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白熱化,美國卻將槍口對準中國

2022-03-28     第一軍情

原標題:烏克蘭危機白熱化,美國卻將槍口對準中國

烏克蘭危機白熱化,美國卻將槍口對準中國

文/君劍

最近發生在歐洲腹地的俄烏衝突危機,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然而作為問題始作俑者的美國,卻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表現出十分複雜的態度。

一方面美國擺出一副「全力支持」烏克蘭的樣子,並對俄羅斯實施「前所未有的制裁」。但另一方面,美國又與烏克蘭徹底劃清界限,並拒絕直接向烏克蘭派遣美軍。在美國的作用下,北約也都與烏克蘭保持距離,俄烏衝突顯然成了一場「單打比賽」。

而與此同時, 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動作,卻顯得格外「顯眼」,甚至很明白地暴露出針對中國的意圖。

綜合多家媒體報道,在今年, 美國已經至少準備在亞太地區開啟兩場「最大規模軍演」。其中從3月28日開始,持續到4月8日的美菲「肩並肩」聯合軍演,號稱是過去30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此次軍演美軍出動人數將達到5100人,菲方也會派出3800兵員。眾所周知,菲律賓就是南海邊上的國家,美國在這種時候搞這種軍演,意圖不言而喻。

而除了美菲「肩並肩」軍演之外, 美國還在醞釀一波規模更加「史無前例」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即使在烏克蘭危機白熱化之際,美國仍與26個盟友和夥伴敲定了「環太平洋」軍事演習的具體計劃,光是審議此次計劃就動用了1000人。而按照計劃,7至8月份「環太平洋」軍事演習將在美國的夏威夷和周邊海域打響,軍演會出動2.5萬兵力,戰艦達41艘,潛艇4艘,各類飛機為170架。

此次軍演的課目也很有針對性,具體包括反潛戰、兩棲戰、飛彈進攻、協同作戰等,顯然這些課目都是為「有實力」的「假想敵」準備的。再考慮到美國借「環太平洋」軍事演習炒作「台灣牌」的伎倆,可以看出,美國的真實意圖其實已經暴露無遺。

(資料圖)

另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公布的消息,美國去年在南海及周邊區域的大規模軍演行動次數,達到了100次以上。在美菲軍演即將打響之際,美國集結了大批艦船飛機在南海行動。不久前,美國「印太」司令約翰·阿奎利諾帶著美媒記者坐著P-8A「海神」反潛巡邏機,到南海找存在感,還不忘大肆指責中國。而美國的多艘「間諜船」和一艘90000噸排水量的「米格爾•基思」號遠征基地艦,也進入南海活動。在最近,美國航空母艦「林肯」號也從菲律賓海穿行菲律賓群島進入南海,這支航母編隊在南海進行了高強度活動。

很明顯,美國的這一系列動作,都是衝著中國來的。即使在俄烏衝突的大背景下,美國也沒有放棄在中國面前「耀武揚威」。

(「林肯」號打擊群進入南海)

事實上, 美國五角大樓的一名官員,在最近還繼續炒作「中國才是頭號目標」。這名官員認為,拜登需要在「歐洲的生死存亡」和「中國是頭號對手」之間找到平衡點,長遠來看,美國仍然認定中國才是能夠「挑戰美國」的「一號玩家」。

顯然,急於尋找「對手」的美國,並沒有把精力全都放在烏克蘭問題上。這也符合拜登政府最近的矛盾表現,雖然美國給烏克蘭提供了大量的軍援,但是美國拒絕了烏克蘭加入北約、設立「禁飛區」的請求。拜登在最近前往歐洲,協調盟友對俄羅斯的行動,這似乎也釋放出一個信號,即美國更希望依靠盟友來對付俄羅斯,而不是美國自己「親自下場」。與此同時,美國加快了在亞太地區的布局,試圖繼續對中國保持「高壓狀態」。

(拜登在波蘭作秀)

美國會出現這種矛盾跡象,除了因為其自身認定中國是「頭號對手」之外,還可能和美國內部對俄羅斯的複雜立場有關,因為 美國在意識到自己無法同時面對中俄之後,就一直企圖搞挑撥離間。就連拜登本人,也曾炒作「俄羅斯被中國『擠壓』」的言論。而美國的一些人則認為,美國應該考慮把俄羅斯「拉攏」過來,以共同「對付」中國。

美國的這種想法,甚至還影響到了盟友,俄烏衝突發生之前,德國的前海軍司令舍恩巴赫就曾在訪問印度時,發表了一番讓他自己掉烏紗帽的言論。舍恩巴赫當時就炒作「中國比俄羅斯更關鍵」,他還認為克里米亞永遠不會還給烏克蘭,烏克蘭也不具備加入北約的條件。 舍恩巴赫甚至認為,西方國家應該承認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讓普京獲得「尊重」,進而聯合俄羅斯一起「抗衡」中國。在舍恩巴赫的言論被曝光之後,他不得不主動辭去了德國海軍司令的職務。

(舍恩巴赫)

因此可見,雖然烏克蘭危機使得西方國家焦頭爛額,但是美西方國家仍然沒有放棄挑撥中俄關係的想法,而同時,美國也沒忘記在亞太地區的挑釁行動。

不過,美國如果想通過挑撥中俄關係,來實現其意圖的話,那美國必然是要失望的。中俄關係的發展不會被美國影響,美國在最近也試圖施壓中國,要中國「站在美國一邊」,但是中國一直堅持自己的正確立場,絕不接受美國的施壓恐嚇。

而且,美國還尷尬地發現,越來越多的國家不願意聽自己的「命令」。亞洲的另一個大國印度,也在關鍵時刻與美國保持了距離,印度不僅買俄羅斯能源,而且還要繞開美元與俄羅斯做生意。印度也是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國家,因此印度的立場無疑也十分重要。而除了印度,拉美地區的「一哥」巴西,也罕見選擇了「聲援俄羅斯」的立場,這讓美國更加陷入尷尬境地。因為西半球的巴西等拉美國家一直被美國視為是「後院地盤」,但現在整個拉美地區,基本上都在「向東看」了。

(莫迪和普京)

很顯然,真正「多行不義必自斃」的,是美國自己。無論是美國對中俄的施壓,還是美國「聯俄遏華」的妄想,最終都只能是鬧成笑話。美國在歐洲的動作明顯已經失敗了,如今美國又想繼續在亞洲找存在感。但正如前面所言,美國挑釁中國的計劃也必然會失敗。而如果美國同時面對中俄的話,那美國就更加是「雙拳難敵四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e60b13639bcaab7c71f041763b47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