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真的是傀儡嗎?日本外務省的絕密文件,告訴你真正的溥儀

2019-10-21     關河南望

作者:漢宣團隊(康康)無授權禁止轉載

中國上下五千年,從秦王嬴政開始算起,一共經歷了83個王朝,共有四百多位皇帝,而其中最具有故事性的,應該就是中國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因為只有他經歷了從皇帝變成了一介平民的過程。

1950年,愛新覺羅·溥儀作為戰犯從蘇聯被押送回國,關在撫順戰犯看管所中。在關押期間,為了改過自新,溥儀開始不止一次的撰寫「反省式」自傳,檢舉日寇和偽滿政權以及自己的種種罪行。

當時的他已經接受改造,徹底成為了平民,後來這些自傳也被做成了《我的前半生》。這本書記錄了溥儀從登基到流亡再到接受新中國「改造」的過程,後來很多人了解溥儀也是從這本書上獲取的。


但是,我們知道,這本書其實是在溥儀作為被關押改造的戰犯時寫的,是在當時特定歷史環境下的自省書,當時他的求生慾望是特彆強烈的,活著就是他生命的最高價值。

所以,作為「認罪材料」的《我的前半生》,肯定會出現當時溥儀強烈的「犯人改造心態」,這和平時完全沒有壓力的自傳書肯定是完全不一樣的。

因此,我們其實很難分清,書中哪些到底是溥儀真正的思想轉變,哪些又是他作為「犯人」為了能夠「活下去」所寫的?


因此,人們普遍認為溥儀其實在《我的前半生》中,是有所隱瞞的,因為這本自傳的目的更多是出於檢討。他害怕被追究責任,難免不會客觀的陳述實事。就例如在東京的審判會上,為了逃避責任,他就把一些責任推給了日本人。而且他在滿洲國執政的時候,也出於時刻提防著的狀態。他害怕因為自己的言行不當被日本人殺害,就算是自己的親弟弟,他也害怕。

所以在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當中,溥儀在其中提到自己當初和日本人接觸的時間裡,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被日本人所逼迫的,他只是日本人的傀儡罷了。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中日方的一份絕密文件,給我們揭露了一個不一樣的溥儀。

這份絕密文件叫《絕密會見錄》,其中又到底講述了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首先,要從日方和溥儀之間開始說起,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軍方為了讓自己霸占東三省有一個「合法」的理由,同時也是為了「解除經濟危機」,便決定要在這裡建造一個——「滿洲國」。當時日本軍方為了讓這個方案合理化,就把溥儀給推了出來,按照書中溥儀的意思,自己當時完全是被逼無奈,只好聽從。但是在《絕密會見錄》中,卻不是這樣說的。

溥儀成為偽滿洲國的皇帝,並不是受日本人逼迫,而是自願的。

《絕密會見錄》以對話的方式記錄了偽滿洲時期,溥儀與關東軍等日本軍要人物的會見情況,可以說是他們最高的機密文件,這份文件是由當時一直擔任溥儀翻譯的林初賢次郎暗中記錄,偷偷帶回日本私藏數十年。其中記載了偽滿洲國最真實的一面。


其實,溥儀在最開始的時候,並非被日軍所控制,他在天津的時候就已經惦記上了「復辟」大業,而這個時候正好日方需要他的一個名頭,於是兩人一拍即合,溥儀就踏上了「滿洲國」的道路。但是溥儀不知道的是,日軍其實也不過是在遷就他的過程中,不斷吞噬他的一切罷了。

等到1932年3月9日,「滿洲國」建立,這個時候溥儀才知道自己被欺騙了。這個所謂的「滿洲國」並不是他想像的「帝制」。並且,日方規定「滿洲國」的治安、交通以及人事任命等等都是要關東軍負責。溥儀中間也試圖參與進去,但是都被他們否決了。當時的溥儀雖然很生氣,但是迫於沒有反抗的資本,只能選擇忍讓。


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溥儀是並不想當所謂的傀儡皇帝,當時他是懷揣著復國夢來到東北的,當時他天真的以為日本是真心想要幫他成立「滿洲國」的。因此,他高興的聽從了日軍的安排,卻一步步的踏進了日本的陷進之中,最後成為了徒有虛表的傀儡。

所以在最開始溥儀妄想開展「復辟」大業的時候,就奠定了溥儀以後的個人悲劇,他不該在當時還妄想建造屬於他的封建王國。

歡迎閱讀漢宣原創,大家有什麼想共同討論的,請在下方留言或加入我們的圈子,分享閱讀的樂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8wV7m0BMH2_cNUgik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