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伙子身體有缺陷,我們是一個集體,看到他幫他一下。」昨天,潮新聞抖音號發布的一條短視頻全網刷屏。讓人感動的是,視頻中站長向騎手們大聲喊話,不許歧視殘障小哥,「誰笑話他,別怪我不客氣。」
截至16日晚上6點,潮新聞抖音號這條視頻的播放量2695萬,點贊29.2萬;潮新聞視頻號該條視頻的點贊也超過了2.5萬。
視頻里的站長叫余錦飛,是美團外賣武漢東吳大道站站長,他笑著告訴記者:「我自己日常會發一些開早會、記錄騎手生活的內容,之前也沒什麼流量,剛好發這條,被潮新聞報道後,火了。」
為有身體缺陷騎手「站台」
站長「豪言」引全網點贊
余錦飛告訴記者,事情發生在10月12日,是一位身體有缺陷騎手入職的第二天,「開早會時我向站點同事介紹了他,有其他騎手投來異樣的眼光,所以我就說了那段話,沒想到引起這麼大的關注。」
身體有缺陷的騎手名叫陳運河,今年28歲,河南信陽人,因患有遺傳性疾病,身體會不由自主地抖動,為此他需要長期吃藥控制病情,並定期到醫院治療。現在,陳運河每天能跑30單左右,一個月下來加上各種補助,能拿到五六千元。這些錢,足夠他生活開支和買藥了。
記者從美團外賣了解到,為了讓騎手獲得更好的生活健康保障,美團外賣為騎手們特別推出了「騎手關懷計劃」,為罹患大病的騎手提供大病幫扶金,像陳運河在職滿90天後就可以申請。
記者注意到,潮新聞這則視頻下,網友們的留言也形成了一股暖潮——有的給站長點贊,「站長仗義」「這才是大哥的樣子」「站長給了他一道光」;有的給小哥加油,點贊「憑自己的本事賺錢」;還有的給外賣平台點贊,「這個崗位能給特殊群體帶來工作真的非常好」;還有人人呼籲大家要一起關心殘障小哥,「顧客也不要嫌棄他,請大家多多關照」……
為特殊小哥「圓夢」
平台還提供更多助力
這是一批特殊的小哥,他們或許身有殘障,但依舊奔走在城市的路上,就在我們身邊。
記者了解到,各大外賣平台app目前都已經推出了針對特殊群體小哥的便捷功能,方便他們跑單。以聽障騎手為例,他們可以在美團客戶端上傳證件進行認證,通過後就能使用板塊內為聽障騎手研發的送餐關懷功能,包含取餐送餐電子便捷溝通卡、問路電子卡、技巧學習等板塊。
而在餓了麼平台上,日常活躍著至少3000多名無聲騎士。在顧客端、商家端和騎士端,餓了麼都做了相應的產品功能支持,幫助騎手和店家、消費者無障礙溝通。
此外,在快遞行業也有一批殘障群體在努力工作,實現人生價值。以圓通為例, 2021年與中國殘聯簽署戰略合作,啟動了公益助殘項目「圓夢行動」,現已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共開設圓夢家園近8000家,組建北京、杭州兩個助殘基地,累計幫助超12700名殘疾人及家屬就業創業。
去年,第五屆中國(杭州)國際快遞業大會期間,在潮新聞舉辦的「小哥之夜」活動現場,圓通浙江助殘總部客服主管劉水平獲頒「榜樣小哥·社會正能量」獎。身高只有一米左右的劉水平,曾在以往的工作中被區別對待,她表示隨著殘疾人員工業務知識的提升,殘疾人客服基地接待客戶數據滿意度從40%提升到了90%。
小哥節形象大使彭清林呼籲:
大家多些包容,他們挺棒的
「他們確實無法像普通人一樣和顧客、商家溝通或打電話,在消費者不知曉騎手個人狀況的情況下,經常會引發誤解甚至投訴。」杭州跳橋救人小哥、潮新聞「小哥節」形象大使彭清林告訴記者,小哥群體里聾啞騎手還是比較多的,他們跑單面臨的問題也比較多,容易被差評,「請大家善待他們,有時候他們不是不給你打電話,而是沒有辦法打電話。其實,他們都挺棒的。」
彭清林現在主管的外賣小隊里,也有一位特殊騎手名叫董志慧。
董志慧今年30歲,小時候生病打針導致聽障,「因為有負債,才決定來跑外賣。」昨日,董志慧因為交流困難,選擇跟記者在送單間隙發文字微信,他告訴記者,之前在工地幹活忙的時候一個月能賺一萬元出頭,但經常接不到活,上個月靠送外賣賺了七八千元,「很滿意。」
「這樣的工作機會挺好的,我現在和幾個老同學一起跑單,大家很團結友愛,他們都給我豎大拇指。」董志慧一字字發微信過來說。