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科學家主導「政變」解僱CEO

2023-11-22     魯中晨報

原標題:首席科學家主導「政變」解僱CEO

首席科學家主導「政變」解僱CEO

員工「逼宮」董事會要求恢復其職位

OpenAI

全球人工智慧頭部企業——美國人工智慧公司「開放人工智慧研究中心」(OpenAI)的「宮斗大戲」,越發撲朔迷離。

當地時間17日,董事會閃電「彈劾」聯合創始人、CEO山姆·阿爾特曼,引發投資者和員工的強烈不滿。經過兩天的激烈博弈,當地時間20日,阿爾特曼上演「王者歸來」:不僅超700名員工(占員工總數90%)簽字表示願意追隨阿爾特曼去微軟工作,就連被認為是「政變」始作俑者的首席科學家伊爾亞·蘇茨克維也服軟認錯。

不過,要說事件塵埃落定還為時尚早。OpenAI團隊未來是否會合併進入微軟、董事會發起「政變」的原因是什麼,這些謎團都沒有清晰的答案。

投資者們也在尋求對OpenAI董事會「草率魯莽的行為」發起訴訟,讓公司內鬥上升到法律層面。科技巨頭與非營利機構、商業利益與AI倫理之間的矛盾,將繼續演繹下去。

OpenAI成立於2015年,起初為一家非營利組織,後改為公司,創始人包括阿爾特曼、布羅克曼以及埃隆·馬斯克等人,馬斯克2018年離開了OpenAI。這家公司大約一年前推出的大語言模型ChatGPT掀起了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熱潮,阿爾特曼也成為科技界風雲人物。

「政變」始作俑者認錯:

「後悔參與行動」

OpenAI這場高層地震始於上周五。當地時間17日,OpenAI突然宣布,經董事會審議後決定,阿爾特曼辭去CEO一職並退出董事會,理由是董事會認為其在與董事會的溝通過程中「不夠坦誠」,妨礙了董事會履行職責的能力,不再得到董事會的信任。與此同時,OpenAI聯合創始人布羅克曼辭去董事會主席一職,以聲援阿爾特曼。

消息甫出,輿論譁然。此後一天,據稱包括微軟在內的OpenAI主要投資方向董事會施壓,要求阿爾特曼復職。阿爾特曼隨後受邀前往公司出席會議,但雙方並未談攏。

19日,微軟CEO納德拉突然宣布,阿爾特曼和布羅克曼及其同事將加盟微軟,領導一個新的高級人工智慧研究團隊。至此,輿論認為,OpenAI高層變動塵埃漸落。不曾想,劇情再次發酵。

在創始人阿爾特曼突遭罷免後,約490名OpenAI員工集體寫信抗議,威脅要辭職並加入阿爾特曼在微軟的新團隊。這些員工在抗議信中稱,OpenAI要想留住他們,除非董事會集體辭職,並讓阿爾特曼以及前總裁布魯克曼重新回歸原來的職位。

信中還寫道:「你們(董事會)解僱阿爾特曼並將布魯克曼從董事會中除名,這些舉動危及了我們所有人辛苦建立的工作成果,並破壞了我們的使命、傷害了公司。你們的行為已經表明,目前的董事會沒有能力監督OpenAI。」

隨後,簽署這封公開信的人數不斷增加,目前已有700多人聯名簽署,而根據報道,OpenAI的員工總數為770人。令人意外的是,董事會成員之一、被認為和阿爾特曼意見不合的首席科學家伊爾亞·蘇茨克維竟然也簽署了這封公開信。

蘇茨克維還罕見地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發帖認錯道歉:「我很後悔參與了這次董事會的行動,我從未故意想過傷害OpenAI。我熱愛我們一起創造的工作成果,會盡全力讓公司重新團結在一起「。

阿爾特曼也轉發了蘇茨克維的這條帖文,並送上了三顆紅心的表情。

此前有傳聞稱,蘇茨克維才是公司「政變」的幕後推動者;他曾屢次強調的AI安全才是董事會罷免阿爾特曼的核心問題。但蘇茨克維態度驟變,也讓外界頗為不解。

此外,很多員工還統一在社交媒體上刷屏「OpenAI離開了人才什麼也不是」,彰顯團結的氣氛,阿爾特曼也轉發回應了員工們的支持。

投資者考慮起訴OpenAI董事會

據悉,OpenAI的一些投資者正在探索針對該公司董事會的法律行動,原因是董事們罷免CEO阿爾特曼的行為引發了潛在的員工大規模流失。消息人士稱,部分投資者正在與法律顧問接洽,研究他們的選項,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投資者是否會起訴OpenAI。OpenAI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除了微軟之外,OpenAI的投資方包括老虎全球管理基金、紅杉資本、Andreessen Horowitz基金、紐約Thrive基金和K2全球基金。此外,Paypal創始人、知名風投專家彼得·蒂爾的私人投資基金也在早期跟投了OpenAI。據知情人士透露,所有這些外部投資者的股份加起來超過30%。

不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的法律系教授保羅·維特澤爾認為,OpenAI獨特的公司架構將使得投資者的法律訴訟「十分沒有說服力」。

OpenAI官網介紹,其公司使命為「為全人類而非投資者工作」,OpenAI母公司為非營利性組織,旗下設立了一個有限公司作為融資的營利性分支,董事會是為母公司負責,承擔著「保存公司使命和遠景、監督和管理AI技術開發」的職責。維特澤爾認為,OpenAI母公司與營利性子公司的「法律隔離」做得相當到位,一般意義上能起訴董事會的商業訴訟在此很難適用,因為董事會的職責本來就不是服務於投資者利益的最大化。

此外,微軟CEO納德拉也在採訪中表示,不管阿爾特曼最終去向如何,OpenAI的公司架構都需要大改。「我們不喜歡看到這樣的突發重大事件,作為戰略合作夥伴,這會讓我們的利益嚴重受損。」

公司未來方向之爭?

有消息人士稱,到目前為止,阿爾特曼加盟微軟的交易尚未敲定,他尚未出現在微軟的內部公司名錄中。

種種跡象顯示,他仍有可能重返OpenAI。

據稱如果解僱阿爾特曼的其餘董事會成員下台,他仍願意重返OpenAI。微軟CEO納德拉也在20日的一次電視採訪中表示,希望阿爾特曼能回到OpenAI繼續擔任CEO。

目前,作為董事會成員,蘇茨克維已轉向支持阿爾特曼,意味著剩下的三名董事會成員中只需兩人改變主意,董事會就可收回成命。多名消息人士表示,阿爾特曼、前董事會主席布羅克曼和該公司投資者仍在努力為董事會找到體面的退出方式。

面對幾乎全體員工的聯名抗議,OpenAI董事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董事會將作何選擇,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次高層動盪折射出公司內部以及人工智慧研發圈的諸多分歧和裂痕。

解僱阿爾特曼的背後,是公司以及人工智慧研發圈內無法掩飾的矛盾與衝突。

約一年前,OpenAI推出聊天機器ChatGPT,掀起生成式人工智慧熱潮,為藥物研發、教育培訓等重要領域帶來無限遐想。但一些從事人工智慧研究的科學家,以及政治領導人也對其可能失控的危險表示擔心。

在OpenAI內部,阿爾特曼與首席科學家蘇茨克維之間存在著尖銳的理念之爭,涉及人工智慧安全、技術發展速度,也關乎公司未來發展方向。

據稱,阿爾特曼致力於將OpenAI推向營利更大化的軌道,試圖構建包含從上游AI晶片到下游AI電子消費在內的完整商業帝國。但是,蘇茨克維擔心阿爾特曼過於激進,對人工智慧的危險不夠重視。作為一名技術專家,他始終對人工智慧抱以謹慎態度,更傾向于堅持最初的非營利性理念。相比之下,從史丹福大學輟學創業的阿爾特曼更像一名企業家。

隨著劇情再次反轉,輿論認為,解僱事件正向著阿爾特曼的全面勝利演變。他不僅獲得最大金主微軟的鼎力支持,還得到公司員工的衷心擁戴。

但也有觀點認為,無論阿爾特曼是否回歸,OpenAI都將蒙受損失,淪為這場亂局最明顯的輸家。上周五前,它是科技界最熱門的初創公司之一,擁有名人領袖和明星產品;如今,公司一片混沌,員工「義憤填膺」。

與OpenAI形成對比,微軟被視為一大贏家。微軟CEO納德拉的快速決斷,讓人印象深刻。他將阿爾特曼及其同事攬入麾下,為其人工智慧實驗室注入新鮮血液。有評論稱,任何矽谷風險投資家都會排隊資助這家人才濟濟、才華橫溢的實驗室。

目前尚不清楚OpenAI的競爭對手、其他人工智慧公司在本次事件中的得失情況。輿論認為,一方面,谷歌、Meta等科技公司如果能趁機挖走OpenAI關鍵員工,或可從中受益;另一方面,它們或將面對比以往更強大的微軟。如果阿爾特曼真的加盟微軟,他將跳出OpenAI內部那種複雜治理架構的約束,從而更高效地採取行動。

 知多一點

「ChatGPT之父」

阿爾特曼

被稱為「ChatGPT之父」的阿爾特曼出生於1985年,15歲就考入了史丹福大學,但兩年後,他停止學業開始創業。他和同學開發一款名為Loopt的移動端應用程式,可以讓用戶在移動設備上查找附近的朋友。2012年loopt被借記卡服務公司綠點以434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奧特曼在27歲實現了財富自由。

Loopt是矽谷著名創業孵化器公司Y Combinator(簡稱YC)首批資助的8家公司之一。阿爾特曼由此結識了YC創始人、矽谷教父保羅·格雷厄姆。2014年,保羅選擇阿爾特曼作為接班人,出任YC的總裁。

在阿爾特曼的領導下,YC成了全球初創企業的重要孵化器,其投資的企業包括民宿短租公寓預訂平台愛彼迎、美國社交新聞網站Reddit和在線支付巨頭Stripe等。

按照各種採訪的說法,2015年,阿爾特曼召集了一場晚宴,圍繞「人工智慧」進行討論。在這場晚宴上,Stripe前CTO格雷格、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和阿爾特曼一拍即合。於是,2015年12月,旨在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OpenAI正式創立,該公司由馬斯克、阿爾特曼、格雷格、沃伊切赫·扎倫巴、伊利亞·蘇茨克弗和約翰·舒爾曼共同發起創立,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

但到了2018年,馬斯克提出讓OpenAI併入特斯拉,自己運營。這一想法遭到阿爾特曼、格雷格的拒絕。隨後,馬斯克退出了OpenAI,取消了原定的資助計劃,並挖走了OpenAI最優秀的人才之一安德烈·卡帕西,卡帕西後來成為了特斯拉自動駕駛項目的架構師。

隨著馬斯克的退出,2019年3月,阿爾特曼卸任YC總裁,於2020年起全職擔任OpenAI公司CEO,將精力集中在OpenAI上。隨後,OpenAI研發大語言模型GPT,2022年底ChatGPT發布後火速出圈,阿爾特曼的名氣甚至超過了科技狂人馬斯克。

2023年,OpenAI年收入飆升至13億美元,估值已達到860億美元,並拿到了來自微軟的巨額投資。

阿爾特曼的突然離職或許原因複雜,但在業內看來,這並不是ChatGPT產品本身的問題,對ChatGPT的穩定性學習並不會產生大的影響,但對於OpenAI公司來說,可能產生深遠影響。

據紅星新聞、澎湃新聞、新華社、《南方都市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d9f01cc561d49c1e55db8f950dba1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