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外貿工廠的老闆訴苦,說工廠基本都做不下去了。
一、淡季很缺貨 日子不好過
淡季的時候老闆最怕發工資和交房租的日子,一想到就會頭疼!
尤其是缺少訂單,大家就閒著沒事可做。對於計時的工人來說,就算不幹活仍要按月給工資!
而對於計件工人來說,他們收入減少就想跳廠。一旦工人流失,旺季的時候想招回來就更難了!想到這些,老闆的內心開始抑鬱了...
二、旺季壓力大 每天累趴下
旺季的時候訂單多,客戶天天催貨!偏偏招工困難,生產很不給力,所以很多時候看到錢卻掙不到!
老闆通常都吃不好、睡不好,累的像狗一樣!
三、招工難上天
現在的技術工人越來越少,很多人都不願意從事這個行業了,所以招工特別難!
工人越來越難請的原因我想有兩個:
A,在鞋廠工作的工人都知道,現在的工人基本上都是30歲以上的人為主,這部分人有什麼特點,30多歲,40多歲的人都是家裡的頂樑柱,屬於上有老,下有小需要撫養,這些人工資低了的話,他們也維持不到家庭的生計。
所以,這些人的工資要求普遍都較高,但太高了工廠利潤原因,也請不起,對鞋廠來說就是兩難,現在,工人師傅們的基本工資(保底工資)一般都在N以上,完成到了一定量後,很多工廠工人師傅工資可以去到6000-10000了(還包食住)。
B,前面講的是年齡大的,那那些還沒有家庭負擔的年輕人應該好請吧,錯了!現在,那些90後的人,都沒有一個願意呆工廠的。隨著國家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年輕人的學位越來越高,眼界越來越高,總以為,這個世界任由他選擇,他應該是大人物,他的才華不應該放在如此「卑微廉價」的地方
四、訂單在變小,翻單款很少
現在的訂單越來越小,並且很少翻單,這讓工人很難適應!
老闆不得不提高單價來留住工人,不但會導致生產效率變低,還直接增高了生產的成本!
這個很容易理解,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不喜歡穿同款的鞋子,而且越來越個性定製了。
以前很多鞋廠一接單,一個款經常都是幾萬-幾十萬雙,一走貨,起碼都是一個櫃,甚至是幾個櫃的出,但現在很少有這樣的客戶了,即使有一個櫃,也很少是一個款了,而是很多個款,很多個顏色,甚至很多個單合在一起,一般一個款一個色幾百雙是正常的,所以現在對工廠的要求就高了,很多工廠老闆和管理者經常為此搞的焦頭爛額,很多單和款不斷的需要處理,而且對採購要求也高了,以前一個料可以採購很多,稍微多點也不怕,議價能力也強,現在經常會出現起訂量都達不到,只能自己在市場上去找,對鞋廠的倉庫管理能力要求就更高了。
五、工廠不好管,問題一大片
工廠的管理是很繁雜的!首先是人員和制度的管理,制度太鬆了就沒有約束性,對正常的生產有很大影響;制度太嚴了工人又無法接受,因為大家越來越崇尚自由的工作環境!
然後在生產的過程中又要注意貨期、質量、效率以及成本的控制,可以說每天都要面臨各種新老問題,一直都在「救火」當中!
一旦管理不到位,比如因質量問題大量的返工或退貨,可能幾個月的辛苦就白乾了……
六、廠房租金貴,成本在翻倍
其次,利潤越來越低,廠房、宿舍的租金年年都在漲,還要支出水電費、工人的伙食費、交通費、各種物料費以及機器設備的維護費等……
更重要的是工人的工資快速上漲,工廠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巨大的開支讓老闆苦不堪言!
開鞋廠的老闆都知道,以前鞋子的利潤很高,毛利率20-50%都是很正常的事,現在也沒有以前高了,其他鞋類的利潤基本上只有3%左右的利潤了,加上很多拖壓貨款,應該說現在的鞋廠基本上是在擔著敗家的風險在養工人。
當然,很多老闆之所以在如此狀況下還在堅持,很多是因為對跟了自己這麼多年的工人有感情,希望給他們提供生活出路,另外,這些老闆也熱愛這個行業,不想換行,停下來,也沒有事做。
七、政府查得嚴,提心又吊膽
查消防、查環保、查治安、查證件……查得你提心弔膽,查得你懷疑人生!
八、資金被拖欠,跑路就完蛋
加工廠老闆最怕被拖欠加工款,更怕客戶跑路。因為每個月都靠這個錢來發工資和交房租!
但不幸的是,我們經常聽到有客戶跑路的消息,這在行業中造成了及其惡劣的影響!
九、兩頭都受氣,里外不是人
一方面來自客戶催貨,或者因質量問題被客戶責罵!另一方面來自工人的嘮叨和埋怨,說這個款怎麼難做啦,工價太低了不想乾了等等,因此,老闆不得不低聲下氣,兩面討好,心裡的苦有誰知?
一位年過不惑的東莞老闆曾將自己與身邊做化工的朋友在今年開廠的經歷寫成文章,引起無數中小企業家共鳴。他的話或許會讓大家看到自己!
創業者沒有退路,
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
從前,很累的時候,心中總會有一閃念:不想再搞工廠了。想去搞農業。至少,沒有環保、安監等諸部門的輪番轟炸。還有鼓勵,投幾十百把萬,搞三五百畝地,種點菜出來,估計賺錢是不會多的,但也虧不到哪裡去。
馬雲曾說:「創業的時候我的同事可能流過淚,我的朋友可能流過淚,但我沒有,因為流淚沒有用啊,創業者沒有退路,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
核心團隊都跟著十幾年了,堅持下去的原因就是不舍。畢竟跟了那麼多年,他們年齡很多比我大,離開這個平台,他們出去也會不知所措,每個人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作為化工廠的老闆,我會讓自己變得堅強,才不會讓員工失望。
每一個創業者背後,都是員工、家人以及投資者的期盼,他們註定無處訴說,與生孤獨。
請別瞎說民企是血汗工廠
最普通的員工,每月我們都要保底4000元(包吃住),加上社保,包吃住的費用,公司實際付出是6600元。按照這樣去計算,實際上生產部門50個人時,我們的月均人頭支出超過10400元。
我只想說的是,50個人意味著,我們的銷售團隊至少要賺回52萬,才能夠把生產部門的工資發完,而且還不包括水電、房租、稅金。我想說的是,做老闆,沒你們想的那麼容易。
每一個老闆,都是九死一生走過來的。就算我有一天離開製造業,這一段經歷,也是我引以為傲的經歷。我不會活不下去,以我的能力,任何一個企業運營的板塊交給我,我都會成為最優秀的職業經理人。
我從來沒有中年危機
因為我每分鐘都危機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說:我從來沒有中年危機,因為我每分鐘都危機。
成年人的危機無處不在,我們拚命努力,是為了抵抗隨處可見的風險,是為了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所有拚命追求的過程都不會太容易。
很多人羨慕別人的成功,卻不願意付出相應的努力和汗水,甚至還羞於承認努力的重要性。
事實上,努力程度,是成功面前我們唯一能掌控的因素。
化工人:我們涉身一線,
我們冷暖自知。
我能做的,無非是做好一名化工人,以一己之力呼喚工匠精神,也許真的可能有將血淋淋傷口示之眾人的傾向,但骨子裡我仍然為自己是一名化工人而驕傲,想要強大化工事業,除了自己強大,沒有任何選擇。在最後送給每個化工人一句話: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平凡英雄。願你拼盡全力,最終不要輸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