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幾年,我國越來越流行減負教育,提倡尊重孩子的個人選擇,做家長的不能過分逼迫孩子;要一切以孩子的快樂為前提,孩子不願意上特長班學畫畫、學鋼琴、學舞蹈就不學,孩子不願意上奧數班、競賽班就不上。提倡順從孩子愛玩的天性,不違背孩子的意願。
但這種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真的對孩子有好處嗎?
小的時候有一部情景劇叫《家有兒女》,當時張一山和楊紫所飾演的姐弟無論是從性格還是學習上,反差都是極大的。楊紫的優秀讓劉星總是接受自己媽媽的批評,劉星後來只能埋怨劉梅沒有逼著他學習興趣班,不然他也不至於「處處比不上人家」。
可可和樂樂是一對最好的朋友。他們年紀相仿,爸爸媽媽是在一塊上班的好朋友,兩家一直是鄰居,從可可和樂樂出生開始兩個小孩子就在一起玩耍,不管做什麼事情,兩個人都要一起去做,形影不離。
但是可可和樂樂的家長育兒理念十分的不同。可可的爸爸信奉的是快樂教育,一切以孩子的意願為優先,從來沒有給可可報過什麼課外的補習班,藝術班,特長班,可可放了學以後除了做作業就是到處玩耍。
但是樂樂的家就不一樣了,在樂樂到了一定年紀以後樂樂爸爸就給樂樂報一些薄弱功課的補習班,暑假還會把樂樂送到美術班學習繪畫。但是孩子的天性確實都是喜歡玩耍,樂樂看到可可從來不用上什麼課外班,十分的羨慕,鬧著也不想上。但是在家長的堅持下,樂樂的抗議力量顯得十分單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好像可可的童年更幸福一些。而樂樂就有一些可憐了,好不容易有一些課餘的時間還得被爸爸媽媽逼著去上一些興趣班。但是真的是這樣嗎?這兩種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在長大以後哪一個更加優秀呢?誰會更感謝父母呢?
長大後的孩子怎麼看待父母的小時候的逼迫?
湖南衛視的熱門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有一期請了世界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上節目,在節目中他演奏的梁祝讓所有人都十分感動,特別是其中一位嘉賓王迅,為什麼呢?
因為他小的時候媽媽曾經花了兩個多月的工資,給他買了一把小提琴。但是他拉了沒多久就不喜歡了,都沒能堅持下來,現在覺得特別後悔。
而節目中的另一位會拉小提琴的固定人員劉憲華被Angelababy問是被父母逼著學拉小提琴的嗎,他回答說是被父母逼著學習的,剛開始也不願意,但是一直堅持到十一二歲的時候,就慢慢開始喜歡了。
最後Angelababy又問他:「覺得感謝父母嗎?」劉憲華很嚴肅的說:「非常非常感謝父母!」
小時候心態和長大後的心態完全不一樣,只有經歷了社會的坎坷,曾經的孩子才終於明白當時的「逼迫」,成了如今的墊腳石,並由衷地感謝父母當時的決絕。我們小時候偷的懶在長大以後都會變成我們的遺憾,小的時候過的輕鬆,長大以後就過的艱難。
當你大學入學看到其他同學在迎新晚會上表演節目,而你毫無任何特長的時候,心裡是不是後悔沒有學過一門才藝?當你大學畢業時,因為英語沒過四六級,而找不到好工作時,是不是後悔學英語時沒有認真呢?
為什麼長大以後會感謝父母的逼迫?
當可可和樂樂進入初中以後,兩個人的區別越來越大。可可從小課業負擔就比較輕,沒有受過什麼大的壓力,初中的功課緊張以後,可可經常覺得壓力太大,不想好好學習,在班裡成績中等靠後,也沒有什麼特長十分的不顯眼。
樂樂的家長比較重視他的教育,樂樂從小就學會了如何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課業負擔的增加並沒有讓他覺得承受不了。而且由於樂樂的繪畫特長經常在班裡、在學校出黑板報,是學校里的小明星,很受大家的喜歡。
樂樂懂事以後嘗到了原來被父母逼迫著學習的甜頭,享受到了好處,自然會感謝父母原來的逼迫。而可可即使後悔也沒有辦法了,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後悔藥。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孩子沒有經歷過生活的苦,不知道未來的路怎麼走,讓他自己選擇肯定會選擇眼前觸手可及的快樂。
家長不忍心在孩子小的時候逼迫孩子學習,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孩子長大以後,經歷了生活的磨難,想起小時候短暫的快樂,是不是會埋怨自己的父母呢?
一時的快樂造成一世的痛苦,還是一時的辛苦享受一世的成功,選擇哪個我想每個人都有判斷。
當然這裡的逼迫孩子,指的是合理的管束和教育孩子,並不是用過激或者暴力的手段來打罵、約束孩子。家長們要採取科學合理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如何「逼迫」孩子才合適?
彤彤的媽媽為了培養彤彤成才,在彤彤每天放學以後,給彤彤報了一個作業輔導班和一個口語練習班。在彤彤過星期天的時候,更是把短短的兩天安排的滿滿當當,上午上鋼琴和繪畫。下午上英語和口算。第二天上午要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下午又要去上舞蹈和奧數。另外彤彤媽媽還給她布置額外的功課。
彤彤媽媽的這種行為就是過分地壓榨孩子,逼迫孩子,會導致孩子的壓力過大,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所以說在逼迫孩子的前提就是要在孩子的承受範圍內,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由家長和孩子商量,根據孩子的喜好給孩子報適量的課外興趣班。
如果孩子在上他自己選擇決定的興趣班時出現了退縮不想學的情況時,家長可以適當的逼迫孩子,幫助孩子堅持下去。
如果是孩子自己選擇決定的興趣班,孩子多半是是真心喜愛這項活動的,堅持不下來是由於小孩子愛玩的天性導致的,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父母的干涉,通過溫柔而堅定的請求和談話,讓孩子明白這是他自己的選擇,一定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一些小建議:
世界上沒有絕對好的育兒方式,沒有絕對正確的育兒方式,只有最適合自家孩子的育兒方式。所以說家長們不要盲目相信一些快樂教育等方式,在該逼迫孩子的時候就推他一把,不要讓孩子長大以後反過來埋怨自己。
今日互動話題:你是怎麼教育自己家的孩子的?你有沒有逼迫過他呢?歡迎你在文章下方留言討論。
---------------------
我是一名三歲寶寶的媽媽,育兒是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寶寶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細緻的關懷。大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共同探討,一起解決。
我是小歆媽媽,每天在帶娃養娃中與寶寶一起成長。
每天分享育兒經驗,歡迎各位寶爸寶媽與我共同分享養娃過程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