久,看啊看啊,原來以前多次酒醒就在這裡!

大詞人辛稼軒用「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醉扶怪石看飛泉」細數了自己夏日避暑的場景,一副青山綠水,洒脫、豪邁的在林間肆意消夏的景象,好像與世隔塵。但我們都知道,作者是一個心繫國家的愛國詩人,多次上陣殺敵、收拾舊山河的報復終究不能自已,多次醉醒在這熟悉的山崗,可惜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矣。

在2022年這種極端的高溫天氣,在和平時期的我們不妨也肆意一把,把「心繫天下、上陣殺敵」的抱負暫收心底,約上三五好友,尋一處山崗、茅檐、飛瀑,帶上幾瓶冰啤,肆意的在林間談天說地。熱了就避暑,下雨了就避雨,好好地醉一場,洗去這煩悶的「一夏」。

(三)

炎天何處可登臨,須於物外尋。

松風澗水雜清音,空山如弄琴。

宜散發,稱披襟,都無須暑侵。

莫將城市比山林,山林興味深。

——宋·張掄《阮郎歸》

現在的我們身居鬧市,習慣了水泥森林,但卻少了一份古人那種原始親近自然,與大自然豁達相處的心境。那種散發、披襟吹松風、聽澗水,無懼炎炎夏日,這種身居山林消夏避暑是現代城市無法比擬的。雖然這種愜意的生活離我們越來越遙遠,我們何不學學古人,返璞歸真,在這炎炎夏日,也肆意一把,帶上家人、朋友一起體驗一下大自然這個天然空調帶給我們的清涼一夏。

歡迎關注、留言、評論、轉發、收藏,帶你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f48a168c86602650f018b9ee2b10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