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溫比亞」來襲,壽光成為公眾關注焦點
一年後,「利奇馬」再度來襲,壽光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焦點。
這一年之間,壽光應對颱風,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兩次颱風過境,結果有何不同?
去年那場「溫比亞」,讓壽光大棚大面積受災,引發全國性菜價上漲的輿情風波,菜農更是損失慘重。
今年,8月10日9時至11日22時,壽光平均降雨287.4毫米,摺合降水量6.32億立方,分別比去年「溫比亞」全市平均降雨量、摺合降水量多57.9毫米和1.27億立方。今年「利奇馬」比去年「溫比亞」,風雨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破壞力大。那麼,壽光是不是損失更慘重?
「利奇馬」走了,壽光交出了這樣一份答卷:今年降雨量遠超去年,進水大棚數量卻不足去年的15%;今年大棚里的雨水,一兩天就能基本排乾淨,去年則長達半個多月。尤其是,今年「利奇馬」對蔬菜價格影響甚微。
圖片來源:新華社
壽光蔬菜處於休棚期,對價格影響不大
在我國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壽光農產品物流園以及部分大型商超,目前當地蔬菜貨源供應平穩。8月12日壽光蔬菜日定基價格指數為90.57點,較11日上漲1.49個百分點,蔬菜價格略漲。
蔬菜平均價格上漲一角錢,但比去年同期低三分錢,颱風對壽光大棚和蔬菜價格影響甚微。
有關人士分析,壽光蔬菜的品質較以前顯著提升,但受近年來全國各地發展蔬菜產業的影響,蔬菜規模和數量在全國的占比呈下降趨勢,設施蔬菜種植面積占全國的1%,對全國蔬菜供應基本沒有影響。北京市每年蔬菜供應量約為852.0萬噸,壽光蔬菜供應約為8.4萬噸,占北京蔬菜供應總量不到1.0%。
中國·壽光蔬菜指數網顯示,8月11日西紅柿、黃瓜、辣椒的批發價格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上漲。其中,辣椒、黃瓜漲幅相對較大。而在壽光本地的全福元超市,大多數蔬菜的價格較災前沒太大變化,也未出現搶購或斷貨現象。
「一年之變」,壽光乾了什麼?
進水大棚數量大幅度減少,是因為壽光「吃一塹長一智」,在全市範圍內組織實施了道路排水設施工程建設,構建道路排水與其他水利工程互聯互通的排水網絡,建成棚(田)通渠、渠連溝、溝進河、河入海的防洪排澇體系。
大棚雨水排放速度增快,是因為「今年修了排水渠,水能排出去了。去年直接排到國道上,通車都困難。」壽光全面疏通了村級農田水網,形成了積水棚入管、管入渠、渠入溝、溝入河的貫通機制。
壽光不僅接受了去年教訓,也找出了問題癥結,下功夫解決這些問題,防患於未然。
大棚投保量提高92倍
在經歷了一年前颱風「溫比亞」帶來的災害後,壽光市的大棚種植戶們在購買農業保險方面的積極性已明顯增加。
一年前,壽光全市受災數量約為10.6萬個,參保的大棚數量僅有120個。
一年後,截至目前,壽光市溫室大棚投保已達7萬畝,是2018年全年投保數量的92倍。
為減少極端天氣給壽光大棚種植戶帶來的損失,壽光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溫室大棚保險投保工作。該保險主要保障日光溫室、鋼架大拱棚,由商業保險公司承保,政府對投保農戶進行補貼。
溫室大棚保險主要針對因雹災、洪澇、風災、雪災、火災、地震等造成蔬菜大棚損毀及棚內作物直接損失進行保障,按照保險合同約定賠償,根據保額不同分為四個檔次。
在保費承擔比例上,農戶自費承擔35%,其餘65%由政府補貼。
8月13日下午,部分農戶的蔬菜大棚理賠款已於當日發放到了農戶的銀行帳戶。據壽光日報報道,截至8月13日,中國人壽財險壽光支公司已接收日光溫室報案257筆,查勘44筆,首批5戶大棚理賠款33930元已成功發放到位。
資料來源:農視網綜合 人民網、新華社、大眾日報、介面新聞、濰坊日報、壽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