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回應刀郎新歌,那英楊坤汪峰三人一對比,差距就有了

2023-08-06     置身事內

原標題:同樣是回應刀郎新歌,那英楊坤汪峰三人一對比,差距就有了

刀郎的新專輯《山歌寥哉》中的一首《羅剎海市》,攪翻了整個內娛。

那英、楊坤、矮大緊和汪峰,因為當年曾抱團質疑過刀郎,如今深陷網友惡評之中。

某社交平台,那英帳號下的留言突破762萬,楊坤、汪峰帳號下評論超百萬,大部分是差評和嘲諷。

與此同時,刀郎的這首《羅剎海市》問世11天後,播放量突破了80億,熱度仍舊不減,向著百億目標前進。

11天80億是什麼概念?對比周杰倫播放量最高的歌曲《稻香》,發行15年的總播放量也只有10億次左右,就能知道《羅剎海市》火爆到了什麼程度。

在這種壓力下,那英是第一個站出來發聲的。

她確實被網友的惡評留言搞得不勝其煩,直接詢問網友「怎麼才能屏蔽那些罵她的人」。

很明顯,那英不想解決問題,她只想解決突出問題的人。

緊隨其後的是楊坤,他用評論的方式,間接回應了此事。

當時楊坤的粉絲留言聲援楊坤,文字最後寫道:「被你罵的也是底層,羅剎海市這首歌可能罵的就是你」。

楊坤則對這條留言發表了評論稱:最後一句說對了。

矮大緊就不提了,這人在內娛已經沒有生存空間,被網友罵回「丑國」享受燈塔的照耀了。

第三個出來回應此事的,是搖滾歌手汪峰。

8月2日,汪峰在社交平台發了一段長達22分鐘的視頻,不但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還在音樂性上對《羅剎海市》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能感覺到汪峰非常重視此事。

首先,汪峰否認了當年曾貶低過刀郎,他不但否認,還表示自己一直非常尊重人家,因為刀郎20多年來一直在做音樂,光是這份執著,就已經令人起敬。

汪峰還表示很多文章都是臆測和亂編的,甚至有的文章將他的畢業院校都寫錯了,所以汪峰覺得自己很冤枉。

但網友拿出20年前媒體報道過的文章來「對線」時,汪峰又改口稱「那只是一個自然人在描述自己的想法。」

先不管「自然人」這種裝X的詞有多突兀,汪峰面對證據時明顯有點自相矛盾。

他說這只是自己的想法,不代表是在貶低刀郎。

但其實「這個想法」,除了有看不起刀郎的意思和瞧不上喜歡刀郎聽眾的畫外音,真看不出來還有其他什麼含義。

汪峰曾說:「刀郎現象是流行音樂的悲哀。」

簡單的一句話,不但否定了刀郎全部事業,也將喜歡刀郎音樂的聽眾,直接納入到「土」的範圍里,讓不少臉皮薄的聽眾,不好意思承認自己喜歡刀郎的歌。

這招可謂既分高下,又決生死。

如今又是簡單的一句「我從沒有貶低過刀郎」,就想再次否認自己當年的言行,真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有意思的是,在汪峰做出回應之前,他還事先刪除了自己帳號下10萬加的差評,只留了一些支持自己的評論,這個小細節被網友發現後,顯得更加諷刺。

汪峰刪評論的做法配合他的回應,再次被網友吐槽道:這人不實在,他不能深交。

其次,在視頻中汪峰花了大量篇幅,從音樂性甚至是基礎樂理知識上,點評了刀郎的這首《羅剎海市》。

他稱刀郎的這張專輯才是好的「國風音樂」,誇讚刀郎對民族風音樂的理解很到位,甚至講解起了吉他伴奏用了什麼和弦和搭配了哪幾種樂器。

汪峰講得還不錯,畢竟也是老音樂人了,但這番「爹味十足」的說教,普通網友都不愛聽,講給刀郎真的合適嗎?

事實上,刀郎不但年齡比汪峰大,在音樂上取得的成績也比汪峰高。

20年前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的銷量能將汪峰按在地上摩擦,刀郎的《愛是你我》獲得過「五個一工程」獎,如今《羅剎海市》80億的播放量,汪峰拿啥比?

總之,汪峰的這番回應經不起琢磨,細細品來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怪味道」。

對於刀郎的新歌是否在諷刺自己,汪峰也給出了他的看法:將刀郎的歌曲解讀為諷刺,甚至是復仇,這是對刀郎音樂的不尊重,同時說明這些人自己內心也是陰暗的。

這個觀點很有意思,如果刀郎被網友看成是「歌手中的魯迅」,那麼汪峰這番回應更像是「退休後的胡錫進」。

這首《羅剎海市》不是諷刺,難道是讚美?

至於諷刺誰,歡迎娛樂圈明星對號入座,包括但不限於當年曾鄙視刀郎的那幾個當紅歌手,汪峰試圖用「站上道德高地」的方式,來平息網友的嘲諷,實在是自欺欺人。

能被解讀,甚至是過度解讀的文藝作品,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好作品。

姜文的電影被解讀了13年,如今年輕人對此還是津津樂道。

刀郎的《羅剎海市》被解讀了半個月,怎麼有些人就坐不住了呢?

筆者看來,刀郎的《羅剎海市》肯定不是為了報當年被辱之仇所寫的,但網友怎麼解讀這首歌,說實話已經和刀郎的關係不大了。

大伙兒此時已經個個化身為「刀郎」,他們其實是在發泄自己心中的不滿。

不幸的是,英子、楊坤和汪峰成了大家「出氣筒」,網友表達自己的情緒沒有錯,但如今發展成網暴這些歌手,毫無質疑是不對的,大家切記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其實,當年英子、汪峰、矮大緊與刀郎的矛盾,並不是歌曲俗與雅的矛盾,也不是學院派音樂人對草根音樂人的鄙視,說白了還得看「經濟鏈」和利益關係。

「俗」字前面只要不加「媚、低、惡」這種定語,對於音樂來說,本身就是一個很正常的流派劃分。那時候除了汪峰還有股叛逆勁兒,英子、楊坤的歌曲,沒有一首是不俗的。

所以當年讓這些人難以接受的,是刀郎的「通俗歌曲」賣了太多張,掙了太多錢而已。蛋糕就這麼大,都被刀郎吃了,叫這些當紅歌手情何以堪?

只是「攻擊刀郎四人組」,怎麼也沒想到,20年後攻守之勢異也。

刀郎的《羅剎海市》為什麼爆火,英子、楊坤、汪峰為什麼會處在風口浪尖,他們難道自己不清楚原因嗎?

解構一下音樂,分析一下樂理,再否認一下當年的言語,汪峰的回應看似「中肯」,實則雞賊。

另一方面,汪峰的這番回應,又是一場教科書式的「危機公關」。

既沒有像英子那樣「裝不知道」,也不像楊坤那樣「嘴硬反對」,而是直接打出了「我很認同」這張牌,並且眼神放光地講解了刀郎新歌的音樂性,表現出了專業素養,顯得有理有據。

而「認同」不代表「認錯」,以前汪峰覺得刀郎的音樂是樂壇的悲哀,現在之所以認同,是因為汪峰覺得刀郎的音樂進步了,值得表揚。

從這一點來說,汪峰贏了,壓力給到了英子和楊坤。

但有個疑問:如果刀郎的這首歌沒這麼火,央媒沒有發聲力挺,樂壇的「半壁江山」汪峰,真會聽《羅剎海市》嗎?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d7e7ec6f345049cc0cd613914ac5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