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獎狀這麼美,看到莫言的那張我心動了

2023-10-02     果殼網

原標題:諾獎獎狀這麼美,看到莫言的那張我心動了

點擊圖片進入歷年諾貝爾獎解讀合集

說到獲獎證書,你腦中是否浮現這樣的形象——

打開之後,是這樣的一張紙:

不好意思,今天我們介紹的證書,是這樣的:

2015共享諾貝爾化學獎的三位獲獎人的證書(左滑查看);獲獎研究是有關DNA修復的工具(什麼是修復DNA的工具?戳右邊2015諾獎:人類偷看到了細胞君用來修復DNA的工具箱丨nobelprize.org

美不美?仙不仙?

對此,諾獎組委會微微一笑。

手畫以示誠意!

諾獎的證書,是非常講究的。每年,由頒獎機構請藝術家來商討,怎樣給獲獎者做一個又富個性、又美膩的證書。上面會展示這個人的研究成果,或者說用藝術化的、隱喻的方式來表達這個意思。對獲獎者本人來說,打開證書的瞬間,是個不小的驚喜哦!

諾貝爾的證書不是頒獎當場就發的,而是在每年12月的諾貝爾晚宴上,瑞典國王會親手把獎章、證書和獎金證明交給領獎人

另外,文學獎的證書會被裝到手工製造的盒子裡面,盒子上面印有獲獎人的名字縮寫。

所有的證書是用專門的制冊工藝,做在皮革的封面裡面。物理獎是藍封皮,化學和醫學是紅封皮,經濟學獎棕色,而文學獎……獲獎者可以自己選。

專門有人來給你畫+寫,不錯吧~

早期:古典樸素的美

先來看幾個古早的證書吧:

這是1962年生理學/醫學獎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的證書。克里克是發現DNA結構的二人之一。DNA是生命的螺旋,畫上的這個人,手中也拿著一個發出光亮的好像是螺旋的東西,不過……這個結構似乎沒搞對……

是1918年的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上面寫的1919年是他實際拿到獎的時候),他的哈伯-博施法(Haber-Bosch process)制氨氣的公式還寫在上面。那麼,插畫頂上飄的那一坨應該就是氨氣了。

圖中茂密的植物也暗示了他的發明對人類的貢獻:每年世界生產合成氮肥目前超過1億噸。有人認為哈伯-博施法養活今日世界一半的人口。

但是很可惜,他在一戰的時候參與了毒氣製造。他的原話:「和平時期,一個科學家是屬於全世界的,但是,在戰爭時期,他是屬於他的國家的」,也是很有爭議。

青黴素的發現者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柴恩(ErnstBoris Chain)和佛羅里(Howard Walter Florey)的證書。治病救人的醫學的標誌在證書左頁的右上角,畫面下方一邊是醫生、一邊是士兵——二戰的時候,青黴素讓不少人得以從感染中脫身。

不過,早期也有一些證書上的插畫沒什麼特別意義,就是些漂漂亮亮的鳥啊、花啊、瓶子啊、房子啊。

1911年,瑪麗·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的化學獎證書。四平八穩的精美裝飾,也有書本、天平等等相關的符號,表明獲獎的是一位科學家。

因為發現了自體免疫、細胞吞噬作用而獲獎的保羅·埃爾利(Paul Ehrlich),他的證書是這樣的,畫的是很漂亮、生機盎然的自然環境。

我忍不住要八卦。和埃爾利希一同獲獎的梅契尼科夫先前也是做免疫的,後來轉向了微生物領域。他發現特定的菌種「有益身體健康」,可以延年益壽。然後一個日本科學家搗鼓了一種乳酸菌加在飲料里。那種東西,現在叫做——養樂多。

愛因斯坦的證書,插畫同樣也是簡潔風。

「虐貓狂人」埃爾文·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的證書。1933年的薛丁格方程讓他和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共享此獎。畫面這麼空白,可能是由於當時的藝術家還不知道怎麼表示量子力學吧——反正他們是不會畫一個貓上去的,別想了。

如今的科學獎項證書:

藝術,是種感覺……

到後來,藝術家開始為獲獎者本人專門創作跟諾貝爾獎主題相關的畫,而且還會有知名的書法家親手寫證書上的藝術字。

藝術家和書法家也只有在每年10月宣布獲獎者之後,才知道誰獲獎了、該畫什麼、怎麼畫,到12月10日之前就得準備好,所以時間也還是挺緊急的。因此啊,有的時候插畫也並不會有明顯的主題,而是「感受」和「氣氛」,感受就行了

圖丨nobelprize.org

因為藍色發光LED而獲得2014年物理獎的赤崎勇(Isamu Akasaki)的證書。他的名字用彩色寫下,而插畫里則是藍灰色的水彩筆觸,街道一旁有明亮的櫥窗——藍色LED帶來了節能的、明亮的光源。(戳這裡複習:藍光LED照亮世界)

赤崎勇證書插畫的作者也畫了2013年的化學獎。馬丁·卡爾普拉斯(Martin Karplus)因為「為複雜化學系統創造了多尺度模型」而獲獎。畫家的意思,大概是用不同大小的樹葉表示「尺度」吧。(戳這裡複習:2013諾貝爾生理學獎解讀貼回顧)

圖丨nobelprize.org

2013年物理學獎得主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的證書。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希格玻色子」,它是標準模型里的基本粒子。證書裡面的深邃的藍色隱喻宇宙,而那顆仿佛有質量的粒子正墜進深空。個人覺得還挺美的,一幅非常棒的現代藝術畫。(戳這裡複習:2013諾貝爾物理學獎深度解讀:「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

左滑查看三張證書丨nobelprize.org

野依良治(Ryoji Noyori)、威廉·諾爾斯(William Knowles)和巴里·夏普萊斯(K. Barry Sharpless),因有關不對稱合成的貢獻獲得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這個插畫非常直白,有對稱的設計和不對稱的細節,個人覺得挺好看的,可以臨摹一下。

圖丨nobelprize.org

第一個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的證書。他於1957年因「宇稱不守恆」理論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帶有抽象畫風格的粒子、鏡面的「守恆」構成了主要元素。

光纖通訊之父高錕,2009年因為 「在光傳輸於纖維的光學通信領域突破性成就」 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證書非常簡單:左邊的畫來自藝術家Sture Berglund,畫的是瑞典和芬蘭之間的波地尼亞灣的靜謐和單調。不知道有沒有和「海底光纜」相聯繫?或者說,光纖給單調的世界也送去了信息?

埃里克·康奈爾(Eric Cornell)因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研究獲得了2001年的物理學獎。這種凝聚態是一種「相」,氣態、超流性,康奈爾研究的是在鹼金屬原子稀釋氣體中(製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這是表現銣原子速度的分布,插畫有展現這個意思對吧?

圖丨nobelprize.org

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戴威·索利斯(David J. Thouless)的證書。他與鄧肯·霍爾丹(Duncan Haldane )、麥可·科斯特利茨(Michael Kosterlitz)共享了當年的物理學獎,理由是在理論上發現了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很抽象是不是?這張插畫也很抽象,不過真是好看。(戳這裡複習:用「人話」告訴你:得了諾獎的拓撲相變,是什麼?

左滑查看丨nobelprize.org

這是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證書,得主分別是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和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的方法

圖丨nobelprize.org

大名鼎鼎的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2020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理由是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預言。他的證書美極了:孤獨的人類建築,和廣闊的星空。

當然,也有不太走心的……並不是每個獲獎者都有藝術家來畫畫,比如中國第一個諾貝爾科學獎得主屠呦呦的證書上,就只請了書法家來寫字。共享獎項的威廉·C·坎貝爾(William C. Campbell)和大村智(Satoshi Ōmura),他們的證書上也都只有諾貝爾頭像而已。

屠呦呦的獲獎證書丨nobelprize.org

2020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三位科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以及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他們的證書也是這樣簡簡單單的。要知道他們是因為發現C肝病毒獲獎的,這個理由這麼寫實這麼好理解,不知道為什麼沒有插畫。

查爾斯·賴斯的獲獎證書丨nobelprize.org

文學獎證書:

看,藝術的共通之處

說了科學獎,我們來看看文學獎的獎狀是什麼樣的。

個人覺得文學獎的是最有藝術氣息、也最能傳達獲獎者主旨的——比起尖端科學來,理解文學可能還是相對簡單一些。

圖丨nobelprize.org

1978年文學獎得主、猶太作家艾薩克·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的證書。版畫風格的設計,融合了許多元素,包括有文化的標誌大衛之星(中間的六芒星)、辛格其他作品中的元素、紐約、納粹等。

1954年,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文學獎證書。看出來畫的是什麼了嗎?《老人與海》哦!

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 Pablo Neruda)的證書,他於197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圖丨nobelprize.org

2012年,文學獎得主莫言的證書,畫了一片廣袤又美麗的鄉野。

圖丨nobelprize.org

2016年文學獎得主抱抱滌綸鮑勃迪倫(Bob Dylan)的證書,畫著提著燈的手。他在上世紀60年代創作了很多優美又富有力量的抗議民謠,最著名的莫過於《答案在風中飄(Blowing in The Wind)》。對於那個時代的大眾來說,他的歌曲就是一盞明燈。

經濟學:

藝術家表示我盡力了……

經濟學獎證書,擁有最「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兒」的插畫。下面就由我來向大家努力解讀一下。

2008年的經濟學獎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的證書。他的獲獎理由是對國際經濟活動的貿易模式和區域的分析。插畫中的幾何和鏡面可能隱喻了「模型」的概念(強行解釋)。

經濟學家、1998年獲獎的阿瑪蒂亞·森(Amartya Sen)的證書。他的獲獎理由是對福利經濟學的幾個重要問題做出了貢獻。這幅插畫中展現的就是一派寧靜祥和的景象(強行強行解釋)。

1994年,小約翰·納什(John Forbes Nash Jr)的經濟學獎獎狀。他獲此獎的原因是,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求求了,你們誰來解讀一下這幅插畫啊。

看了這些諾獎獎狀之後,你是不是有好好學習、以後也得諾貝爾獎、讓藝術家幫你畫一個美美插畫的衝動?

其實,藝術和科學是可以結合的,這些作品不僅僅是作者個人的收藏,也是藝術對於科學的致敬;甚至科學也需要藝術,這是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科學的方式。

2023年諾貝爾獎,將從10月2日(今天)起陸續公布。今年,果殼依然會跟你一起等待諾獎的結果,我們將第一時間發布最靠譜的諾獎解讀。

快來關注,不要錯過!

點擊圖片進入歷年諾貝爾獎解讀合集

作者:李子李子簡訊,李小葵

編輯:麥麥,李小葵

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c04ee5ad9fae5fd1407a3ed816c0b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