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做親子鑑定,看到兒子哭父親很心疼!五天後,父親判若兩人

2020-03-12   母嬰期刊

有人說,醫院是最能折射家庭百態的地方。其實,還有一個地方——親子鑑定中心,同樣是每日上演著各種情景,只不過表演者不是演員,而是普通人。

吳老師是親子鑑定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從業已有十年。她在自己的工作場合,看過太多的欣喜和怨怒、偉大和齷齪。吳老師說,前來鑑定的人里,有帶著自己收集樣本過去的,也有直接帶著孩子過去的,前者居多,而後者不管結果如何,和家人的關係都將有道裂痕而無法如初了。

吳老師為我們講了這樣一個事例:一日,A先生帶著自己的兒子一起去做鑑定,引起吳老師注意的是,他的臉上沒有其他鑑定者的那種焦慮、疑惑或者擔心的情緒,只有一團和氣。到了採集血樣的時候,六歲的男孩因為怕疼而大哭起來,A先生還相當耐心地安撫兒子,心疼的感覺溢於言表。後來辦完了當天的手續,A先生抱著兒子非常淡然地離開了。

五天之後結果出來了,這次是一家三口一起過去拿的。但是,看到結果上顯示的「不是生物學父親」的字眼之後,A先生的情緒也從剛開始的難以置信,演變到後來的出離憤怒。看向妻子的眼神也從之前的溫情,變成了一團怒火。

年幼的兒子對此毫不知情,依然跑到爸爸身邊撒嬌讓爸爸抱抱,A先生咬了咬牙,把孩子一把推到妻子身邊,絲毫沒理會被嚇哭了的孩子,大步離開了。妻子也並沒有大吵大鬧,而是收拾好東西,帶著孩子快步追著丈夫。

原來,A先生的兒子出生的時候沒有準生證,造成了孩子的戶口一直沒上。本來他帶著兒子去做鑑定,是為了拿到結果給孩子上戶口用的,沒成想竟然是這麼一個結果。

後來這家人是什麼情況,吳老師也不得而知,但是她可以肯定的是,就算A先生接受了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他和妻子之間以後將永遠都有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了。

長久以來,關於生恩重還是養恩重的爭論沒有定論。我們對於當事人的心情也只能感同而無法身受,自然也不能太過「聖母」的要求做父親的既往不咎。畢竟這不僅僅是另一半的背叛,還有蓄意的隱瞞以及被輕侮的感覺。

但是,還是那句老話,孩子是無辜的。成年人的過錯不該遷怒於孩子,年幼的他們也不該是犧牲品。特別是這種血緣問題,更是把孩子推到了風口浪尖。還有失去理智的父母把一切都歸咎到孩子身上,這種沒有擔當、逃避責任的父母還大有人在。

可是,孩子能選擇自己的出身嗎?靜下心來想想這究竟是誰造成的?既然錯處已經捂不住了,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希望還能做到以下三點,不要繼續二次傷害。

1、慎重地考慮以後的生活該如何繼續。家庭出現這樣的問題,不計前嫌繼續生活的有,就此別過再無往來的也有,這兩種結果還都算是最好的結果。

但是,偏偏還有那種模稜兩可的丈夫,既做不到徹底原諒,又不徹底放手,時不時地翻舊帳、製造矛盾,甚至虐待妻兒。何必呢?這種行為無疑就是兩敗俱傷。與其沉浸在這種痛苦之中,不如就此堅定內心,放過他人也是成全自己。

2、哪怕離開,也不要當著孩子惡言惡語。筆者相信,大多數人走到街上看到小孩的第一感覺不是厭惡而是呵護。那麼,既然對於陌生的孩子都能如此,更別說是和自己在一起共同生活過的子女了。哪怕是要離開他們,也把對妻子的怨懟暫時擱置一邊,畢竟,你們任何一次當著孩子的面的衝突,都可能顛覆他們的世界。

3、給孩子的母親留一些尊嚴。孩子雖然懵懂,卻也敏感,父親如果將對母親的批判一股腦講給孩子,只怕母親的形象蕩然無存。背負著這樣的壓力,孩子勢必要用一輩子來釋放。

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希望不幸的家庭也能成長出人格健全的孩子,這樣才能遏制不幸、扭轉人生,(作者:dyp06)

圖片來源網絡,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