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我曾想討好所有人

2019-08-25     有書共讀

最近,楊紫的一段採訪,讓人們很心疼。

她說自己原來是討好型人格,希望帶給大家快樂,讓大家都喜歡她;但是現在她覺得很累,只是想真實、輕鬆一點。

楊紫這番話說出了很多具有「討好型人格」這一特質的人的心聲。

曾幾何時,為了不被孤立,我們總是面帶微笑、假裝合群;

為了迎合他人,我們從來不敢拒絕,只是盡力討好。

最近一部日劇一播出就受到好評,因為它一針見血地戳中了每個「討好型人格」的現實痛點。

這部劇就是《風平浪靜的閒暇》。

這是由漫畫改編的日劇,是一部關於自我成長的溫情作品。

女主苦於察言觀色、極盡討好他人,因為某些原因,她想要擺脫現有生活。

目前更新5集,迎來了9.2分的高分好評,被網友稱為今夏「很能打」的作品。

相信,看過女主的人生經歷和選擇之後,一定能夠帶給我們對於生活、對於愛情、對於工作的反思。

或許,也能讓我們邂逅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講真,安利這部劇不僅是劇情扎心,卡司陣容也絕對硬核。

女主黑木華為了貼合漫畫人物形象,滿頭卷髮也是實力現身演藝事業了。

雖然是90後,卻是獲獎無數的大神,24歲就同時拿下了柏林電影節影后和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女配。

被封為「褶子精」的男一號高橋一生,把劇中「渣男」表里不一的反差與掙扎演繹得淋漓盡致,一言不合就上演哭戲,也絕對配得上「老戲骨」這個稱號。

內容加演員的實力派組合,絕對是今年勢頭最猛的劇作,值得關注。

可惡的討好型人格

不瞞大家說,第一集我就被氣得半死。

剛畢業的智安,不敢拒絕上司毫無緣由的加班要求;

麥瑟爾夫人為了討好丈夫,勉強自己活成丈夫喜歡的「精緻女孩」;

而女主大島凪恰好集這些討好於一身,活成了討好型人格的終極版本。

1. 迎合他人

幫同事背鍋被上司批評,也不敢反抗;

對周圍的同事也是極盡討好,每天附和著無聊的談資、擺出標準的姨母笑、給每個同事的ins進行機械式的點贊。



2. 不懂拒絕

同事讓她幫忙做工作,她不好意思回絕;

儘管自己帶了午飯,卻還是不敢拒絕同事的午飯邀約;

滿足男友隨時提出的要求,不顧及自己是否喜歡。


3. 敏感多疑

她每天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和同事的關係,看到一點風吹草動,就有如柯南附體般地推斷猜測,害怕被孤立;

在和男友朋友的聚會上,也隨時窺探男友會和朋友們如何說自己,擔心是不是沒有通過測試?


4. 不敢發怒

被同事當成「專業外包工」,被嫌棄無知沉悶,她也只能「獨立生氣」。

被同事推銷各種商品,其實內心超級反感,但也不敢直言憤怒。

渺小、卑微、戰戰兢兢。

從來沒問過自己是不是喜歡現在的生活,也不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把自己的生活活成了真空,卻在別人的生活中跑龍套。

可是,即便這樣,她還是被當成透明、多餘的存在。

發現同事在背後說她壞話、男友背著自己對同事調侃和自己在一起竟是因為某方面和諧,直接氣到無法呼吸。

28歲生日即將到來,生活的百無聊賴、同事的假面敷衍、男友的無情無義,都讓她驚醒,她無比渴望生活的逆襲。

於是,她刪除了聯繫人、照片、應用軟體,還摔碎了手機,把該扔的東西都扔了,只留下一個行李包和自行車,進行一場「人生重啟」。

改變很難,但很值得

28歲,單身、無業。

忍不住佩服女主改變和重新開始的勇氣。

不作怎麼知道行不行。於是,她開啟了常人眼中的「作死」之旅。

改變偽裝的黑長直,轉眼變成了純天然的短卷怪;

結識了一個鄰家男孩,甜美的笑容瞬間被治癒,還沒和「前男友」釐清界限,就開始了一場新戀情。


或許,新的戀情真的是和以往生活告別的最好方式。

前男友VS現男友

口蜜腹劍的假面男;耿直率真的策劃人。

貶低她平庸無聊;誇她可愛有趣。

喜歡燒烤派對;愜意的兩人野餐。

當然,不同性格特質的男友也為女主的生活注入了力量,讓她從很「慫」秒變很「剛」。

疑似超市售貨員算錯價錢,她主動詢問,結果確實是售貨員搞錯了,從此學會了表達憤怒;

以前不敢拒絕別人,這次拒絕了和職介所結識的坂本小姐的推銷,沒想到還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以前在男友面前假裝自己不能喝酒,因為那樣男友才會高興,如今在現男友面前可以肆無忌憚地一飲而盡。

沒錯,她真的在改變。可是,要和過去的人和事徹底告別也很難。

半勇敢半糊塗地投入第二場戀愛,卻沒想到還是一如既往地卑微到塵埃里。

她不敢問男友是不是把她當做女朋友;

當男友提出要帶她去看大海,她就立馬放下要去找工作的念頭;

男友對她怠慢甚至明目張胆地沾花惹草,她卻還是極盡依附和順從,好像又變成了另外一個不喜歡的自己。


而究其根源,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因為母親的按部就班和強勢性格,女主從小習慣了聽從擺布,也總是希望討好他人換取認同,哪怕委屈自己。

戳破成年人的痛處,原生家庭的影響,骨子裡的某些性格特質真的很難改變。

雖然心疼女主在自我堅持和自我厭惡中的糾結和掙扎。

但還是非常喜歡女主對於以往生活的反抗與反思,或許那才是每個人需要邁出的第一步,很難但很值得。

我們都應該學會為自己而活

劇中有這樣一段情節:女主和前男友來到水族館,有一條沙丁魚逃離魚群。

女主其實是很同情那條沙丁魚的,因為她仿佛看到了真實的自己,她的內心也同樣渴望逃離所謂的「合群」。

可是,男友卻覺得那條魚很傻,也反映出兩人觀念上的差異,而這也是女主和前男友分手的原因。

女主討厭前男友隨聲附和、表里不一的樣子,她嚮往的是內心澄明、真誠自然的關係。

劇集圍繞「察言觀色」的人們展開,不管是女主男主,還是隔壁的小女孩一家人都總是顧及周圍人的眼光,偽裝自己、迎合別人。

可是後來,小女孩和朋友們在媽媽的「忠告」下表面生疏,私下裡卻是很要好的真心朋友,這讓女主很佩服小女孩的童真。

鄰居拾荒婆婆雖然被外人嫌棄,但是自己做手工麵包、把家改成私人電影院,精緻的生活態度讓女主明白,原來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不應過於在意別人的目光。

正是這些熱愛生活、真誠善良的人們,讓女主在改變自己的路上勇敢前行。

在最新的劇情中,她騎車奔向大海,作為和過去的徹底告別,還找到了新的工作——酒館的服務生。

她沒意識到,或許這個酒館才是她新生活真正開始的地方。

我覺得這部劇的魔力之處就在於,它描寫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可是在故事背後埋伏著對人心、人性等方面的思考,能激發每個人對於生活的思考以及內心價值觀的權衡。

喪,暖,又治癒。

看這部劇就像是一場自助旅行。

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都跟著劇中的人物慢慢成長。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

其實,生活是自己的,不需要看別人臉色,也沒必要看別人臉色。

希望我們都可以做一個不在意別人目光的大人,也期待著女主從自我厭惡到自我認同的徹底轉變。

良心好劇推薦完啦,有書君看完之後,其實有從女主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所以我才忍不住反思自己,是不是活得過於在意別人的眼光了。

所有電影的存在都是為了向我們傳達一個價值觀,希望你們也能從這部劇里感受到一份力量。

註明:本文為有書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有書君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e8w3mwBJleJMoPMJM2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