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熱點觀察|居者有其屋?——難圓的「美國夢」

2024-11-03     封面新聞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記者於榮)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公司一項民調顯示,持續維持高位的價格和長期存在的供應缺口,讓住房難成為高通脹之外,美國家庭當前最關注的又一個熱點問題。

這是2023年12月23日在美國紐約拍攝的無家可歸者。新華社發,郭克攝

2024年美國大選期間,民主、共和兩黨都為解決住房難題開出不少「藥方」。但分析人士認為,美國住房問題是系統性的,與美聯儲貨幣政策負面影響、美破壞全球產供鏈穩定以及地方政府政策缺失等因素密切相關;兩黨總統候選人提出的對策治標不治本且自相矛盾,實難奏效,只不過是將住房問題異化為撈取選票的工具。

安家有多難

對29歲的單親媽媽埃麗卡·杜瓦爾來說,每月按時繳付房租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杜瓦爾與9歲的女兒租住在賓夕法尼亞州哈里斯堡郊外的一套一居室里,「我絕對賺了我所能賺到的最多的錢,但這仍然顯得不夠。」杜瓦爾近期收到通知,在即將到來的12月續租期,房租每月將上漲100美元,她預計今後還會上漲。

杜瓦爾的情況並非個案。不僅租房者面臨租金上漲壓力,購房者也能清晰感受到房價上漲和供應不足帶來的樓市「瘋狂」。

這是2023年3月14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待租房屋。新華社發,亞倫攝

年輕的埃納夫一度認為,他們夫婦2022年就能在紐約市購得一套房產,不用再租房,而時至今日,緊張的經濟環境使他們依舊處於觀望狀態。

美國網際網路房地產經紀公司雷德芬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全美房屋銷售價格中位數為42.7萬美元,同比上漲3.8%,且價格呈上漲趨勢。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輿觀調查公司今年6月聯合進行的調查顯示,30歲以下的受訪選民中有82%認為現在買房比前幾代人更難。

除價格因素外,房屋供應短缺是制約美國民眾購房或租房的另一重要原因。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以及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的數據,正常年份中,美國大城市和經濟增長較快的地區年住房開工量顯著低於住房需求。美國齊洛房地產資料庫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住房缺口約為450萬套。

拜登政府上任以來,美國住房價格先後經歷了疫情後需求激增但供應不足導致的快速上漲,及隨後美聯儲激進加息利率上升導致房價增速放緩的過程。近期,儘管部分地區房價出現回調,但整體市場仍受到長期供應短缺的影響,房價降幅有限。

兩黨方案均難奏效

目前,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總統競選團隊都沒有提出降低房產持有成本以及降低買賣或租賃房屋成本的詳細方案。

總體看,民主黨提出通過政府干預、財政支持和政策改革等方式增加住房供應,保護購房者和租客權益,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和弱勢群體。

共和黨則主張採用市場驅動而非政府干預的做法,減少直接提供補貼,通過刺激更多私人部門參與,進而增加住房供應,降低住房成本。

這些政策能否緩解民眾對購房或租房的焦慮?媒體和專業人士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對於民主黨的政策,分析人士提出質疑:補貼購房者和降低房價存在矛盾。《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周刊高級房地產經濟學者派屈克·達菲指出,美國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今年8月提出為首次購房者提供2.5萬美元補貼的政策,目的是讓更多人買得起房子,但這同樣會刺激需求的增加,如果供應不足,房價可能進一步上漲。同時,哈里斯的稅收抵免政策有可能幫助買家買到房子,但前提是要建造更多房屋。

2023年3月14日,在美國華盛頓,一名女子從房屋租售廣告前走過。新華社發,亞倫攝

美國《華盛頓郵報》刊文稱,哈里斯的住房政策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但她卻在演講中承諾不會對年收入40萬美元以下的家庭增稅,這將導致未來10年聯邦赤字增加1.7萬億美元。

針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提出的停止向非法移民提供住房福利等措施,達菲指出,措施或許有效,但無法忽視的一個事實是,很多非法移民在建築行業工作,消除他們的福利可能有助於解決非法移民推升住房成本的問題,但一定會造成另外一個問題——建築業勞動力短缺。

共和黨提出開放聯邦土地用於房屋建設。業內人士指出,這一提議聽起來不錯,但大多數聯邦土地要麼是軍事設施,要麼是建築設施,要麼位於人口稀少的西部,真正可利用的土地面積有限。

北卡羅來納州羅利市梅雷迪思學院經濟學教授安妮·約克認為,兩黨都無法違背供求規律。如果不關注房屋供應端,那麼其他任何形式的補貼措施都只會推高房價。

根源何在

隨著總統選舉日益臨近,美國選舉政治中政客對選民慣用的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操作,讓人們不禁懷疑:兩黨提出的措施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美國住房市場的各種問題。

而在這背後,美國人難圓的「住房夢」與美聯儲貨幣政策負面影響、美國人為割裂全球產供鏈以及地方政府相關住房政策缺失等多重因素息息相關。

首先,為應對通脹,美聯儲自2022年起多次激進加息,由於聯邦基金利率與住房抵押貸款利率密切相關,利率上升使購房成本急劇增加,造成許多潛在買家無力承擔購房費用。

其次,美國濫施貿易保護主義,嚴重破壞全球產供鏈穩定,導致其建築材料中依靠進口的鋼鋁、瓷磚、石材、玻璃以及五金配件等產品價格上漲,顯著增加房屋建造成本,從而直接推高房價。

這是2021年12月12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一處待售房屋。新華社發,沈霆攝

美國《華爾街日報》刊文稱,為尋求供應鏈重組,美國及其盟友從離岸外包轉向「友岸外包」,導致建築材料供應不確定性和成本的上升,對住房市場產生負面影響。

此外,美國住房市場供需主要依賴市場機制調節。在一些住房需求高的城市,市場機制無法有效提供足夠的平價住房,而聯邦和地方政府在推行可負擔住房等方面存在政策缺失,導致中低收入家庭面臨棘手的住房問題。

當難題成為「死結」,兩黨候選人的策略最終均變成自說自話和相互指責,留下普通民眾在重壓下繼續承受。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d6da307d5a23d6f7478ee6f88f9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