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腦卒中水中運動治療實踐指南,17條建議助力卒中康復

2019-10-21     醫脈通神經科

導讀

腦卒中是我國康復醫學從業者日常工作中接觸最多的疾病之一,物理治療是腦卒中康復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水中運動治療逐漸受到重視並推廣普及。為促進我國腦卒中水中運動治療循證實踐的開展,提高水療康復質量,規範水療臨床實踐,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康復治療學組聯合中國醫師協會水療康復專業委員會推出了《腦卒中水中運動治療中國循證臨床實踐指南(2019 版)》,指南推薦意見如下。

推薦意見

推薦意見1:

推薦利用水中運動治療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平衡功能訓練,尤其是立位平衡訓練。如果具備相應的設備、設施、人員及技術條件,康復醫療團隊應該考慮利用水中運動治療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平衡功能訓練,治療形式主要為大型水池中水中肢體功能訓練、水中平板步行訓練及步行槽訓練等。其中,大型水池指面積較大的水療池,水溫30~35 ℃,活動區域較大,可進行各種水中運動,可藉助水中訓練輔助器具,無需特殊設備設施;水中平板步行訓練是一種特殊訓練設備,在水中設置電動平板,患者在電動平板上進行水中步行訓練;步行槽是一種特殊設計的水槽,患者可在其中步行。(中級證據,強支持)

推薦意見2:

推薦利用水中運動治療對腦卒中患者進行步行功能訓練。如果具備相應的設備、設施、人員及技術條件,康復團隊應該考慮利用水中運動對腦卒中患者進行步行功能訓練,治療形式以水中平板步行訓練形式為主,輔以水中肢體功能訓練和步行槽訓練。(中級證據,強支持)

推薦意見3:

推薦利用水中運動治療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如果具備相應的設備、設施、人員和技術條件,康復團隊可以嘗試利用水中運動治療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治療形式以水中有氧運動訓練、水中平板步行訓練為主。(中級證據,強支持)

推薦意見4:

推薦利用水中運動治療改善患者的下肢肌力。如果具備相應的設備、設施、人員和技術條件,康復團隊可以嘗試利用水中運動治療改善患者的下肢肌力,治療形式主要為水中肢體功能訓練、水中平板步行訓練和步行槽訓練。(中級證據,強支持)

推薦意見5:

推薦利用水中運動治療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如果具備相應的設備、設施、人員和技術條件,康復團隊可以嘗試利用水中運動治療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治療形式主要為水中肢體功能訓練、水中平板步行訓練和步行槽訓練。(中級證據,弱支持)

推薦意見6:

如果具備相應的設備、設施、人員和技術條件,康復團隊可以嘗試利用水中運動治療緩解患者的抑鬱和焦慮症狀,治療形式以低中強度主動水中肢體功能訓練、水中太極訓練結合被動牽伸、旋轉(如Watsu、Jahara 等)及呼吸控制動作,也可嘗試與運動想像治療、音樂治療等其他形式結合。(低級證據,弱支持)

推薦意見7:

如果具備相應的設備、設施、人員和技術條件,康復團隊可以嘗試利用水中運動治療改善患者的疲勞和睡眠問題,推薦以被動活動為主或動作較為柔緩的治療項目,如Watsu、Ai Chi、水中放鬆技術等,對於疲勞的患者,水溫不宜過高(一般≤ 37 ℃),以免症狀加重。(低級證據,弱支持)

推薦意見8:

所有患者在接受水中運動治療之前應該進行風險篩查,以排除心血管事件風險、活動性出血、皮膚破潰(壓瘡)、骨密度低(骨折風險大)、認知障礙、單側忽略、頻發癲癇、嚴重抑鬱及焦慮等心理問題(自傷等傾向)等,以保證治療安全。(專家意見,強支持)

推薦意見9:

所有患者均應接受至少兩次康複評定,初期評價應在接受治療的第1 周內完成,末期評價應在治療結束前1 周完成,包括陸上評定和水中評定,陸上評定可以參照康復團隊其他成員的評定結果,水中評定建議使用中文版Alyn 水中適應性量表,推薦使用軟體工具簡化評定過程並管理患者數據。(專家意見,強支持)

推薦意見10:

應根據陸上和水中的評定結果設定個體化康複目標與康復計劃,目標不僅包括水中運動能力,更應涉及ICF 各個領域的陸上目標。水中康複目標應具體明確,尤其要針對陸上功能性活動設定目標與計劃。應該有患者和家屬的參與,充分考慮其各方面需求,以制定更為合理的康複目標。(專家意見,強支持)

推薦意見11:

目前尚無證據確定各種技術之間的療效差異,建議在選用具體的治療技術時充分考慮患者意願,結合治療師個人技能與科室設備設施。每次訓練至少包括力量訓練與有氧訓練兩部分。最好在有氧運動和抗阻訓練的基礎上,結合靈活性或柔韌性訓練、神經肌肉控制訓練等,制定個體化水中運動處方。建議將水中運動治療優先用於平衡功能及下肢運動功能康復。推薦以功能性活動為主、進行重複的任務導向性訓練,並與陸上運動治療與作業治療相結合,在水環境中重複練習分解動作成分。隨著訓練項目熟練度的提高,治療師可以逐漸減少支持,以促進患者自主活動,並由一對一的訓練模式轉為小組訓練模式。建議使用多種訓練工具,以形成豐富的水中訓練環境,促進運動再學習。(專家意見,強支持)

推薦意見12:

根據目前國內水療現狀, 結合國際相關指南,推薦的治療參數如下:水溫30~35 ℃,持續20~40 min/次,頻次2~5 次/周,20 次/療程,1~3 個療程,整體以低中強度有氧訓練及抗阻訓練為主,動作重複次數參考陸上訓練方案。(專家意見,弱支持)

推薦意見13:

臨床實踐中需考慮特殊人群的水中運動治療。對兒童及青少年腦卒中患者,應增加遊戲、游泳訓練及小組訓練的比例;對肥胖患者,水中運動可降低衝擊力,保護負重關節;對昏迷患者可以探索水中運動及多感官刺激在促醒方面的應用潛力。(專家意見,弱支持)

推薦意見14:

在選擇治療項目時,除了考慮現有臨床證據外,還需考慮患者的經濟情況及項目的實施成本,以使患者受益最大化。(專家意見,弱支持)

推薦意見15:

雖然腦卒中患者在進行有氧運動及抗阻訓練的過程中出現不良事件的風險極小,但也要做好相應的應急預案,如癲癇、溺水、嗆水、跌倒等;同時,要注意整個治療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如出入水時應由專業人員操作相應設備(如升降椅等)並遵守相關操作規範。(專家意見,強支持)

推薦意見16:

推薦嘗試多種形式的水中有氧運動以提高患者的心肺耐力。如果具備相應的設備、設施、人員及技術條件,康復團隊可以嘗試開展水中有氧活動,通過單人或集體的水中跑、跳、舞蹈(如水中瑜伽或水中尊巴舞)等各種伸展運動並配以音樂,提高患者心肺耐力。(中級證據,強支持)

推薦意見17:

推薦使用治療性游泳以提高患者的整體運動能力。如果具備相應的設備、設施、人員和技術條件,康復團隊可以嘗試利用治療性游泳改善患者全身肌肉力量、協調性和靈活性,治療包括打腿訓練(俯臥體位、徒腳/腳蹼、水中吐氣吸氣/呼氣管)、划水技術(徒手/手套)配合蛙泳/自由式/仰泳等訓練。(低級證據,弱支持)

醫脈通整理自: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康復治療學組,中國醫師協會水療康復專業委員會.腦卒中水中運動治療中國循證臨床實踐指南(2019版).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9,25(10):1-14.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M-2720BMH2_cNUgF2C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