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輕風蘇暖
退休後如何好好養老,是一直以來亘古不變的話題。
常言道:父母養兒女小,兒女養父母老。
儘管當下各種養老形式層出不窮,但與子女同住仍是大多數人晚年的養老方式。
可是,在同一屋檐下待久了,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
住到兒女家裡真的就能高枕無憂,輕鬆享福了嗎?
其實,晚年生活的好壞,不僅看子女是否有孝心,還取決於自己能否做個「有心人」。
兩代人,經歷的時代不同,生活習慣不一樣,性格更不同。即使關係再親密,相處時也要把握好度,長些「心眼」。
在兒女家住的時候該裝就裝,掌握好這3點,晚年生活才更安穩舒適。
退休之後,人生就步入了新階段。
曾經為了家庭和工作,拼盡全力,如今應該學會適當放下,善待自己。
山東有一位李阿姨,剛退休時喜歡跳跳舞、旅旅遊,原本生活充實又輕鬆,後來卻為了幫女兒帶娃患上抑鬱症。
李阿姨幫女兒帶孫子,每天都要早起做飯,打掃衛生、買菜。等女兒女婿上班後,全心全意看護孫子,一刻也不敢鬆懈,常常累得腰都直不起來。熬到孫子上幼兒園,李阿姨以為可以喘口氣了,結果女兒又懷上了二胎,想讓她接著帶二寶。
比起自己,李阿姨更心疼女兒,即使自己再累也不敢說,繼續幫忙帶娃。
等二寶3個月時,女兒上班了。李阿姨又要照料兩個孫子又忙活家務。晚上帶孫子睡覺,也不敢睡太沉,常常休息不好。時間一長,李阿姨胃口變得越來越差,經常頭暈、心慌、失眠,兩個月就暴瘦二十多斤。
上醫院一查,中度抑鬱症,竟是累出來的,不禁令人揪心。
倘若李阿姨在自己身體不適的時候能及時提出來,相信女兒也會體諒她。找個保姆或者輪流分工來分擔帶娃壓力,總好過一個人全扛。
精力不允許時,千萬別逞強。
看過一位28歲全職奶爸帶娃的視頻:帶娃一整天,身強體壯的大男人,也會因為體力不支累趴在床上。
年輕人尚且吃力,老人精力大不如前,帶娃難免會更辛苦。
當身體不再硬朗時,該服軟就服軟, 適當搭把手,不能幫忙也合情合理。沒必要賠上自己的健康,為兒女過度操勞。
人上了年紀,更要記得富養自己,好好休養生息。
退休後,是時候為自己活一把,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與子女同住,千萬不要一天到晚就圍繞著家裡轉。
培養自己的「朋友圈」,把精力花一些在興趣愛好上,這樣的晚年生活才更豐富。畢竟,老人能健康快樂也是子女最大的心愿。
聽過這樣一件事:
78歲的林大爺,一輩子省吃儉用,養大了三個兒子。
老伴去世後,林大爺搬去兒子家住,每家住一個月,輪流養老。
一開始兒子兒媳們對林大爺還不錯,可是好日子還沒維持半年就變味了。
大兒家每天在飯桌上抱怨掙錢難,家裡負擔大,二兒子家媳婦有潔癖,處處嫌棄林大爺不衛生,就連曾經懂事聽話的小兒子也沒給林大爺好臉色。林大爺算是看明白了,三個兒子都不樂意自己在家住。
林大爺的好友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向孩子說出自己有多少存款,孩子的態度肯定會不一樣。
於是,林大爺把三個兒子召集來,說出自己的打算:
「我還有80萬存款,一套房,退休金一個月3000塊,誰孝順我,這些財產就歸誰。誰照顧我,每年可以分2萬塊,誰照顧我多些,最後房子就歸誰 。」
從此,三個兒子都爭著照顧林大爺,再也不怠慢了。
人到晚年,錢才是最大的依靠。
年輕的時候要多積蓄,適當存錢,退休後有養老金,適當裝窮,存好不輕易花,這些都是為晚年未雨綢繆。
有餘錢傍身,才能有足夠的選擇能力和自主性,不用求孩子,偶爾還能幫襯一下孩子,更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當有一天,兒女的經濟狀況出現問題或者遭遇兒女的嫌棄、不孝順時,不至於晚景淒涼。
上了年紀後,總會患上或多或少各種各樣的疾病,特別是當一些大病來臨的時候,有錢才能負擔醫治費用,不拖累子女,關鍵時刻還能保命。
留點心眼,用好養老金,晚年生活才能體面而有尊嚴。
和兒女一家住在一起,有三件事要「睜眼瞎」,不該管的事不要插手:
一是孫輩的教育,二是夫妻吵架,三是生活習慣。
時代在變化,育兒理念也在發生改變。隔代教育的觀念差異常常引發家庭矛盾,影響家庭氛圍,同樣也不利於孩子的教育。
我們能做的是在孫子孫女的飲食上幫幫忙,至於學習、教育孩子這事,還是留給年輕人吧,免得日後挨埋怨。
當子女夫妻吵架時,我們遠遠地看著就好,不表態,不勸架,雙方都不得罪。
幸福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孩子自己的婚姻狀態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也許,吵架是他們增進情感溝通的方式,你若插手了反而有可能幫倒忙。
日常相處中,有些老人經常看不慣子女的生活習慣:
剩飯剩菜不過夜,倒掉;逛街買買買花錢沒計劃;不愛做飯,下館子叫外賣;晚上不到半夜不睡覺,周末不到中午起不來……
這些習慣在老人眼中就是敗家,不會過日子,忍不住從旁數落、教育嘮叨,導致摩擦不斷、氣氛緊張。
子女小的時候,我們是家長,家裡的大事小事,基本都是我們說了算。
但是等子女長大成家了,我們的這種掌控權也就該放下了。
與子女同住時,擺正自己的位置,別再把自己當成一家之主。如果你覺得這些生活習慣不好,但又不是什麼原則性的大問題,不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看不見。
過什麼樣的生活,如何經營自己的家庭,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怎麼教育他們的子女等等,這些都是子女自己的事。身為父母,我們可以適當地給一些意見,但是聽不聽,是他們的事。
兒孫自有兒孫福,在小事上裝糊塗,兩代人才能融洽相處。
退休後和兒女同住養老,學會 「裝」,是大智慧。
裝慫,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刪繁就簡,量力而行。
裝窮,不是不懂享受生活,而是未雨綢繆,方得體面。
裝瞎,不是看不見一切,而是保有分寸感和界限感。
做一個聰明的長者,隨方就圓,方能處處順遂,和幸福擁抱。
餘生很貴,晚年最好的活法是:身體健康,兜里有錢,心態豁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