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為幫孫女帶娃,趕了幾百公里的路,隔「兩輩」的愛無比珍貴

2022-07-17   糖果媽媽

原標題:奶奶為幫孫女帶娃,趕了幾百公里的路,隔「兩輩」的愛無比珍貴

如今老人帶娃的情況已經很常見了,大多是隔輩在帶娃,姥姥和奶奶是「主力軍」。

但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太一樣,如果有一天在路上看到一位年齡特別大的老人,在帶孩子,他很可能是跟寶寶隔了「兩輩」。

奶奶為幫孫女帶孩子,趕了289公里路

山東濟南的一位78歲高齡的老人,帶著自己種的瓜果樹蔬菜,趕了289公里的路,坐了6個小時的車,去找自己的孫女。

下車後她一個人站在路邊,身旁放著幾個比她身型都大的包裹,等待著孫女去接自己。很難想像她是怎樣把這些東西一點點裝好,長途跋涉帶過來的。

見到孫女後,抱起孫女的寶寶。之前疲憊的臉上瞬間露出笑容,這一幕看得人心裡暖暖的。

老人此去不僅僅是看孫女,還是為了幫孫女帶孩子。來到孫女家之後,時而照看寶寶,還會下廚做飯。

有了老人搭把手帶娃,寶媽輕鬆了不少,終於能吃上飯了,小寶寶也非常喜歡自己的「太奶」

在老人懷裡時不哭不鬧,二人躺在一起時,寶寶目不轉睛地盯著「太奶」看,畫面特別溫馨。

78歲老人幫孫女帶孩子,評論區有很多的「反對聲」

糖媽看到這一幕很熟悉,小糖果從小就經常跟著我,去我的外婆家串門。

外婆年齡和這位老人相仿,每當我去了她總是讓我帶著孩子休息,忙碌起來的背影,和這位老人很像。

很多人都在批評前面那位寶媽,說她不懂事,不心疼老人,怎麼忍心讓這麼大年紀的人帶孩子?

其實這種情況,在「四世同堂」的家庭中很常見。只要有長輩在,晚輩就永遠可以做一個小孩,有依靠、有安全感

相比於爺爺奶奶,還有外公外婆帶娃的情況。這種「隔兩輩」帶娃的老人,家裡人並不會讓她太累。

老人坐6個小時的車去幫孫女帶娃,孫女心疼不已

老人從上百里之外趕來幫自己帶娃,寶媽非常感激同時也覺得很心疼。寶媽從小就是被奶奶帶大的,祖孫倆感情非常好。

奶奶來了之後,寶媽還帶著她去吃火鍋,可見老人並不是只圍著孩子轉的。

隔了「兩輩」的帶娃,其中不僅僅是對「重孫」的喜愛,同時也是想幫一幫自己孫女。

老舍在小說《四世同堂》中曾描繪過:家裡有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和孩子。四代人住在一個大院裡,過著溫馨的生活。

在那個時代,四世同堂還是比較少見的。但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老人的身體素質得到提升,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家庭越來越常見

只不過,他們已經無法勝任外面的工作,家裡人也不會讓老人出去工作。 晚輩是出於心疼老人,但大部分老人心裡還是有一些失落的。

糖媽的外公外婆就是這樣,能自己做的事情,從不讓任何人幫忙。我們替她做了,反而會惹老人生氣。

因此,前面這種隔了「兩輩」還帶娃的老人,他們一方面是喜歡寶寶,另一方面也是心疼自己的孫女,想出一份力儘可能地幫助晚輩。

不過儘管是這樣,老人幫忙帶娃,也不能讓他們包攬太多事,年紀大了畢竟有許多不便之處。

隔「兩輩」的愛無比珍貴,老人帶娃應注意哪些事情?

老人帶孩子有很多好處,是年輕父母做不到的。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耐心地陪伴孩子。豐富的閱歷和淡然的性格,有利於孩子的心理發育。

經歷過四世同堂的孩子,他感受到來自前輩的愛,在成長中是無比珍貴的。老人帶娃時,寶爸寶媽需注意以下幾件事。

根據老人的身體情況,看要不要讓她抱娃

老人見了小孩子總是忍不住想要去抱娃。但當他自己走路不是很穩,或者寶寶有些重、且調皮動來動去,老人很可能會因此摔倒。

這種情況可以讓老人坐在椅子上抱娃,既不影響他和孩子親密相處,也能保護老人和孩子都安全。

對老人也要尊重和照顧,別讓他寒了心

高齡帶娃有多麼不容易可想而知,他們雖然不在意孩子的調皮和無理,但孩子不能不尊重長輩。

有了重孫時仍有個好體格,對老人和家裡人來說都是值得高興的事。不過像是做飯、做家務,還有一些瑣事,老人在帶娃時還是不做為好。

糖果媽媽心裡話:

隔了幾輩人,他們帶孩子的方式,必然和年輕家長不一樣。帶娃時可以和老人商量方式,而不是一直否定他,否則老人會寒心。

【今日話題】大家身邊有沒有這種「隔兩輩」帶娃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