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懷孕33周的孕媽跟我說,這兩天不光腳大了好幾號,小腿用手指一按就是一個大印子,就連肚子下方都出現了水腫,臉也脹脹的,感覺全身突然腫起來了,感緊去醫院做了檢查,一測血壓,高壓180,可把她給嚇壞了,醫生趕緊給她安排了住院。
其實孕晚期水腫在孕媽群體里比較常見,大多數不會引起嚴重後果,有少部分是需要就醫檢查治療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孕晚期水腫以及如何應對高血壓引起的水腫。
孕晚期水腫分為兩類。
一類是生理性浮腫,生理性浮腫主要與孕媽本身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肢血管,使回心血量受阻有關。妊娠期的激素水平也會引起組織間隙的水鈉瀦留,引起水腫。
一類是病理性浮腫。病理性浮腫常見於妊娠高血壓疾病,比如重度子癇前期、子癇等;或是合併妊娠合併腎臟、心臟疾病也會引起浮腫,其中以高血壓引起的水腫比較多見。
孕媽如何做生理性或是病理性水腫的初步判斷呢?以下幾條可以參考一下:
首先,從水腫部位上來看,生理性水腫多發生在足背、腳踝、小腿處,而病理性水腫除了這些部位有明顯的水腫外,還會發生在如雙手、臉部、腹部等,用手輕按肌膚時,肌膚反應多會呈現下陷、沒有彈性、膚色暗藍等現象。
其次,從水腫的程度上來看,生理性水腫時一般症狀較輕,多在久坐、久站後出現,經過休息後水腫可減輕或消退,手指在足背或小腿脛骨處按壓後,凹陷很快能恢復,而病理性水腫時症狀更加明顯,手指按壓後凹陷不容易消退或消退時間比較長,而且水腫在休息後不容易緩解。
最後,孕媽還要做到孕期檢查不能忘,結合自己的孕期檢查結果,如果孕期監測的血壓正常,尿常規、肝腎功能等輔助檢查、心臟等器官也無明顯異常,則多考慮為生理性的水腫;相反,如果存在這些檢查的異常或疾病,則發生病理性水腫的機率會較大。
孕晚期高血壓有哪些影響?
懷孕後期出現高血壓會導致子宮動脈痙攣收縮,影響到胎兒血液供應的,有可能造成胎兒缺氧。如果長期高血壓,還容易會導致胎兒生長遲緩,甚至有可能會出現胎盤早剝或者是產後大出血的情況。
孕媽高血壓不僅會引起水腫,還可導致出現先兆子癇症狀,使孕媽肢體出現抽搐,甚至可危害到腦血管健康,引起腦血管意外,出現腦梗塞,腦出血等現象,因此高血壓時一定要及時控制,以防止各種不良後果出現。
孕期高血壓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按時遵醫囑產檢
孕期遵醫囑定期產檢,在20周後經常測血壓和觀察有無浮腫,早期輕度的孕期高血壓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是可以治癒或控制病情發展的。
穿著舒適,注意休息
孕媽要穿舒適的鞋子和襪子,不要穿會壓迫到腳踝及小腿過緊的襪子,以免影響血液回流。媽出現水腫時需多臥床休息,適當抬高下肢,特別是左側臥位,可改善胎盤血液供應,減輕浮腫;坐位工作時間長的孕媽,可以在腳下墊個矮凳,工作間隙可要適當走動,以增加下肢血流。
減少鹽和脂肪,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
患有高血壓的孕媽應,若每天食入過多的鈉,會使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因此有妊高征的孕媽應每天限制在3~5克以內,同時還要遠離含鹽量高的食品;炒菜最好以植物油為主,每日20-25克。應及時攝入優質蛋白,如牛奶、魚蝦、雞蛋等,以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每日補充的蛋白質量最高可達100克。
控制體重增長
孕後期熱能攝入過多,每周體重增長過快都是妊高征的危險因素。因此孕媽應控制體重以每周增加體重500克為宜。對於已經肥胖的孕媽,每周增重250克為宜。
糾正異常情況
如產檢中發現貧血,要及時補充鐵質;若發現下肢浮腫,要增加臥床時間,把腳抬高休息;如需服用降壓藥物要按時服藥。曾患有腎炎、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以及上次懷孕有過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的孕媽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重點監護,孕期如發現異常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