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一批打工人已經上了好幾個月班了,還沒顧得上拯救渾身的班味兒,先從每天的高強度沉浸式角色扮演中敗下陣來。
當他們從長滿清澈大學生的校園走向職場,集體發出尖銳爆鳴:每天都在假裝大人!!
表面上,00後西裝革履走上商務談判桌,正襟危坐洽談大合同,一切看上去雲淡風輕、沒有絲毫怯場。
對面上了歲數的合作對象也不得不面對年輕人的來勢洶洶。
突然,00後老闆提出要暫時離席,疾步走出會議室的時候面色緊繃,像是腦中計算出了一個ROI更大的新投資模型,牌桌上的局勢需要隨時調整。
屋裡的50後60後對著00後親自敲定的會談飲品——4塊的檸檬水若有所思,盤算著年輕人是出去商討什麼機密的新對策。
@怦然心動
然而鏡頭一轉,偷溜出會議室的00後老闆笑得要扶牆。
手裡攥著喝見底的蜜雪冰城,嘴裡念叨著「我這種貨色也能當老闆?」。
咬緊牙關硬裝到這會已經是極限,再不趕緊出來,表情管理就兜不住了。
@T.趙太陽
小時候夢想著成為大人,等到了開始工作的年紀,試圖融入大人群體的年輕人們 be like
發自己假裝大人經歷的帖子總能一呼百應,無數人分享自己偽裝露出破綻或是偽裝半小時得用發瘋半天來對沖的事跡。
所有以為自己格格不入的人猛地發現,原來大家都是在假裝大人啊。
01
戴好大人面具
不然就要露餡了
把頭髮梳成大人模樣,與工作屬性和職場氛圍相匹配的衣服穿了起來,成人世界的要素逐漸顯現。
二十幾歲的年紀,離法定成年年紀也已過去了好幾年。
但在內心裡,很多人依舊覺得自己跟大人這個身份之間的關係比遠房親戚還疏遠。
置身工作場合或情景時,時不時覺得誤入了不屬於自己的世界。
一邊盡力扮演工作角色,一邊發覺扮演的痕跡重到自己都覺得好笑。
有網友曬出自己當老師後整頓寢室紀律的聊天截圖,語氣鏗鏘有力。
學生們紛紛乖巧回復收到,上傳下達中透著新上任老師的威嚴。
@楠風起
然而再定睛一看,小豬佩奇頭像還是讓紙糊的老虎現了真身。
這位網友說自己三個月前還是學生,做了很久心理建設才發出這一段話。
嚴查、屢教不改、嚴肅處理、別怪我不留情面,原來這些詞不是威懾學生的,而是給自己加油打氣的。
不久前還是早八起不來床、熬夜趕論文頭禿選手,沒反應過來就成了輔導員。
發通知、下命令之前得仔細捧讀聊天記錄,認真研究自己的輔導員是怎麼發言的。
跟家長發消息更是再三斟酌,心裡發虛、說話沒底,像偷拿大人手機的小孩。
別人都是科技狠活、靈修冥想齊上陣,來讓自己外表、心態上變年輕,勇闖職場的00後想一鍵獲得老氣。
寫郵件的時候上網找模板,生怕有一點細節暴露出不穩重。
行文分寸怎麼把握、結尾祝福語的順頌商祺是什麼格式、要不要加已讀回執,每一個點都想確認到位。
發出去之前再看三遍,生怕表現得不穩重,反覆糾結郵件發送人是不是看起來像個大人。
線上溝通還能勉強維持自己的「大人人設」,線下簡直是個「照小孩鏡」,一個不小心「小孩尾巴」就露出來了。
一批乍當老師的網友們,剛學了沒多久的大人行事規範完全敵不過條件反射。
一聽到有人喊老師好,下意識藏起手機,左顧右盼定位危險源、尋思著減少自己存在感,看了一圈才意識到老師竟是我自己。
上課突然來一句「家人們」,想給學生交代學期任務說成「我們這個賽季時間很緊張」,面具沒戴好的網友們恨不得掘地三尺把自己埋了。
下課時學生全體起立,台上的老師動作流暢深深鞠上一躬,脫口而出一句老師再見。
以前老師的職業病是咽喉炎、腿部靜脈曲張,現在得加上面部神經失調。
發火整紀律、給一屋子小孩教知識的時候,一瞬間成人面具無來由地剝落。
不敢相信自己正在此情此景下做著教書育人的事情,會有種極其好笑的奇妙感。
所以如果看到年輕老師衝出教室奔向衛生間,他們更大機率是去笑個過癮的。
大家不僅在表情管理上苦下功夫,心理素質也被時刻捶打。
聽見別人喊自己老師,無聲吶喊三百遍「擔不起」。
明明光明正大開店,一聽人喊「老闆」就心虛,「店是我的」這個事實還沒進入潛意識,好像店是偷來的一樣。
當上警察也並不意味著底氣十足,剛上崗時心虛到覺得自己像罪犯。
很難把從小叫到大的警察叔叔跟自己聯繫在一起,總覺得自身各方面還差得遠。
很多撰寫合同、構思策劃、統籌活動的職場新人們,心頭時不時湧上這樣一股情緒——
「你讓我一個小孩子應付這些你不怕被我搞砸」。
自己都還沒適應大人身份,卻已在大人世界裡被安排好了對應的事情。
假裝大人的一種心態是覺得自己難堪大任的心虛,另一種則是藉由身份標籤被看見、被認可的欣喜和感動。
以你之姓冠我之名對年輕人來說早就過時了,但你要是把他們的姓冠在職業前面,他們保准能樂一天。
晚上睡覺前,猛地坐起身,「不是,今天病人叫我李大夫誒」。
第二天早晨都不用被鬧鐘叫醒,嘴角上揚自然醒,昨天聽到的「王工,麻煩看下圖紙有沒有問題」單句循環一百遍。
當然,為了展現專業的職業態度和寵辱不驚的職業品性,面上要保持鎮定。
總跑衛生間真不是在摸魚,職場新人明明是在為了更好的工作面貌而努力。
老油條們每天1/3時間呆在廁所獲得快樂,小年輕們勤跑廁所收斂快樂。
要是嘴角實在太難壓,跟張偉一樣也不是不行。
一接收到張律師這仨字譜寫的美妙音符,張偉就跟八音盒上的玩偶小人似的舞起來,渾身有使不完的牛勁兒。
質疑張偉,理解張偉,成為張偉。
少不更事時覺得張偉是菜雞和炮灰,如今再看,他才是最靠近大眾的那一個。
02
世界是個草台班子
多數人只在混日子
無論是心虛地假裝大人,還是驕傲地假裝大人,其實指向的是同一件事——
覺得工作內容需要很優秀的人來做,自己能力不夠、道行尚淺,所以心虛。
覺得工作任務代表了一定的水準和門檻,自己如今身處其中感受光環的照拂,所以驕傲。
兩種情緒反應的心理依據都是:這份工作要求是很高的、別人對這個位置上的人抱有很高的期望值。
而這些假裝大人的經歷還有一個前置要素——工作沒多久,剛從學生身份轉變為零經驗的全職打工人。
剛當XX那一年、一開始、第一次,是評論里高頻出現的時間狀語。
在剛步入職場的階段,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對人、事、環境賦魅。
入職之後發了本公司文化手冊,裡面寫著看起來很厲害的各種數據:
公司市場滲透率近些年連年攀升、前年在核心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完成對競對企業的反超、去年又把第二增長曲線做成了行業標杆。
每個人也都不由自主地目光投向他人,暗暗思忖自己得多努力用多少年才能達到人家現在的樣子。
他們或許是隔壁組每天看起來都沒有倦容的總監,3小時的會議時刻保持邏輯縝密、犀利指出第49頁PPT里市場洞察上的紕漏。
也可能是對所有人都很溫和但決策果斷賞罰分明的部門領導,堪稱成熟有魅力姐姐典範,放到社交平台上能輕鬆完成一通亂殺。
新人們偷偷觀察前輩們如何跟甲方對接,學組裡老人向上管理、平級溝通的說話辦事方式,好讓自己更順暢地跟所處的環境接軌。
@yuna
然而一段時間過後,大家紛紛悟了——
曾經以為只有自己菜、是木桶里最短的那塊板子,結果漸漸發現周圍的人其實也沒那麼厲害,大家不過都是普普通通想賺點錢的打工人罷了。
不敢在職場發出聲響、暴露自己的羞恥症褪去,所屬環境的本來面目哐哐砸在眼前。
原來世界是個盛大的草台班子,每個人都在七拼八湊匆忙裝點好的台子上演戲。
沒有那麼多揮斥方遒和運籌帷幄,摸著石頭過河是除天才外所有人的工作常態。
踏上工作崗位前想像著人人各司其職,靠真才實學行走天下,撐起業界一片天;
不多久就會迎來一場幻滅,不少人只是嘴皮子功夫和包裝自己的本事厲害,要不就是趁著好時機卡住身位。
肚裡乾貨不多、行走江湖的騙子不少。
建設美麗家園只存在於涉世未深的職場新人願景中,地球人不把地球淹了就已實屬走運,畢竟人體四分之三是水,人均水貨無疑了。
就跟《裝腔啟示錄》里演的一樣,光鮮行業里一地雞毛、唬人表象下全是花拳繡腿的假功夫。
行業深耕三四十年、德高望重的律所老闆,明明是自己的疏忽和僥倖,出了差錯找小員工背鍋。
上司信心滿滿接下大案子,你以為她是這方面的專家,結果她得從頭開始學公司法。
在紅圈所的網友說工作十年的帶教律師,有時候會搞錯一些法條常識,職業態度也很難說得上有素養。
卷進投行的名牌大學畢業生,一邊當小跟班看著所謂精英在高端局上虛偽應酬,一邊看領導把實習生三天寫的行業研究報告賣給資方當投資意見。
即使身處行業鄙視鏈頂端,完全不等於跟混亂、業餘、虛浮劃清界限。
《裝腔》的編劇是上過班的,描摹的都市男女情愛有不切實際的成分在,但呈現出的職場草台班子細節在現實生活中都能一一對應。
有網友是搞設計的,所在工區擺了一溜精裝版的書,似乎潛心研究黑格爾的《美學》是每個人的追求,要在工作中實踐自己所推崇的藝術理論。
然而實際上一有活,大家就熟練套用幾個模板,機械般輸出海報、插圖,精進技藝要不得一點。
我有個朋友在內容型網際網路大廠負責某個垂類的運營,需要挖掘契合的博主進行定向扶持。
傾斜大量流量一段時間後有博主發現自己的數據相較之前沒有起色,內部核對半天才發現推流操作一直有個步驟搞錯了,只是以前合作的博主沒有反饋而已。
她跟我說,別看每個人都能脫口而出幾句堆滿賦能鏈路的行業黑話,不清楚自己所在垂類具體用戶畫像的大有人在。
@千禧心碎公主
很多進入大廠、500強、名企的畢業生們,一路過關斬將,懷揣著好學生心態全身心投入對待工作中的每件事。
卻逐漸發現這個世界的運轉靠的不是最聰明的腦瓜最拚命的身體最有效的決策,而是所有人一塊攢了個局讓自己顯得有事干。
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打一星都嫌多的劇、把潛在消費者反向趕跑的品牌營銷手段。
你以為他們每個環節反覆打磨、廣泛汲取多方意見、提前做好充足預案。
結果投入大把資金搞出來個大學生課程作業,引得全網對草台班子一次又一次達成共鳴,「這錢也太好賺了」「讓我上我也行」。
03
一切都沒什麼大不了
祛魅的人先享受人生
雖然總自我調侃「對小朋友來說太幼稚,對自己來說剛剛好」,在網上爭先尊稱10後為小孩哥小孩姐,但剛進入成人世界的年輕人,對每一分外界的認可和託付都放在心上。
跟責任心、上進心一起到來的往往是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和不自信。
生怕給同事添麻煩、耽誤團隊進度、被認為能力欠缺,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學習狀態,早日成為理想的大人。
領導還沒PUA,自己先從頭到腳把自己審視了個遍。
對於醜人細看是是種殘忍;對於職場,細看是種解脫。
遠看,他鍵盤敲得劈里啪啦,一個項目復盤寫出了招股書的架勢,把整個項目組的人搞得人心惶惶。
接觸了一段時間發現,工作能力六邊形全點滿在給上司看的周報里了,也就沒那麼焦慮緊張了。
遠看,她在彙報上有條不紊展示調研結果,頗得領導賞識,其他人也都只能跟著卷。
直到某天,發在工作群里的資料結尾出現一行「祝您在彙報中一切順利,如有疏漏請反饋」,被迅速撤回。
chatGPT在職場大顯神通,反射出不少人在職場裡的敷衍、馬虎、潦草,而另一邊還在親身當生產力的人很難不被搞到心態,開始摸索自己和AI的共存模式。
同事的實際狀況或許能被察覺,領導的「裂縫」似乎很難露出,畢竟他們已經是「完成態」。
不過,再往上看,領導的領導給領導畫大餅,領導向領導的領導裝模作樣彙報團隊產出,味兒對了。
不是站得不夠高,都是地球人,怎麼也飛不出草台班子的花花世界。
《裝腔啟示錄》里看起來混得風生水起的領導,實則情緒比底層員工還不穩定、每天狂吃高熱量食品,健康狀況一塌糊塗。
大家各有各的難處,也各有各的小聰明和小把戲。
見得多了之後,一開始那種容易被其他人影響的應激狀態逐漸恢復穩定。
專注於眼前的事和自己的小天地,不再輕易被職場上的一時浮沉所左右。
有人在努力想要證明自己的艱難階段得到了老員工的寬慰。
他們勸這些處於新手期的小朋友別太緊繃,別害怕出醜,別太約束自己。
「大家都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犯錯是必經之路,哪怕工作二十幾年了,還會犯一些低級錯誤呢。」
「就算再覺得自己不行,不也和你覺得自己比不上的人呆在同一家公司嗎?」
跟業績和同事領導的誇獎比起來,調節好自己的心態、處理好自己跟工作的關係,其實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更重要。
真正意識到世界是個草台班子之後,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脈。
不再因行業職業、權勢地位對一些人一些事有厚重濾鏡,不再對周圍環境灌輸的價值傾向、人生指南言聽計從。
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社會角色的規訓,擁有了更多勇氣。
@Barbie琦-
這種勇氣不是教人對抗社會的野蠻力量,它本質是一種對精英敘事、成功敘事祛魅之後學會的特殊知識:
讓我們知道在生活、工作中該避開什麼,不該過度焦慮、擔憂什麼。
它並不能擔保在草台班子裡把戲唱好,卻能在每次想打退堂鼓、覺得自己不行的時候,讓我們又多一分堅持下去的動力:
「人生不過三萬天,世界不過是個巨大幌子下的草台班子,大家爭來爭去都是猴子打架,大膽去做別怕,別先自己嚇自己。」
打架打輸了又有什麼關係,就像毛姆說的,沒有人會在乎,就算有人在乎,人又算什麼東西。
或許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它跟普通人更搭邊,不需要日照金山、異域風情、另一個大洲的旅行也能實現。
享受的是自己視角主導下的世界,而不是試圖在草台班子裡演習享受狀態。
與其說假裝大人是一個fake it until make it (假裝它,直到成為它)的過程,不如說是fake it until be yourself(假裝它,直到找到你自己)。
當你對成人世界祛魅,也就真的成為大人了。
或許每個人幾年之後都會覺得「有點不認識我自己了」,希望這是充滿雀躍的向前展望,而不是失落滿懷的回頭凝視。
還沒看夠?點擊視頻,看今年最讓人心疼的網紅,如何用200G視頻,紀念27歲意外離世的女兒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
世界不過是個草台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