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溪河畔「活愚公」——忠縣民間河長張龍興和兒孫接力護河的故事

2022-03-01   港渝網HCM

原標題:汝溪河畔「活愚公」——忠縣民間河長張龍興和兒孫接力護河的故事

汝溪河畔「活愚公」——忠縣民間河長張龍興和兒孫接力護河的故事

張龍興祖孫三人撿拾河岸垃圾。

藍天白雲下的汝溪河畔。

汝溪河畔。

2021年12月30日,天剛蒙蒙亮,在忠縣汝溪河桐油灘段的跳礅上,出現兩個人影。他們一人手持火鉗,一人手握竹扒,將石礅間的垃圾撿入袋子。

「奉平,當心腳下。」「宏波,你右腳那裡還有一個黑色塑料袋。」……岸邊,一位佝僂著身子的老人,不停地叮囑這個、提醒那個。

這三人是祖孫三代。岸邊是70歲的張龍興,汝溪河的民間河長之一;跳礅上,是他47歲的兒子張奉平和25歲的孫子張宏波。

這種三代「同框」巡河的畫面,人們經常可以在桐油灘看見。

「我就圖大家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汝溪河流經忠縣汝溪鎮境內約14公里,常年水面寬約100米,屬長江一級支流。

張龍興是汝溪鎮溪溝社區六組居民,他家房子瀕臨汝溪河。以前,這條河流清澈見底,是人們的飲用水源,也是張龍興兒時和小夥伴們捉魚摸蝦的樂園。

2008年,在外務工多年的張龍興回到家鄉後,發現屋後的河水變渾了,魚兒不見了,水裡岸邊到處是垃圾,陣陣惡臭撲面而來。張龍興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張龍興家附近的桐油灘,有一道50多塊條石組成的跳礅,方便居民過往。一遇漲水,上游和岸邊的垃圾就會漂浮到河中央,將跳礅間塞得嚴嚴實實。熱心的張龍興總會卷著褲管站在跳礅上,將這些垃圾一一清理到岸邊。

2016年底,「河長制」開始實施。社區幹部找到64歲的張龍興,想讓他當民間河長,負責管護汝溪河桐油灘1.5千米長的河段。

面對這份沒有分文報酬的工作,張龍興爽快應承下來。他配置了火鉗、竹扒等工具,每隔一天就會下河撿拾垃圾,並勸阻岸邊居民不要將垃圾倒在河邊。

張龍興風裡來雨里去,將桐油灘沿河兩岸打理得乾乾淨淨。可沒多久,閒言碎語就來了。在人們心目中,但凡帶「長」字的職務都有工資。大家認為,河長工資一定很高,所以張龍興才這麼賣力。最開始,張龍興還解釋幾句,但沒人相信。後來,他索性不理會了,埋頭精心管護河流。

在半年後的一次群眾大會上,大家才知道民間河長確實不拿工資。得知真相後,許多人感到不解。有人當面問張龍興:「你這麼大年紀了還在河邊跑來跑去,圖啥喲?」張龍興回答:「圖啥?我就圖大家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我就不相信汝溪河變不幹凈」

隨著年齡的增長,張龍興右腿膝關節不時隱隱作痛,走起路來十分吃力,他只好拄著拐杖巡河。

居民們有些可憐張龍興:「老張,你這是何苦喲!你今後動不了了,誰會來巡河?」

「愚公移山的故事你聽過吧?我巡不動了,還有兒子;兒子巡不動了,還有孫子。我就不相信桐油灘變不幹凈!」張龍興斬釘截鐵地說。

張龍興說這話是有底氣的。

兒子張奉平2018年返鄉後,辦了一家小公司,一有空,他就會幫父親巡河。

慢慢地,張奉平由配角變為主角。每次巡河時,他會穿上靴子專門撿拾河道中央的漂浮物,讓父親撿拾岸邊的垃圾。

看到父親行動不便,張奉平多次要求單獨巡河。但張龍興認為自己熟悉河道和水情,不肯「退休」。

2020年,張奉平的兒子張宏波從學校畢業後,和父親一起經營企業。為了不耽誤做生意,每天早上天一亮,張宏波便跟著父親和祖父一起巡河。

剛開始,張宏波不太熟悉「業務」,張龍興就教他:危險的地方只能在遠處用竹扒,安全的地方可以用火鉗……

「我名字里有『波』,就代表與河流有緣。」張洪波說,「如果哪天爺爺和爸爸無法巡河了,我會繼續巡河,並世代傳下去。」

 「這就是我想看到的水清岸美景象」

生活垃圾隨意倒在河邊,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裡……這是幾年前桐油灘周邊居民的習慣。

張龍興祖孫三代堅持巡河,慢慢改變了居民們的這種習慣。同時,政府也在社區各居民點設置了生活垃圾桶。大家主動把生活垃圾倒進垃圾桶里,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在河邊釣魚時會順便將垃圾全部帶走。

在張龍興祖孫三代的帶動下,如今,汝溪河沿岸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到愛河護河的行列。河流漲水時,不少居民會到自家門前的河邊,及時將河中的漂浮物打撈上岸,減輕民間河長的工作量。

2021年8月,年近七旬的張龍興做了膝關節手術,此後走路可以不要拐杖了。兒子和孫子早上巡河的時候,他會到河邊指揮,提醒他們注意安全,並撿拾岸邊垃圾。每天茶餘飯後,他也會沿著河邊走一走,看看河裡的情況。

現在的汝溪河桐油灘段,河水變清澈了,魚群游回來了。岸邊綠樹依依、草坪茵茵,石、亭、廊點綴其間,錯落有致,呈現出一幅美麗的宜居生活畫卷。

「這就是我想看到的水清岸美景象。」看到如今的汝溪河,張龍興咧著嘴笑了,「河流又恢復到兒時的模樣,我們的付出是值得的!」

忠縣715名各級河長

去年巡河3.5萬次

記者日前從忠縣河長辦獲悉,2021年,全縣河長巡河完成率111.42%,累計巡河34639次,其中縣級河長巡河74次、鄉鎮級河長巡河4244次、村級河長巡河30321次。

忠縣境內共有大小溪河308條,總長約1405千米。近年來,忠縣構建起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庫管理保護機制,對境內河、庫、濕地等水域全面推行河長制,形成了以縣、鄉鎮、村三級河長為主體的河長制網格化管理體系。目前,全縣共有各級河長715名,並擇優聘請民間河長56名、河道保潔員539名、河小青志願河長338名。

忠縣各縣級河長率先垂範,在巡河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親自參與「一河一策」修訂工作,積極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等反饋問題整改。各鄉鎮、村級河長切實履行河庫管理保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常態化開展巡河。2021年,全縣各級河長巡河發現和查找問題620個,處理辦結問題567個,正在處理問題53個,辦結率91.45%。

到2021年底,忠縣境內的長江幹流及其一級支流黃金河、汝溪河、渠溪河等15個地表水監測斷面全部穩定保持Ⅱ類水質,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總體安全。

立下愚公志 守護母親河

愚公移山只是一個神話傳說,忠縣民間河長張龍興帶領兒孫守護汝溪河的故事卻是真實的存在。

民間河長沒有一分報酬,但年過六旬的張龍興數年如一日堅持了下來,成為忠縣56名民間河長的典型代表。面對別人的不解,他說的那番酷似愚公「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的話,讓人心潮澎湃。返鄉創業的張奉平子承父志,從父親手中接棒巡河,成為「巡河三人組」的主力。年輕人張宏波跟隨父親、祖父一道巡河,構成了汝溪河上一道美麗的風景。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張龍興祖孫三代人接力護河,不只是讓1.5千米長的河段水變清了、岸變美了,更大的意義在於給他人做了一個好示範。在他們的帶動引領下,汝溪河沿岸越來越多的居民不再向河裡扔垃圾,並主動加入護河隊伍,為母親河的美麗貢獻一份力量。

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像張龍興那樣立下愚公之志愛河、護河,一代接著一代干,水清岸綠河暢景美將成為常態。

忠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毛世洲 杜玲 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