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隨著公交車緩緩停穩,90後市民徐大濤下了車,步行300米後,他便到達了公司。「現在已經習慣了每天坐公交上班,真的挺方便,比開車省心還節能環保。」徐大濤感慨地說。
近年來,蚌埠市民更願意選擇綠色出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共運輸越來越便利了。
新能源公交往來市區城鄉,公共自行車運營服務點遍布大街小巷,越來越多新能源充電樁出沒在社區、醫院等各個公共場所……這些,在全市織就一張綠色公共運輸網絡的同時,也帶動了更多市民加入到「綠色出行」行列,為全市空氣品質改善作出重要貢獻。
市民朋友們,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呼吸著同樣的空氣,為了你我的健康,為了蚌埠的美好,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秉承低碳環保,選擇綠色出行,讓綠色遍布珠城角落!
一、綠色出行的方式
能乘坐公交車,就不開私家車(可減少碳排放,減輕地面擁堵);
能乘坐電車,就不乘坐汽車(電車比汽車污染少且節能多);
能幾人同行,就「拼車」(實現資源利用率最大化,減輕環境污染);
能開環保車,就不開普通車(環保,省錢,還時髦);
能用網絡、電話辦的事,就不必出行(避免不必要的能耗和排污);
能騎自行車,就不乘坐機動車(既環保,又健身);
當然,最綠色的出行方式,還是步行!
二、綠色出行的意義
綠色發展不僅是綠水潺潺,更是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出行並不是降低生活的質量,而是從另一方面讓生活變得更有情趣。在倡導健康生活、環保節能的現代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市民重新加入低碳騎行的行列。低碳騎行,它既不占用過多的時間,又可解決日益緊張的能源問題,還鍛鍊了身體,增強了體質,陶冶了情操,可謂一舉多得。
有利於優化生活環境。藍天,碧水,青山,綠地,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環境融合,是古今中外人們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可人們總會由於這樣那樣的緣故,對環境造成或多或少的破壞。怎樣解決這些矛盾呢?這就要實現生產與生活「低碳化」,確保低排放,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有利於轉變生活方式。在當前資源能源日趨緊張、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時代,低碳經濟為我們提供了轉變的方向與途徑。比如節水、節電、節紙、舊物利用、使用環保袋、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倡導步行、騎自行車等,都是低碳生活方式的表現,既可以節省開支,也有益於健康,還可以改善生活質量。
有利於更新生活觀念。在一些倡導「低碳社區、低碳家庭」的地方,節約水電資源、過簡單環保的生活不再被認為是「摳門」的表現。「你今天低碳了嗎」在一些地方還成了人們見面打招呼時的口頭語。這說明,低碳經濟已經使人們的生活觀念悄然發生了變化。
創新驅動引領綠色交通發展,
一系列智能性的變革正滲入到
市民出行的方方面面,
大大節省了出行時間,
提高了交通便利程度。
在咱們安徽蚌埠,
綠色出行,
就是這麼方便!
小夥伴們出行儘量選擇公交或者小藍車哦,
一起為綠色出行出一份力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