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探長(共1576字,閱讀約4分鐘)
對於大學生來說,生活費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支出。
而家長給予孩子合理的生活費,不僅可以保證大學生的基本生活需要,還能培養他們的理財能力和自理、自立能力。
然而,有時候家長給的生活費並不足以讓孩子應對他們所有的開支,家長認為的開支和孩子實際的開支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
2023「大學生活費」等級表火了,看完一級網友慌了:門都不敢出
這個大學生生活費等級表分為7個等級,每個等級都對應一個級別。
看完這個等級表之後,很多網友包括大學生們慌了,紛紛表示:
「一級居然每月花費不到500塊錢,那豈不是連門都不敢出了?我只要進超市買東西,100塊錢就出去了。」
「以我目前不社交不聚會的生活來看,屬於2級溫飽水平。每天飯錢一日三餐加起來25塊錢,1個月就是750左右,話費、水果、零食加起來150,這還得省吃儉用呢。」
「我都不知道自己的錢花哪兒了,上個月我媽給我算了算,我一個月平均開支居然2000多,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父母收入穩定且高的話,學生的開支和消費觀念自然就會高。就好比我買的水壺19塊錢一個,而我朋友買的是89塊錢的,他說貴的質量好、顏值高。所以消費理念就不同,開支自然不是一個等級的。」
雖然學生的收入來源於父母,家庭的消費觀也不同,但是面對每日大量的生活開支,大學生還是需要學會合理的規劃和管理生活費,以減輕父母的壓力。
家長如何給孩子合理的生活費:
了解大學生的實際需求:
家長應該與孩子進行充分的溝通,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以便給予合理的生活費。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水平,家長需要根據個體情況進行差異化的給予。
制定明確的生活費計劃:
如果孩子的消費過高或者高於家長的承受能力,那麼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明確的生活費計劃,包括食宿、交通、學習用品等方面的開支。
通過制定計劃,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費,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培養理財能力: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進行理財教育,教會他們如何合理支配生活費,如制定預算、分配開支等,培養他們合理消費和理財的意識。
大學生如何應對生活費開支:
合理規劃生活費用:
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規劃生活費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和過度消費。
可以採取每月制定預算、明確開支的方式,避免花費超出限定範圍。
尋找兼職工作:
如果生活費實在不夠,而家長的能力又有限,那麼大學生也可以通過尋找校內或周邊的兼職工作來增加自己生活費的來源,如導師助教、家教、服務員等。
兼職工作不僅可以增加收入,還可以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和實踐經驗,為後期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節約生活開支:
大學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節約開支的方法,如合理選擇食堂餐飲、購買打折優惠商品、節約用水用電等。
通過節約開支,也可以節省一部分生活費用。
家長和孩子之間也要進行默契地「相互配合」:
家長和孩子之間應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共同商討生活費的問題。
家長應當傾聽孩子的需求和困難,而孩子也要坦誠地向家長反映自己在校的實際情況。
「自理能力」不可丟:
家長應鼓勵孩子培養獨立自理能力,逐漸學會管理和支配自己的生活費、計劃自己的生活和未來。
通過適當地給予自主權和責任,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理財教育」也不能少:
家長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加強理財教育的內容;
讓孩子了解父母是如何理財的,明白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理財的能力和意識。
辣媽語錄:
孩子上大學之後,每個月的生活費是很多家長比較棘手的一個問題,給得多了怕孩子亂花,給的少了又怕孩子吃不好、被同學笑話。所以,給多少生活費合適也是家長比較關心的話題。
對於孩子的生活費,家長可以多和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消費習慣,和孩子一起制定具體的開支計劃,合理的安排生活費,幫助孩子學會理財,這對他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很有幫助的。
家長們,你認為給孩子多少生活費合適呢?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