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這20句經典語錄,拔高你的人生境界,讓人終身受用

2019-08-25     文的案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羅貫中著,共二十四卷,一百二十回。作者根據陳壽《三國志》、范曄《後漢書》,以及有關三國的雜記、遺聞軼事和戲曲、平話等民間藝術創作而成。

1、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出自《三國演義》第1回,這句話本身就是對歷史的精準描述。指人物或事物不斷變化,分分合合本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和必然。

如果硬要深究其中的道理,不外乎一個「利」字,所謂分有分利,合有合利,分利大則人心思分,合利大則人心思合。古今中外,無不如此。治國安民,計皆出於馭利之術也。


2、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

出自《三國演義》第6回,司徒楊彪曰:「關中殘破零落。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百姓驚動。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望丞相監察。」

有時候天下動亂只在一念之間,而安邦興國卻需要幾代人的不斷努力。

3、吾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之玄孫。

出自《三國演義》第20回,沒錯!劉備就是靠著這句話起家的,身份出身固然重要,充分自信也是必不可少啊!


4、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出自《三國演義》第21回,這是曹操對英雄這個詞下的一個準確定義。


5、勝負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出自《三國演義》第31回,雲長曰:「兄言差矣。昔日高祖與項羽爭天下,數敗於羽;後九里山一戰成功,而開四百年基業。勝負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這句話是關羽對兵敗的劉備所講的勸言,一時受挫,並不等於徹底的失敗,關鍵是不能因之而喪失創立大業的志氣。




6、大丈夫處世,當努力建功立業,著鞭在先。今若不取,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出自《三國演義》第60回,這是張松對劉備說的話。大丈夫活在世間,就應該要有所追求的目標,努力干一番事業。如果要是不思進取、不求上進,等到一事無成時再後悔也已經晚了。


7、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語出《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勉之,勉之!莫以惡小而為之,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這是劉備去世前給其子劉禪的遺詔中的話,不知道他是否聽進去了。


8、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出自《三國演義》第103回,諸葛亮火燒上方谷,突然天降大雨,司馬懿才得以脫困。孔明嘆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自《三國演義》第79回,曹植作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聞之,潸然淚下。


10、既生瑜,何生亮。

出自《三國演義》第57回,周瑜臨終時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

很明顯這是演義虛構的一句話,歷史上的周瑜羽扇綸巾、心胸寬廣,深受孫權及文武百官乃至後世英雄的敬重與懷念。





11、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自《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高貴鄉公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

司馬昭是三國時魏臣,權傾朝野。魏帝率人討伐司馬昭,被其黨羽刺死。後來,人們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說明陰謀家的野心非常明顯,已為人所共知。

12、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出自《三國演義》第49回。這句話是小說中諸葛亮欲用火攻之計打敗曹操時寫給周瑜的一句話,意謂只要東南風起,就可火攻曹軍了。後世用之比喻所有條件都已具備而獨缺某關鍵一環的道理。


13、賠了夫人又折兵。

出自《三國演義》第55回。這句話是小說中諸葛亮諷刺周瑜用美人計欲扣劉備而得荊州,結果人地兩空的話。後世用之比喻某人用心太過而事與願違。

14、揚湯止沸,不如去薪。

不斷的揚水去使得鍋里的熱水不沸騰,還不如去把鍋底的柴火抽走。這句話說明遇事不要解決表面的問題,而要從根本上去解決。


15、恩榮並濟,上下有節。

治理國家要恩威並施,使得國家上上下下都能夠有禮有節、井然有序。





16、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出自《三國演義》第4回。我寧願對不起天下所有的人,也不能允許天下人對不起我。


17、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出自《三國演義》第14回。親兄弟就像自己的手和腳一樣,妻子就像自己所穿的衣服。衣服破損了,還可以縫補如舊;可如果手足斷了,還能夠接上嗎?


18、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

出自《三國演義》第14回。好的鳥兒會選擇樹木作為自己的棲息之所。優秀的人才會選擇明智的君主去做事。


19、初生之犢不懼虎。

出自《三國演義》第74回。剛出生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勇於作為,不畏強大。


20、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

出自《三國演義》第76回。可以讓白玉破碎,卻不能改變它潔白的本質;可以焚燒竹子,卻毀壞不了它的氣節;可以讓身體殞滅,但是此人的名譽卻流傳於千秋萬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I88zm0BMH2_cNUgvq7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