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主動幫我帶娃,娃六歲了,我後悔莫及

2019-12-20     柏柏育兒漫畫

同事小米和老公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在外出差,孩子大多由婆婆在家幫忙帶。一直以來,她對婆婆都心懷感恩,因為人家又出錢又出力解決小米的後顧之憂,讓小米能夠安心工作。

可當孩子到了小學,情況發生了變化。小米說了一件事情:

孩子放學回到家,想先玩耍再寫作業,可奶奶不依,拿起手機和小米視頻:「來,讓你媽媽看一看你現在什麼樣子,那麼貪玩,不愛念書,以後怎麼辦……」隔著螢幕小米都能感受到孩子在奶奶身邊的壓抑感。

小米畢竟自己有研究過很多育兒道理,知道此時最重要的是聽孩子說什麼,可孩子拿著筆低著頭,無論小米怎麼說:「寶貝,你和媽媽說發生了什麼,媽媽聽你的。」孩子都不理會螢幕後面的媽媽。而奶奶依舊在旁邊喋喋不休地低聲吼著:「你看,你還不做作業,媽媽都不回來了!」

此時的小米很難過,她感覺自己像被婆婆拿來要挾自己孩子的工具,她也知道孩子此時如最需要自己的陪伴。

曾經小米很慶幸自己可以不用帶娃,如今,小米卻追悔莫及。

在孩子6歲前,由家中老人幫忙帶娃的好處在於:當年輕爸媽外出工作時,把孩子交給自己的爸媽,總比交給鄰居保姆更讓人放心。此時帶孩子的主要工作在於負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接送孩子上下學和遊走於各大輔導班,大多數老人只要想帶都能帶好。

雖說老人帶娃有時候不科學,可相比於沒人幫忙帶,育兒再不科學橫豎孩子都養大了,放寬心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媽媽們要注意的是,家中老人只能幫忙帶娃,在教育孩子方面,必須親爹親媽上場才行。一則因為老人在家難免會寵溺孩子,孩子見人下菜,壓根不怕爺爺奶奶,爺爺奶奶也壓不住孩子;

二則老人的教育觀點畢竟比較落後。比如,年輕爸媽一般在陪孩子寫作業時,都會在一旁拿本雜誌看,再不濟也知道把手機藏在書本後面,給孩子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而老人家才不給你來這一套,明目張胆地在孩子旁邊玩「連連看」,或者在客廳看著抗日戰爭片。

因此,在孩子6歲以前,60%的照料可以由老人帶,但一定要分配40%讓自己帶,增進親子感情。當孩子6歲以後,90%有關孩子的事情都必須自己跟蹤,因為孩子長大,能夠自己吃喝拉撒睡了,餘下需要大人介入的就是孩子學習、交友、心理健康。這些都只能親爹媽做,旁人是無法代勞的。

那剩下的10%無非就是自己沒空接送孩子,讓老人幫忙接送孩子;孩子沒飯吃,老人幫忙做頓飯。

要知道,丟給老人一時爽,一直丟可就不爽了!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_4jQW8BMH2_cNUgrBU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