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一所房子,怎樣的面積和空間會讓你感到既有安全感又能自由自在?我想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今天房君要介紹的是一間30平米都不到的小家,屋主是一位來自武漢的90後服裝設計師姑娘。
大概是因為自己的私心,設計師在現有的人生經歷中都沒有真正獨居過,所以在接下這個案子的時候,就好像是在「人生清單」上打了一個大大的紅勾,在設計過程中,都已經想像出了最後的模樣。
不會覺得空也不會顯得擠,剛好能填滿屬於自己的那份自由感。
模特:Nico
戶型:1室
使用面積:29.8㎡
花費:12萬
地點:湖北 武漢
原始結構圖
存在問題:
原始戶型幾乎是一個小面積的開間加上迷你廚衛,一張雙人床占據了大半個屋子,房門打開就已經一覽無餘。
全屋僅有的採光來源於L型落地窗,還被堆滿雜物。設計師實地測量時是下午陽光正好的時刻,卻必須藉助人工照明,所以如何讓自然光線貫穿整個空間,也是必須解決的任務之一。
平面布局圖
模型示意動圖(橫向)
模型示意動圖(縱向)
改造後的小家,在推開門的一瞬間,擁有了一個長長的的走廊和整體收納櫃,不再會一眼望穿全部,保證了一定的隱私性。
走廊兩側在滿足玄關收納的同時,還能夠在櫃體上凹造型,門口的鏡面櫃門不僅具備穿衣鏡功能,還能將空間從視覺上起到放大的效果。
為了讓空間看起來更加乾淨整潔,整個玄關櫃採用了無拉手的簡潔形式。
另一邊的牆面也被充分利用起來,藉助原本戶型牆體厚度的落差,將一整面洞洞板嵌入,既解決了進出門隨手收納的問題,同時也裝飾了過於單調的長走廊。
家裡的玄關櫃另一面也是臥室的衣櫃,不僅一物多用,還巧妙的將一眼望穿的戶型一分為二,同時擁有了玄關和臥室。
利用了衣櫃相對不重要的部分空間來凹出走廊這面的壁龕,緩解了過道衣櫃背板的單調,這個雖是小細節的設計,卻和櫃體廠家反覆核對了無數次圖紙和施工工藝,力求完美。
櫃體還安裝了燈帶,很好的烘託了居家氛圍。
臥室以兼具收納功能的地台床為核心,利用側面的衣櫃做為空間區域的劃分,
保證了臥室的私密性,讓休息空間不至於過於開敞而沒有安全感。
衣櫃結構則做成了開放式收納,減弱厚重體塊感。
抬高的休息空間在床頭刷了半高的灰色乳膠漆,相比白牆更耐髒。定製的實木隔板也替代了床頭櫃的功能。
地台床和座凳的收納都考慮到了方便性,採用抽屜和上翻門結合的形式,就連踏步也有多重收納功能,特意做成了可移動形式,讓角落裡的收納更方便取用,真的是沒有放過任何一處可用作收納空間的機會。
開放的衣櫃配合二次收納抽屜來使用,靈活解決不同季度所需的收納要求。
在這麼小的空間中,往往很難同時擁有獨立的「起居」和「休息」兩大空間。但是LDK空間完全被實現在了這個小家中。
設計師刻意設置了幾個不同的坐高,能靈活的轉變成會客功能。
預留了一面白牆方便以後投影使用。帶有儲物功能的坐凳也是根據實際牆面的長度專門定製的,相比普通沙發款式,定製會更加適合需要精打細算的戶型。
一居室也能具備一個家的完整功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可以說是對這個家非常貼切的形容了。
冰箱和洗衣機也都找到了適合它們完美的容身之處,既是用餐檯也可供備餐操作。
開放式的廚房可以滿足屋主偶爾在家開小灶的需求,也不用過於擔心油煙的影響。基本選用白色的廚電能讓整體空間看起來和諧統一又寬敞不少。
藉助半牆高的玻璃磚牆,不僅將光線拉進了衛生間,同時也能打破廚房大面積白色帶來的乏味感,一舉兩得。
一個人獨居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毫無戒備享受當下吧。沒有太多的干擾,做著自己愛做的事情。
如果能夠在如此小的空間中留出一個獨自靜靜發獃的角落,全房唯一能曬得到太陽的窗邊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沿著L形窗邊設置了L形的吧檯,這個光線最棒的地方用來給到女主人平常在家soho辦公。
這個寶貴的角落,原本是被用來堆砌雜物,在幾乎拆掉了屋內所有不必要的牆體後,讓光線自然的散落進來。
因為工作的關係時常會在家中挑選服裝布料,需要有充足的自然光線來幫助女主獲取更多的靈感。
原本家中最暗的空間就是衛生間,現在也有了間接的自然採光,這要歸功於與廚房共享的這面玻璃磚牆。
衛生間採用了不占空間的摺疊門,洗手池並沒有採取常規居中放置,而是偏向一側,將現有的台面利用最大化。
兩側的鏡前燈完美嵌入牆內,減少立面中多餘的形狀,在視覺讓小空間更加清爽。
衛生間細節
經歷了3個月的設計和將近9個月的施工之後,這個家終於完成了。全屋收納的規劃以及櫃體的定製是整個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既要一物多用,又要當做空間分割,還是家裡的顏值擔當。
不過最終,設計師順利幫助屋主實現了小房子裡的獨居夢想,這樣有功能齊全又有儀式感的小家,可以幸福又自由自在的享受獨處時光了。
------ [END] ------
圖片及素材來源:武漢小小空間事務所
文字由好房子原創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