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nder McQueen 2010 春夏 — 那一束唯一的光

2020-10-11   NOWRE現客

原標題:Alexander McQueen 2010 春夏 — 那一束唯一的光

#McQueen

#Plato`s Atlantis

#SS10

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出自魯迅老先生創作於 1918 年至 1924 年的雜文集《熱風》的段落,在考慮再三後,選為了這一期「THROWBACK THURSDAY」欄目的開場。近一個世紀以前,這部深刻批判社會,以促醒人們改革現狀為強烈願景的作品,與本期的人物和秀場,有著近似跨越時代、文化語境的對照,他們各自代表著那道刺破黑暗的曙光,於今日看來,依然耀眼奪目。

Alexander McQueen | Via Google

Alexander McQueen,2010 春夏「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一場被譽為改寫了時尚行業未來的系列。在傳統的認知里,一名藝術家最好的作品往往誕生於他/她即將成熟而還未成熟的時刻,這樣的形容之於 McQueen,看起來並不成立。2009 年,他的身份是行業內最為出眾的時裝設計師之一,聲名遠播,擁躉無盡,在職業生涯的第 18 個年頭,已不再是還未成熟的青年才俊,也早已度過了即將成熟的淬鍊階段。

而「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在很多人心中正是 McQueen 最好的作品,事實上,它稱得上是 McQueen 如臻化境的系列。它的震撼,源於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官衝擊,他的創造,也已然超脫了同時代的設計範疇。這是他在世的最後一個系列,在那段生命最為至暗的時刻,McQueen 卻綻放出了生涯最為絢爛的瞬間。

告別

Alexander McQueen 2009 秋冬豐饒角 | Via Ann Ray

2009 年 3 月,「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亮相前的秋冬系列,隱約為 McQueen 的結局埋下了一絲伏筆。他已經決定要離開這個紙醉金迷,且面目全非的名利場,而在告別之前,McQueen 要為自己的職業生涯概述一番臨別的感言。

2009 秋冬指向了時尚行業可怕的輪迴、強制性的淘汰,而身為設計師的 McQueen,則將這一群體比喻為了在輪子上瘋狂奔跑的倉鼠,創造著註定要被淘汰的產物。秀場名稱豐饒角,取自倫敦東區一家酒館的名字,這裡是連環殺手開膛手傑克的最後一名受害者最後一次被人見到的地方,與他職業生涯第一個系列遙相呼應;秀場上出現了很多 McQueen 此前使用過的道具,如今像廢品似的堆放在一側,猶如那些過季的流行,淹沒在了此起彼伏的浪潮中。

Alexander McQueen 2009 秋冬秀場 | Via Reuters

DIOR 「New Look」、Yves Saint Laurent 經典圍裹式禮服、CHANEL 斜紋軟呢套裝和一連串時尚界標誌性的輪廓,齊齊亮相豐饒角秀場。McQueen 以此來諷刺行業已經江郎才盡的事實,當代設計師們只是在不斷地重複經典,喪失了創新的能力。身處現場的《國際先驅論壇報》編輯 Suzy Menkes 從豐饒角中讀懂了他的憤怒與無奈,並在她的文章中寫道,仿佛這是 McQueen 狂野生涯的最後一站。

Simon Ungless 與 Lee | Via Google

豐饒角系列結束後不久,McQueen 給身處舊金山的好友 Simon Ungless 打了電話,他在電話里說道,自己已經準備好迎接人生的改變了。「用他自己的話來講,他筋疲力盡,受夠了。不僅是作為一個設計師,而是從行業的整體而言。」Ungless 透露道。他開始計劃著讓 McQueen 來到舊金山,與他共同在當地的藝術學院任教。「如果他想去旅行,我可以陪伴。他想在這裡做設計,或者說,他想遠離所謂的時尚之都。」

那年 5 月,McQueen 與 Ungless 再度通話,告知他一切已經準備就緒。包括和 PPR 集團(Kering 集團前身)重新談判合同。在新合同中,McQueen 只需要為每個系列提供靈感,以及每年只做兩次女裝系列的秀場,餘下的工作都將由團隊完成。「我有 Sarah,我可以把這些事情交給她,她能做好,我負責監督把控。」McQueen 這樣說到。他打算在夏末飛往舊金山,順利的話秋天就可以開始教學,對於新生活,滿懷憧憬和喜悅。一切在這時還顯得十分美好。

Via Ann Ray

但 Ungless 卻異常謹慎,他能聽出 McQueen 精力旺盛和興奮的程度取決於他吸食毒品的數量。自 1997 年接任 GIVENCHY 創意總監後,McQueen 始終在經歷著失眠、焦慮、抑鬱的折磨,馬不停蹄的系列、秀場將他消耗殆盡,逐漸蠶食著他的生命。2007 年摯友 Isabella Blow 的自殺,令 McQueen 的精神狀態幾近崩潰,對古柯鹼、致幻藥物的需求達到了堪比自殺的地步。

也是在那年春天,McQueen 乘坐私人飛機前往馬略卡島探望好友,也是他此前的長期助手 Sebastian Pons,在離別之際,他向 Pons 說道:

「我設計了最後的系列。」

「什麼?最後的系列?你的意思是下個系列?」Pons 有些震驚的問到。

「不,是我最後的系列,我殺死了我自己。」

「你到底什麼意思?」

「還記得我做的那個系列嗎,瘋人院—玻璃房子,箱子打開,裡面躺著一個女人。」

「我打算再做一次,這次是我待在盒子裡,最後,我將開槍自殺。」

那一次的告別後,兩人再未見面,而 Sebastian Pons 也感受到了 McQueen 的用意,「他是來說再見的」。

美好的表象下,惡魔正在暗暗現身。

進化

Atlantis | Via DC Extended Universe Wiki

就是在這段稍顯陰鬱的時期,McQueen 開始著手籌備 2010 春夏系列,並幻想這是自己作為時裝設計師的最後一季創作。而始終存有的,力圖革新時尚行業的願景,則激勵著他在人生的至暗時刻,迸發出像是畢其功於一役的創意決心。

《蒂邁歐篇》 | Via Wikiwand

2010 春夏,McQueen 借鑑了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作品《蒂邁歐篇》和《克里底亞篇》中沉到海底的虛構島嶼,將系列命名為「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Plato’s Atlantis)。「這場秀將是對達爾文進化論的倒行。」McQueen 曾解釋說。

對於核心的輪廓,McQueen 向團隊傳達了這樣的要求:「我不想看到任何形狀,我不想參照任何東西,無論是圖片還是手稿。我希望一切都是全新的。」為了激發出相應的創作狀態,在設計 2010 春夏時,McQueen 將工作室所有的資料版全部翻轉,團隊只能夠看到一片一片掛在牆面上的印染面料。而通常這些資料版上會出現圍繞主題的五花八門的圖像,涉及自然、歷史肖像畫以及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Lee 與 Sarah Burton | Via Nick Waplington

他為系列設計了風格統一的廓形,諸如一件圓肩沙漏狀的迷你連衣裙和一條有著鐘形罩裙擺的半裙,看起來就像是甲殼類動物的硬殼和有伊莉莎白時代服裝比例的水肺潛水服的雜交體,每一件都印有一個栩栩如生的水狀漩渦。 如 Sarah Burton 所說:「這就是全新的、沒有任何參照物可言的作品。」

「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系列,共出現了 36 種印花圖案,它們都是圍繞著人體設計,形成環繞在身體上的效果。具體來說,印花會呈環形位於一卷面料的中部,在立體呈現時達到環繞的要求。 系列超過一半的服裝都是由 McQueen 親手完成的立體剪裁,並且幾乎毫無瑕疵。在 2009 春夏,他就開始嘗試直接在面料上進行數碼印染,而一個季度過後,McQueen 已掌握了將數碼圖像經過編織、定位和做成印花來呈現在一件服裝上,這些圖案能夠在縫合之後依設計對齊得嚴絲合縫。Sarah Burton 曾感嘆於 McQueen 的剪裁技巧:「他可以立體裁剪出定位印花,他能讓你覺得自己可以捲舖蓋走人了。」

Allen Jones 足尖鞋 | Via Allen Jones for Tate

Alexander McQueen 2010 春夏犰狳鞋 | Via Google

而系列的背景構建,則源於詹姆斯·卡梅隆導演 1989 年的作品《The Abyss》,影片講述了一組救援隊前往深海營救潛艇隊員,並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全新物種的故事。McQueen 於「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系列將這一物種徹底地具象化,模特們的身形與容貌,猶如生活在海底世界的生物,她們腳下那雙足有 25 厘米高的半球狀犰狳鞋 (Armadillo) ,是 McQueen 對英國當代藝術家 Allen Jones 足尖鞋作品的設計延展,它們好似魚類生物的軀幹,完成了系列對未知生物想像的最終進化。

Alexander McQueen 2010 春夏插畫 | Via Amy Pearson

輪廓、印花、形象,2010 春夏「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是屬於 Alexander McQueen 創意生命的極致綻放,卻出現在他的生命之火行將熄滅之時, 如果最後的日子他不那麼開心,為什麼又會留下生涯最好的系列

「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

Via Satore Studio

2007 年 10 月 5 日,巴黎第 12 區貝爾西綜合體育館( Palais Omnisports de Paris-Bercy),McQueen 以 2008 春夏「Ladame Bleue」系列送別了職業生涯最為重要的繆斯 Isabella Blow,當年 5 月,她於家族的希爾斯莊園服農藥自殺。而幾乎整整兩年過後,2009 年 10 月 6 日,依然在貝爾西綜合體育館,McQueen 於這塊熟悉的地點,為自己的時裝設計生涯畫上最終的句號。

Alexander McQueen 2010 春夏系列秀場 | Via YouTube @SHOWstudio

現場的來賓們就座於體育館巨大空間的兩側,突起的伸展台將他們分隔成兩邊,在秀場的正中央,一塊 LED 螢幕,伴著詭譎的樂聲亮起,巴西超模 Raquel Zimmermann 的身影半裸著平躺在沙地中。如幻燈片一般不斷轉換的畫面似乎揭示了某種神秘的儀式,蠕動的小蛇在她的身體四周不斷遊走,配合著 Raquel Zimmermann 的動作。隨後,螢幕上出現了像是基因構造之類的畫面,好像預示著進化的主題。

進而,現場燈光微亮,被安置在滑軌之上、分列舞台兩側的機械臂攝影機搖晃著亮相。McQueen 找來了多年好友 Nick Knight 合作,由後者所創立的 SHOWstudio 網站將實時直播 2010 春夏系列的秀場,這兩台攝影機將史無前例的將時裝舞台的盛況傳輸給全世界。

一切的鋪墊後,波蘭超模 Magdalena Frackowiak 從白晝般明亮的螢幕一側登場,突起的如觸角的髮飾、魚鰭狀或蛇鱗紋理的數字印花連衣裙、犰狳高跟鞋,預示著從陸地生物到海洋生物的進化過程。模特們的髮型與面部輪廓特徵,隨著系列的深入持續發生變化,意味著生物適應正在展開。而顏色與紋理隨著物種之間的過渡也在同步轉換。

Alexander McQueen 2010 春夏系列秀場 | Via SHOWstudio

「我不想看到任何形狀,我不想參照任何東西,無論是圖片還是手稿。我希望一切都是全新的」,「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系列誕生了只屬於 McQueen 的輪廓,那些凹槽的迷你連衣裙類似於水母的褶皺,而衣袖的摺疊則象徵著魚鰓。秀場的最後一套造型,周身散發著珍珠般耀眼的光澤,同時標誌著亞特蘭蒂斯進化的完全體。2010 春夏是 McQueen 對 19 世紀達爾文進化論一次形象化的逆轉,仿佛在表達著,人類曾經來自海洋,如今人類要重返海洋。

Via Marcio Madeira for VOGUE

系列閉場,Lady Gaga《The Fame Monster》專輯歌曲《Bad Romance》的旋律響起,她選擇於「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系列完成單曲的全球首發。「為你的血色浪漫神迷心醉,如饑似渴,縱使外表殘破不堪,縱使如惡疾纏身,依然要將你的一切據為己有」……它們好像並不是歌詞,而是藉由 Gaga 的歌聲表述著 McQueen 的心境,一個走在崩塌邊緣的人,傾注一切的表達。

我在找一些不存在的東西

就是一些驚奇的

美麗的地方

我無法想像

我腦海里的地方

會真正存在

—Alexander McQueen

Via Ann Ray

四個月後,Alexander Lee McQueen 於家中自殺離世,終年 41 歲。

如果最後的日子他不那麼開心,為什麼又會留下生涯最好的系列。

也許正如《熱風》所寫,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WRITERXue

BE@RBRICK 吸引你的,是什麼?

SMFK 是如何將籃球運動融入潮流的?

北京草莓音樂節,NOWRE 現場送出了三台唱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