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生活叫,黃村

2019-07-19   深度柳州

生活在這裡這麼久,也沒好好為你拍一次照。


看過很多風景 嘗過很多美味

時光匆匆 搖晃數年 才知道

有些味道 是念念不忘的

它在你的心裡生根發芽

它一直在原地 詮釋生活的煙火氣


在雅儒路往北,四橋以東至康城小區的一方天地,柳州人追溯性地稱它為:黃村。這名字聽起來不雅氣,甚至還有點兒土。但是只要你提起這個地方,基本上大家都知道。

聽老柳州說,目前市區範圍內比較繁華的地段仍然保存的城中村屈指可數,黃村算一個。包括保利旁邊的白沙村、西環路口的磨灘村、河西小區後面的渡口村和基隆村等等以前都歸黃村鄉管轄。

而現在黃村的位置,可以算得上以前黃村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



現在的黃村,也依舊是熙熙攘攘。只是相比CBD區的商業化,這裡更多了一層接近老柳州的地氣與市井。

從雅儒路北的公交站點開始往前走,能路過好些店:蝦兵蝦將發記豆花波哥螺螄粉等等...

這些店都是這條街上新開不久的,沒有年輪的雕琢,卻也透露著獨特的情懷感。在天晴的夜晚,這裡路邊總是會坐著滿噹噹的食客。

多年以前,在現在發記豆花的位置,有一家阿慧螺螄粉。味道很好,排隊的人也多;在無數個飢腸轆轆的夜晚,填滿了人們空虛的胃。

橋底是個小洞天

這大概是柳州最特別的高架橋了,橋兩旁依偎著學校和醫院,橋底寄生了許許多多年事已高的居民樓,吃貨店。在這裡維持生計的人們,勤懇地開鋪、歇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舉手投足都帶著濃重的歸屬感。

柳州人對粉的喜愛不可小覷,即便這家粉店開在高架橋底,愛它的人也是多得數不清,人多的時候,店內坐不下,人們就在路邊的桌椅上吃。

老闆人很爽快,動作也麻利,即便是高峰期,等一碗粉的時間也不會超過五分鐘。

酸菜、酸筍、蔥花、辣椒這些配菜都是隨意添加的,不夠吃的說法,在這家店來看,是不存在的。

老闆的肉菜分量給得很足,爽口肉特別好吃,沒有肥膩感,還有微微的清甜。一碗粉下肚,一兩管飽,二兩管撐。

深度妹在這裡吃了十年,高中的時候,中午放學例行打包一碗粉回家吃,成了習慣,也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但後來到了外地讀書,想吃一碗家附近的滷菜粉,卻成了奢侈。

橋底的生活,是城市裡為數不多的慢。一家布藝店,一家五金店看似不在旺鋪口子上做生意,卻也在這裡開了十多年。路過的大姐們喜歡到這來挑布做衣服;行路到半車子出問題的大叔,也需要到這裡修一修。

老領居長年累月都在這裡。別看它小,卻五臟俱全,大物件沒有,生活急需品一定能在這找到。

在柳州,像黃村大樓這樣的居民小區已經不多了。老式的建築,即使外皮有紅白漆翻新,也難藏住歲月的洗禮。但是時間對它還是有些許寬容的,三十多年過去了,它還是老樣子。

橋底的生活很方便,想吃果,想買菜,下樓就可以了。果商們會在這裡待到晚上十點或者更甚。十塊錢三斤的荔枝,六毛錢一斤的西瓜等等,價格很實在,果也很鮮甜。

有關這裡的故事,遠遠不止這些,即便是街角其貌不揚的雜貨鋪也有著他動人的傳說。

潭中二小有沒有你的回憶

或許,你也讀過潭中二小。它現在變得可漂亮了,有了自己的圈形跑道。

這是深度妹從這裡畢業的第九年,懷念那個周二總是沒有課的下午,懷念曾經一起去過的秋遊,懷念耐心又溫柔的數學老師。

潭中二小舊貌



投入使用的潭中二小新樓

在那個童真年代,你總是提早半小時就在校門口等開門,你積極努力,陽光開朗;你喜歡放學偷偷拿著零花錢去買包小辣條跟好朋友一起吃;你的人生有無限種可能,你沒有煩惱,你有夢想。

黃村菜市的煙火生活

很多菜市經過白天的喧囂後,晚上就會歸於平靜。黃村菜市不同,它一直晝夜不停歇。

進門就會看到果攤,可能沒買到菜,手上的果就拎了好幾袋。因為這裡的果看起來真是太爽了,品相好,聞起來又香。

黃村菜市翻新後,就有了這兩部扶梯,算起來也十歲有餘了。菜市不大,也沒有髒亂差的現象,一樓主賣果蔬、鮮活食品,二樓賣肉、滷味和乾貨。

沒到高峰期的菜市,倒是安靜的,攤主們在攤位上各自整理著菜品,閒空的就坐下來玩上一盤鬥地主;顧客來時,吆喝著:「要什麼菜」,幾小時下來,一天也就結束了。

晚上的黃村菜市,就比白天的要野性得多。燒烤攤、夜宵攤擺出來後,就多了份煙火氣。人們來到這裡擼串,喝酒,談天說地,痛快地罵著人生。

菜市出門右手邊的這條街上的家鄉手撕雞很好吃,飯點的時候,很多人會排隊買,人潮湧動,頗有小菜市的景象。

名表維修的老店,遠看著就有歲月斑駁的痕跡。現在的名表,都有很完善的售後服務,表壞了,可以帶回專櫃修理,所以像這樣的修表店,已經鮮少。

修表的老師傅很專業,帶表去給他看,三兩分鐘就能知道表出了什麼問題。



無論盛夏還是嚴冬,只要到晚上,這條街的生意就會很火熱。每次路過這裡時,都會聞到干鍋肉的香味。

這條街一遛下去有很多吃的,燒鹵飯、餛飩麵、港殿等等,每天吃不重樣的也能吃一個月。

夏天的時候開車路過這裡,大概最愜意了。成片的樹蔭,夾帶著微風,捎來絲絲涼意,綠色的樹葉,緩解疲勞,讓人心曠神怡。

可能每個地方都有一個供大媽、大爺們跳廣場舞、下象棋的小公園。

這裡的河堤,春天開滿紫荊花,詩情畫意,夏天柳樹成蔭,鳥語蟬鳴。飯後的人們,來這裡散步、遛狗,偶爾也會看到夜跑的健身者,帶著喘息聲揮灑汗水。

這裡的生活很慢,每個人都帶著歸屬感,這裡的生活有些嘈雜,十字路口堵車的人們,都趕著回家;這裡的生活頗有意思,賣菜的大姐們閒時會在菜場裡跳起廣場舞。

這裡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種種,這裡是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